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50|回覆: 0

[中醫養生] 人猝死前身體發出的8個救命信號

[複製鏈接]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7-12-26 23: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仰望岐黃 中醫 性命 心靈

其實,人體設計精妙,除了極端情況,心臟出現問題之前,一般會給我們發出很多"警報"。

如何識別心臟給我們發來的信號,抓住心臟給我們留下的最後窗口?這篇文章你要記好!

如有以下症狀,應格外引起注意:

室溫正常,也沒有其他狀況的情況下,搓手一般都是因為心臟出現問題。心臟有問題,血液循環變差,手腳冰涼,自身看似"無意識"的搓手取暖,實際上是心臟即將出現問題的警報信號!

在家照鏡子時可以多留意自己的耳垂,如果發現耳垂出現了對角型摺痕,建議及時到醫院查一下心臟和血管。耳垂皺褶和心臟病間的關係,已獲醫界公認。

美國醫學家在屍體解剖中發現:凡死於冠心病者,耳垂皮膚幾乎都有一條皺紋。這道耳垂皺褶在我們國家也稱為冠心溝、腦動脈硬化耳褶征。

2623ac0ad1d80d3112325e9f708ae5fb.jpg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一項涉及近1.3萬人的最新研究發現,上下眼瞼附近長出凸起的瞼黃瘤是心臟問題的風險標誌。有數據顯示,瞼黃瘤患者多為四五十歲人群,不少都與膽固醇水平過高有關。

fb575344efa505d3caf40567d7864915.jpg

雙腳腫脹可由多種因素引起,比如妊娠、靜脈曲張等,但也可能是心臟衰竭的標誌。

研究發現,心臟瓣膜出問題,不能正常關閉時可能會發生雙腳腫脹的現象。此外,與心臟相關的腳腫脹通常伴有其他症狀,比如呼吸短促、乏力等。

1936baf2ccc6c5f2a8d5c4d7d2925ce9.jpg

當走路或移動時,你的臀部和腿部肌肉有痙攣和絞痛感,稍作休息後有所改善,可不要以為只是年紀大了或缺乏鍛煉所致,要警惕是外周動脈疾病的信號。外周動脈疾病,也被稱為PAD。

如果你走路時出現絞痛感,很可能是患了PAD,那麼你的心臟動脈有一半被堵塞的風險。但也不要太恐慌,因為PAD是可以治癒的。

今天脖子疼,明天下巴疼,或是今天疼,第二天又不疼,這可能是因為心臟缺血。

心臟缺血時將疼痛信號通過神經傳遞反映在水平相同的脊髓段區域,附近的器官如肩膀、脖子、下巴、手臂等就在這個範圍內,因此會感覺到痛感。

沒有任何誘因的前提下,發現自己無緣無故的心跳加速,持續時間在1分鐘到10分鐘之間,並且常常是在體力活動、情緒激動或過度飽餐後出現。要警惕這可能是身體發出的心梗指示。

明明沒有進行劇烈運動,卻在脖子、後背、頭皮、手心、腳掌大量出汗的話,可能是心臟病發作信號。這種情況通常會持續超過一周的時間,或者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反反覆覆的出現,這種出汗類似感冒發熱,卻沒有其他感冒症狀。

彭侵李 發表於 2025-7-8 09: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心疾前兆與中醫藏象理論之關聯】

(按:本文依【黃帝內經】"上工治未病"之旨,參合現代醫學發現,辨八種心疾徵兆與五臟關係)

一、搓手與心陽不振
【靈樞·本髒】云:"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手足厥冷而自搓其掌,實為心陽不能溫煦四末之象。此症常見於【傷寒論】少陰病篇所述"手足寒"之候,當以桂枝甘草湯類方溫通心陽。現代所謂血液循環障礙,正合中醫"陽微陰弦"之胸痹病機。

二、耳垂摺痕與脈道瘀阻
耳垂摺痕(冠心溝)者,乃【內經】"耳者宗脈之所聚"理論之印證。明代王肯堂【證治準繩】已載耳紋與氣血關係,今西醫解剖所見冠心病患者耳垂皺紋,恰應中醫"有諸內必形諸外"之診法。此征多屬痰瘀互結,可參血府逐瘀湯加減。

