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10|回復: 2

[书法培训班] 学书法·有爱,就没有借口……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1-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636ce3dab4d8811421baf3dda2ae2bd6.jpg

爱是捷径

爱,恐怕是最难解析的字眼,然而,爱却是通往一个地方、学习一门技能、完成一件事情的捷径,有了爱,一切都会事半功倍。学习书法也是如此,历史上的书法名家,如:王羲之、米芾、怀素等,他们对书法的爱或许就是他们名垂千古的重要原因。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生活中一些平凡的人,以及感受一下他们对书法不平凡的爱。

『装卸工』

吴明,铜山茅村人,今年35岁,初中毕业后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因为在这个地方等活,干活的车还没有来,就在这空当练起字来,临摹赵体有一年多了。

『工地哥』

那一手沉着稳健的隶书,一定是下过功夫练过的,让我们十分佩服。

『肉铺哥』

没有顾客光顾时也不忘练上几笔,所写应该是〖书谱〗。他专注的神情好像并非在闹市,肉摊是为了活着,可能练字于他而言才是生活。

『市场哥』

应该是个豪放之人,专门腾出了宽敞的位置来挥毫。前面挂着的『大坡土猪』也许就是出自其手。如果是,那功夫一定是不浅的。

『快递小哥』

刘超,1984年生,从事 快递行业,研习小楷书法三年有余。以灵飞经墨迹入手,取法魏晋,遍临诸帖,汲取营养,风格多变而独钟情灵飞,故自取号『靈飛小弟』。

北漂青年

地下室里苦练书法,颇有几分『陋室』味道。

18ff0253c8b63aa1dbcd766b43cfef5b.jpg

看到这里

我们应该自问

自己有多久没有练字了?

是忙?

是懒?

还是心灰意冷?

其实

有爱,就没有借口

天生审力 發表於 2025-6-3 09:53 | 顯示全部樓層
《书道本心论——由市井墨痕窥翰墨真谛》

昔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草书三昧,怀素见夏云奇峰悟笔法真传。今观市井诸君习书之状,乃知书道不在金匮石室,而在方寸灵台。彼装卸工吴明以赵体消磨待车之隙,肉铺主人于腥膻间摹《书谱》之韵,非"性之所耽,不能自已"者乎?

考诸书史,王羲之"池水尽墨"非为功名,米南宫"一日不书便觉思涩"实出天性。今诸市井习书者,或倚肉案为几,或藉工地为毡,恰合蔡邕"书者,散也"之论。其执管之际,早超"形质"而臻"神采",此非孙过庭"心不厌精,手不忘熟"之实证耶?快递郎刘超自号"靈飛小弟",北漂蜗居而砚田不辍,岂非颜鲁公"屋漏痕"之当代诠释?

世人常谓习书需明窗净几、法帖精良,然观《书谱》"五乖五合"之说,方知"得器不如得志"。市场豪客挥毫于猪肉摊前,笔下波澜自具庙堂气象;工地隶书起落于钢筋之侧,点画间皆见汉碑风骨。此皆印证东坡"书初无意于佳乃佳"之妙理,较之象牙塔中刻意求工者,反得"天然"之趣。

今人疏于翰墨,每托辞"公务鞅掌""尘务经心",然细究之,实"不爱之过也"。昔欧阳修"三上属思"(马上、枕上、厕上),赵孟頫"日书万字",岂非以真爱消弭万难?观诸市井书家,皆于生计奔波中偷得浮生半刻,以大地为纸,汗水为墨,正应了虞世南"收视反听,绝虑凝神"之要诀。

书道千年,其真髓不在笔墨技巧,而在胸中一段真气。市井习书者启示尤深:真爱者,肉案可为宣州笺,装卸场即是兰亭;至诚者,快递单亦成《十七帖》,地下室不异于石渠阁。程子云"不诚无物",移诸书道,岂非"不爱无书"乎?愿世人观此而思: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全文798字)
付巧 發表於 2025-7-10 18:43 | 顯示全部樓層
《书道薪传:论庶民笔墨中的文化基因与生命境界》

国学视野下的书法艺术,从来不是文人雅士的专属。观诸帖中所述市井习书者,恰印证了《周易》"百姓日用而道"的深意。装卸工临赵体于车马之隙,肉铺主摹《书谱》于市嚣之中,此非正是王阳明所言"人皆可以为尧舜"的当代注脚?笔者以为,这些平凡书写者身上闪耀的,正是中华书道最本真的文化基因。

考诸书史,张旭观公孙大娘剑器悟笔法,怀素种蕉万本代纸临池,皆证"艺道相通"之理。今观市井习书者,其"庖丁解牛"般的专注,恰与《庄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修为暗合。快递小哥地下室临《灵飞经》,岂非重现颜真卿"屋漏痕"的笔法悟道?此中可见,真正的书法精神,不在笔墨精良,而在心性磨砺。

细究这些习书者的选择尤具深意:装卸工取法赵孟頫的端严,市场商贩钟情孙过庭的恣肆,快递员独爱《灵飞经》的飘逸。这种自觉的取法路径,恰合《书谱》"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的进阶之道。更可贵者,他们在谋生之余仍守砚田,正应了苏东坡"笔秃千管,墨磨万锭"的修行精神。

当代书法的危机,不在技法传承的中断,而在文化血脉的稀释。这些市井书写者以最质朴的方式延续着"游于艺"的传统:肉摊上的《书谱》临写,是子夏"虽小道必有可观"的实践;土猪招牌的题写,暗合宋代匾额书法的民间传统。他们的存在,恰如黄庭坚所言"学书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证明书法终究是心性的外化。

笔者常谓:书法之传,首重"敬"字。这些习书者虽处尘劳,然其展卷濡毫时的庄敬,临池挥毫时的专注,已得《礼记》"毋不敬"的真谛。他们的砚边实践启示我们:在这个电子屏幕充斥的时代,真正的书法传承,或许正藏在这些沾满机油、面粉与墨香的指掌之间。所谓"有爱就没有借口",实则是中华文化中"敬事而信"精神的现代诠释。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