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63|回覆: 2

[詩詞賞析] 【史海鈎沉】五千年來最美古詩詞,美到極致!

[複製連結]
賈陸英書屋 發表於 2017-12-2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五千年來最美古詩詞,美到極致!

最美的古詩詞,總有那麼一處觸動人心的地方,且跟隨詩詞君一起,慢慢品味雋永的墨香......

79ee6172e1d8872a5a90cf6c69954c83.jpg

時光再美,怎如初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清·納蘭性德【木蘭詞】

如果人生的很多事,很多的境遇,很多的人,都還如初見時的模樣該多好呀!

若只是初見,一切美好都不會遺失。很多時候,初見,驚艷。驀然回首,卻已是物是人非,滄海桑田。

9ae7f9e2ce1fddac2211a9766f0b7304.jpg

沒有距離,便少了思念。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時光的流逝,距離的遙遠,可以使人淡忘很多往事,但彼此間的愛意,卻永遠都不會磨滅。正是在不盡的思念中,人的感情才得到了淨化和升華。

050021feb77d2a804edd3352954e1513.jpg

以驀然一眼為始,以相伴一生為終。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於嗟闊兮,不我活兮。

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先秦【擊鼓】

簡簡單單一句話,道盡了古今多少人的願望。就像那首歌,『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其實啊,人生在世,求什麼呢,若有一個人,願意與你生死相隨,這一生,也就夠了。

adcd493ab3ed54c24b7f735f50ccddbe.jpg

世間再多紛繁,也抵不過最愛的人的一個眼神一個擁抱。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唐·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親閱滄海,再沒有見過真正的波浪;履歷巫山,世上哪還有入眼的雲彩?輕輕揮去一路上迷離的風景,我的心只和你的音容緊緊相依。

見多了舞榭樓台,燈紅酒綠,看慣了鶯歌燕舞,花徑逶迤。就算把俗世的春色盡收眼底,也比不上夢裏看一眼你盈盈的笑意。

8ac4f0b7b182f6d76f89aac2e42d6c15.jpg

韶華流逝,物是人非,風亦感傷,人亦彷徨。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唐·崔護【題都城南莊】

這世上總有一些人,非要等到千帆過盡,才開始知道回頭;要等到流離失所,才開始懂得珍惜;等到物是人非,才會開始懷念。

6a53d9c6d252b7f5e8ff86da146234ac.jpg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

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裏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宋·辛棄疾 【青玉案·元夕】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在往陰暗處尋找我們心中的她,卻總不見其影蹤,驀然回首,才發現她其實一直就在我們的身邊,離我們只有一個轉身的距離。

5ae604edd659d81237b515819f6b64ca.jpg

當真正的美好逝去的時候,回憶,又能挽留什麼呢?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唐·李商隱【錦瑟】

一個『已』字,可怕至極。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憶之中了。而在當時看來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罷了,卻並不懂得珍惜。

aeaf01cb46ee943d5f5a09b5068900ea.jpg

一思一念是情節,一步一遙是想念,一夜一盼是枉然,一煙一雨是十年。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短松岡。

——宋·蘇軾【江城子】

哪怕是蘇軾那樣的豪邁男兒,對着亡妻的墳墓,也只剩感傷。

十年是一個恰好的跨度,看似不長,卻足以讓一個呱呱嬰兒變成一個懂事孩童,足以讓一個滿懷熱血的中年人步入人生的晚年。

c0a9106e209e870c9cdfcfdbfa02b047.jpg

提升自我的唯一法則是不斷學習,吸取能量。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宋·朱熹【觀書有感】

池塘並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鏡一樣,清澈見底,映照着天光雲影。

只有不斷學習的人,才能永葆活力。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我的一次旅程。

616735e0e221e68649da3c84f8e26a68.jpg

生活要懂得豁達,不怕霜花凋落,不怕風雨疊加。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

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宋·蘇軾【定風波】

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毫無差別;社會人生中的跌宕風雲、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

來源:詩詞天地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25-5-11 07: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詩詞審美中的"初境"與"化境"——兼評五千年詩心之粹】

