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太极站桩养生之理法——与陈小旺先生商榷》
陈小旺先生"站好太极桩功夫百病不生"之说,虽彰显太极养生之效,然细究之,未免有失中道。今试以传统养生理论为本,参酌医武典籍,析论站桩养生之要义。
一、站桩养生机理考源 《黄帝内经》言"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实为站桩理论雏形。王宗岳《太极拳论》"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八字,乃站桩核心要领。考诸家桩法,皆以调形、调息、调心为三大纲目: 1. 调形者,需合"立身中正"之要,百会-会阴成一线,肩井-涌泉相呼应,此即《十三势行功心解》"立如平准"之谓 2. 调息者,当循"深细匀长"之法,渐达"胎息"之境,契合《庄子》"真人之息以踵"之说 3. 调心者,贵在"精神内守",非顽空亦非执着,恰如《周易参同契》"真人潜深渊"之喻
二、"百病不生"说辨正 《养性延命录》早有警示:"导引之士,养形之人,不可不知医理。"站桩虽具疏通经络、培补元气之效,然须明三要: 其一,个体差异。《医宗金鉴》云:"人之禀赋不同,病之虚实各异。"站桩时辰、强度当因人制宜,老者宜取高位桩,病者当辅以药物。 其二,病理限制。张仲景《金匮要略》指出"五劳七伤"需药物调理,单凭导引恐贻误病机。临床常见骨结核、严重高血压者,反因过度站桩加重病情。 其三,练养结合。《遵生八笺》强调"三分练七分养",需配合四时起居、饮食情志,非一桩可概全功。
三、科学站桩建言 1. 次第分明:宜从高位浑圆桩入手,渐入三体式等低桩,切忌贪功冒进。《太极拳谱》明训:"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2. 医武互参:可借鉴《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针对不同体质配伍相应桩势,如肝郁者多练撑抱式,脾虚者侧重升降式。 3. 动静相济:参照孙思邈"常欲小劳"之说,站桩需与云手、单鞭等动功相配合,方合阴阳互根之道。
结语:站桩实为养生至宝,然须破除"万病皆治"之迷思。昔年杨澄甫先生教导弟子"太极拳是活桩",正道出动静相宜之真谛。学者当以《内经》"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为圭臬,使太极功法真正成为"治未病"之良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