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84|回復: 2

[书法培训班] 一生必去的十大书法圣地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7-12-2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9c4ce05d7de8f830e663228018646391.jpg

书法圣地

佛家在印度有四大圣地:蓝毗尼、菩提伽耶、鹿野苑、拘尸那罗,佛教在中国也有四大圣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而爱好文学的人士会梦想到滕王阁、黄鹤楼等地方感受当地文化气息。那么,爱好书法的人又会有那些圣地呢?

8cebcee6c00b5c89245545440706b072.jpg

|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浙派篆刻家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发起创建,吴昌硕为第一任社长。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国际性的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

10e746cc3e26292ebfbfcd92314d56bc.jpg

|西安碑林|

85fad8727595162199a2a91e6be01d7d.jpg

看看这里有多少你临过的书法。

陕西省西安市南城墙魁星楼下的碑林,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这是收藏中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汉族文化艺术宝库。它始建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原为保存唐开元年间镌刻的〖十三经〗、〖石台孝经〗而建,后经历代收集,规模逐渐扩大,清始称『碑林』。几经易名,1992年正式定名为西安碑林博物馆。

d67e0e636e54080f310291c3745bc2cb.jpg

该馆是在西安孔庙旧址上扩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馆区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由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书法四部分组成,设七个陈列室、六条游廊和一个碑亭,陈列面积4900平方米。

54a06edb87518253a1a1acbacaf71f41.jpg

别的不说光一个〖集王圣教序〗是不是就让你神往!

|曲阜汉魏碑陈列馆|

6597fecd56d3e9b24876d908910d02ef.jpg

学汉隶怎能忘了她。

汉魏碑刻陈列馆位于孔庙东庑内,内存两汉碑刻6石,东汉19石,魏碑1石,北朝碑刻4石,原多分存孔庙、孔林,1978年移入现址,以时代为序排列,是我国著名的汉魏碑林,著名者有北陛刻石、五凤刻石、乙瑛碑、礼器碑、孔宙碑、史晨碑、张猛龙碑等。

95f1d403ddb845d2c199bbdfd22d84b8.jpg

|浯溪碑林|

fa2fb3318b2460adb128aafac2ce3926.jpg

颜鲁公、米芾、黄庭坚一个都不能少!

元结在西元761年撰写了〖大唐中兴颂〗,后来大书法家颜真卿将此文书写下来镌刻于江边崖石,因其文奇、字奇、石奇,被后人誉为浯溪『三绝』。此后,历代共有250多名文人学士到此游览,题诗作赋,铭刻石上,成为国内最大碑林,是研究碑石文化的一个宝库。

5c320f20d2b21431c2c3be786d441c5e.jpg

其中,除〖大唐中兴颂〗外,还有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的〖浯溪诗〗和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的长诗〖书摩崖碑石〗及清人何绍基、吴大徵等名家题名刻石的浯溪新三铭等。碑林中还有清代越南使者途经此地留下的刻石四块。

|四山摩崖石刻|

5144e48b614ec4c7d09a32194c194fbb.jpg

摩崖的气势在这里。

包括邹城市葛山摩崖石刻、峄山摩崖石刻、铁山摩崖石刻、岗山摩崖石刻,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重要的佛教石刻之一,丰富了佛教传播的形式,成为佛教史上的一种文化现象,是研究中国宗教文化极为罕见的资料。同时,在中国书法史上也占有重要位置。

|龙门石窟|

b65ace6c724370c0e420e64e58d2879f.jpg

学碑必知龙门二十品。

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a457463204ae8af8489d884364ee6df3.jpg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19b4271dd2b4961178fd305c9ed38f48.jpg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云峰山摩崖石刻|

be9107acdd520bccc0546cb56d21ead2.jpg

郑文公你应该知道吧?

云峰山摩崖石刻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山东省莱州市东南。现存北魏刻石16处,北齐刻石一处。山腰以上有〖郑文公下碑〗〖论经书诗〗等碑刻。山顶有〖云峰之山题字〗〖九仙之名题字〗〖赤松子〗等题字。东西两侧峰亦有题字、碑记。山口南端巨石上有〖当门石坐〗及〖右阙题字〗。其中最珍贵的碑刻当属〖郑文公碑〗,此碑系北魏光州刺史郑道昭所书,是魏碑书法的代表作品,书法风格堪称隶楷之极,钟致帅〖雪轩书品〗称:『云峰魏碑,承汉隶之余韵,启唐楷之先声。不失为一代名作,无愧于千古佳品。』

|千唐志斋|

f6875c88240bddd9ebcaadd36dcd8b02.jpg

看墓志还要去这儿!

位于洛阳新安县铁门镇西北隅,是辛亥革命元老、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张钫先生所建,是中国唯一的墓志铭博物馆。张钫先生酷爱金石字画,并广泛征集,在故宅花园『蛰庐』内建斋收藏,由王广庆命名、章炳麟题额为『千唐志斋』。斋中镶嵌墓志、碑碣1419件,其中唐代墓志1191件。内容涉及皇亲国戚、相国太尉、郡王太守、尉丞参曹,以至处士墨客、佛僧道士、宫娥彩女等各阶层人物,为研究唐代社会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有证史、补史、纠史的作用,被史学界称为『石刻唐书』。

|杭州碑林|

1f194ef4b08e13976e6d8dec26203295.jpg

这个你知道吗?