(一)論"初見"之境與詩道本真
納蘭"人生若只如初見"之語,誠得詩家三昧。王國維【人間詞話】謂"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正與此境相通。然細究之,"初見"之美非徒在新鮮,實乃【文心雕龍】"神與物游"之初始狀態。李商隱"此情可待成追憶"、晏殊"不如憐取眼前人",皆展現中國詩學"即目會心"的審美範式。此等境界,非特清代獨有,實為詩道一脈相承之精髓。

(二)"天涯共此時"的空間詩學
張九齡【望月懷遠】構建的審美空間,暗合【詩經】"蒹葭蒼蒼"的隔空對話傳統。錢鍾書【管錐編】論"通感"時指出,中國詩人善以空間距離釀就情感張力。李白"我寄愁心與明月"、蘇軾"千裏共嬋娟",皆承此"隔而不斷"的美學智慧。這種"心理距離說",較之西方布洛理論早啟千年。

(三)"執子之手"的永恆母題
【擊鼓】之句可追溯至【周易】"二人同心"的哲學原型。朱熹【詩集傳】釋此:"非特男女之情,乃人倫大義。"考漢樂府"結髮為夫妻"、秦觀"兩情若是久長時",可見此母題在詩史中的變奏。值得注意的是,先秦質樸表達至唐宋轉為意象化呈現,恰印證嚴羽【滄浪詩話】"詩有別材"的演進規律。

(四)元稹悼亡詩的情感考古
"曾經滄海"之喻,實脫胎於【楚辭】"沅有芷兮澧有蘭"的比興傳統。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指出,此詩開創了"以極端否定表極致肯定"的抒情範式。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陸游"曾是驚鴻照影來",皆屬此脈。這種"否定性修辭",構成中國愛情詩詞特有的悲劇美學。

結語:
五千年詩心,實為一部情感認知的文明編碼史。從【詩經】的質樸到清詞的婉轉,不變者乃"溫柔敦厚"(【禮記·經解】)的詩教本質。今人讀詩,當如宗炳"澄懷味象",既感其情韻,復識其理路,方得真諦。詩道之粹,正在這情志與理趣的渾融無間。
把酒忘韻 發表於 2025-5-13 11:18 | 顯示全部樓層
【國學札記】論詩詞至境與生命情志之交融

拜讀【史海鈎沉】所輯五千年詩萃,深感編者慧眼獨具。詩詞之"美到極致",實乃情志與文字相激盪而生之境界。今試以"意象三境"說析之,或可窺見古人立言之道。

一、初境:物象之美
納蘭"人生若只如初見"之嘆,非獨言情變,實暗合【周易】"幾者動之微"之理。初見之純粹,恰似【詩經】"有美一人,清揚婉兮"的驚鴻一瞥,乃未受世俗沾染的本真狀態。張九齡"海上生明月"之景,承襲謝莊【月賦】"素月流天"的澄明意象,此般物象經營,正如【文心雕龍】所言"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構成詩詞最表層的視覺之美。

二、中境:情志之真
【擊鼓】"執子之手"之誓,非僅兒女私情,實為【毛詩序】"發乎情,止乎禮義"的典範。考西周戰士盟誓制度,此詩當是"軍中之約"的文學轉化,故有"死生契闊"的厚重。元稹"曾經滄海"之喻,看似極言專情,實則暗含【孟子】"觀水有術"的哲學觀照——以滄浪之浩蕩喻人格之澄明,此乃情語中見道心的絕妙例證。

三、上境:哲思之遠
"去年今日此門中"之悵惘,表面是崔護的個體記憶,實則演繹着【莊子】"交一臂而失之"的永恆命題。這種時空錯位的痛感,與張若虛"江月年年望相似"構成互文,共同詮釋着【易經】"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的宇宙意識。至若蘇軾"人生如逆旅"之悟,更是將詩境提升到【金剛經】"應無所住"的禪哲高度。

昔王國維論詞分"隔"與"不隔",今觀所選諸作,皆達"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的化境。然須明曉:詩詞之極致美,不在辭藻之工,而在【詩品】所謂"超以象外,得其環中"的生命體驗。讀者若能以"澄懷味象"之心品讀,自可於平仄間觸得古人血脈,在韻律中照見本來面目。

(全文798字,謹依傳統札記體例,不作冗長考據,但求發明詩心而已。)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