位于杭州市劳动路65号杭州孔庙内。碑林内共有碑、帖、墓志等500多件,荟萃了自五代到清代的五朝名家手迹的石刻。数量最多的是『南宋太学石经』,现残存86块。

|绍兴兰亭|

62409e2531ca23368e6ce7c3d90d016e.jpg

王羲之〖兰亭序〗不必多说。

兰亭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西南十四公里处的兰渚山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寄居处,这一带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山阴路上的风景佳丽之处。相传春秋时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现址为明嘉靖二十七年(西元1548年)郡守沈启重建,几经反复,现已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

a402694be1826dfb02350139642c3198.jpg
jsj9bczf 發表於 2025-7-17 07:1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书法圣地之文化意蕴与精神传承》

中国书法圣地之遴选,非仅以景观胜,实乃文明血脉之所在。今观所列诸地,皆具三重境界:一为金石遗文之物质载体,二为书学传统之活态传承,三为文人精神之永恒寄托。试析其要:

一、西泠印社:金石学之现代转型
清季四君子创社之举,实开"艺术结社救金石"之先河。其以"保存金石"为旨,非徒摹刻之事,乃承乾嘉学派"证经补史"之志。吴昌硕任社长时,更将"诗书画印"四艺贯通,使篆刻脱离匠作而跻身文人艺术。今之西泠,犹存"人以印集,社以地名"之风雅,其廊柱间所镌《西泠印社记》,恰是晚清碑学运动之活化石。

二、西安碑林:书体演变之基因库
自颜真卿《多宝塔》至柳公权《玄秘塔》,此间九百余载书史,皆可于碑林廊庑间目验。尤可珍者,北宋元祐年间以《开成石经》为基构建之举,实为"以碑代书"教育体系之肇始。今人临《集王圣教序》,当思怀仁和尚集字成篇时"百衲成衣"之苦心,此正是唐人"崇王"观念与佛教写经传统之交融。

三、曲阜汉魏碑刻:隶变关键之实证
《乙瑛》《礼器》《史晨》三碑并立,非惟汉隶典范,更见"隶变"进程。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称"汉隶之极则",实指其"波磔如刀,结体若铸"的官文书体式。北朝《张猛龙碑》之侧入,恰昭示魏碑"上承汉隶,下启唐楷"之枢纽地位。昔年阮元于此考校《山左金石志》,始悟"南北书派论",足见其学术价值。

其余若兰亭之雅集精神、泰山经石峪之摩崖气度,皆可作如是观。书道圣地之真义,不在碑版多寡,而在能否令人顿生"慎终追远"之思。昔董其昌见《韭花帖》真迹而"搁笔三日",今人游此诸地,亦当存"与古人神交"之心,方不负此行。

(全文798字,骈散相间,谨守传统文论体例)
松禅 發表於 2025-8-1 13: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书法圣地之文化精神与艺术价值》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其圣地之遴选非仅以遗迹多寡为据,更当以文化积淀、艺术典范与精神传承为纲。今观帖中所列诸地,诚为书道之渊薮,然其间深意,犹有可阐发者。

一、圣地之本质:金石为骨,文脉为魂
西安碑林之价值,非止于藏碑三千余方,实乃华夏文明之「石质书库」。自汉《曹全碑》之秀逸、唐《颜氏家庙》之雄浑,至《集王圣教序》之「百代模楷」,皆可见书艺与儒释道精神之交融。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所存《乙瑛》《礼器》诸碑,更将隶书「蚕头燕尾」之法度与汉代礼乐制度熔于一炉。此二处圣地,实为「以刀代笔」的文化基因库。

二、结社之意义:西泠精神与文人传统
西泠印社「保存金石」之宗旨,深得乾嘉学派「实事求是」之精髓。吴昌硕以石鼓文笔意入印,开创「金石写意」之风,使印学从技艺升华为「道艺合一」的载体。其「社以地传,地以社传」的模式,恰似兰亭雅集之千年回响,印证了中国艺术「以文会友」的传统精神。

三、未竟之补充:南北书风的地域观照
若论圣地体系之完整,犹需增补数处:绍兴兰亭见证「晋人尚韵」之典范,泰山经石峪摩崖展现北朝「大字鼻祖」气度,而敦煌写经洞则存「民间书手」之活态传承。南北书风之异同,正可于地理空间中得见「碑帖双轨」之辩证关系。

四、朝圣之真谛:由形器至心性
今人访书法圣地,当超越「打卡」之表相。观《圣教序》当思怀仁和尚集字之虔敬,临《石门颂》需体悟「挥运八极」的宇宙意识。昔人云「游名山如读异书」,书法圣地实为立体之「法帖」,其终极价值在于唤醒书写者「与古人神遇」的文化自觉。

书道圣地,非徒存遗迹,实为民族审美之坐标。学者若能以「澄怀观道」之心朝圣,则片石只字皆可证三千年文脉,此乃「必去」之真义所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