三、瞼黃瘤與痰濁內蘊
眼瞼黃斑屬中醫"痰核"範疇,【醫學入門】謂"脾為生痰之源",而心脾相關。丹麥研究證實此征與膽固醇過高相關,正合中醫膏粱厚味傷脾生痰,痰濁上擾心脈之病機。治當健脾化痰,可選溫膽湯合山楂、決明子等。

四、足腫與心腎陽虛
【金匱要略】言"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氣,不得臥",與心衰水腫機理暗合。腎陽不足不能制水,水氣凌心則兼見喘促,此真武湯證之典型。現代醫學心臟瓣膜病變之說,與中醫"心腎相交"理論可互參。

五、間歇跛行與脈痹
【素問·痹論】云:"脈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心。"外周動脈阻塞所致跛行,正是中醫"脈痹"之象。此症多因寒凝血瘀,可仿張仲景當歸四逆湯法溫經通絡。

六、移走性疼痛與心脈瘀阻
【素問·髒氣法時論】指出:"心病者,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膺背肩胛間痛。"現代所謂心臟缺血放射痛,正是經絡傳導之體現。此屬"不通則痛",當以丹參飲活血化瘀。

七、心悸與心神不寧
【傷寒明理論】稱:"悸者,心忪是也,築築惕惕然動。"無誘因心悸屬"驚悸"範疇,多因心氣虛、心血虧。現代醫學所述心律失常,中醫辨治常取炙甘草湯養心復脈。

結語
此八種徵兆,皆可歸本於【內經】"心為君主之官"之說。今人但知西醫指標,而不知中醫"見微知著"之妙。凡遇此類徵象,當遵【難經】"損其心者調其營衛"之訓,早察早治,方合"治未病"之大道。

(註:本文所述方劑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南丘 發表於 2025-7-9 15: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心疾前兆與中醫藏象理論之對應關係】
(文/守拙齋主)

觀今人所述心疾前兆八症,雖引西醫學理為證,然細究其要,實與【內經】藏象學說暗合。今試以五運六氣、經絡學說析之,以明中醫"治未病"之深意。

一、手足厥冷與少陰氣化
搓手取暖之症,【傷寒論】早有"手足厥寒,脈細欲絕"之訓。手少陰心經循臂內後廉,足少陰腎經貫脊屬腎,心腎陽氣衰微則四末不溫。朱丹溪云:"陽主動,陰主靜",此乃少陰樞機不利之象,當以通脈四逆湯類溫之。

二、耳垂摺痕與腎竅顯象
耳為腎竅而屬坎水,【靈樞·口問】言"耳者宗脈之所聚"。耳垂摺痕實為痰瘀阻絡之徵,與【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篇所述"陽微陰弦"病機相通。王清任【醫林改錯】記載耳後絡脈迂曲者多血瘀,可佐證此說。

三、瞼黃瘤與脾土乘心
眼瞼屬脾而色黃主濕,此症乃土壅侮火之候。【素問·五臟生成】云:"黃脈之至也,大而虛,有積氣在腹中。"張景岳謂:"膏粱之變,足生大疔",現代所謂膽固醇過高者,實為中醫痰濕困脾之變證。

四、足腫與心腎不交
【素問·水熱穴論】指出:"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心衰水腫乃火不暖土、水氣凌心之象,真武湯證"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正與此合。

五、間歇跛行與脈道泣澀
【內經】稱"脈道不通,氣不往來",此症屬"脈痹"範疇。【諸病源候論】言:"血之在身,隨氣而行,常無停積。"若見行走痛止,乃氣虛血瘀之徵,當宗王清任補陽還五湯法。

六、移走性疼痛與經氣厥逆
【靈樞·經脈】載心手少陰之脈"上挾咽",其別絡"系舌本"。頸頜疼痛而無定處者,乃經氣厥逆所致。李東垣【脾胃論】強調"內傷脾胃,百病由生",此症多因中焦氣機升降失常,累及少陰經脈。

結語
今列八症,皆可歸本於【內經】"心者君主之官"之論。所謂"上工治未病",見微知著實為要義。然需申明:中醫辨證首重四診合參,上述諸症須參合脈象、舌診及整體狀態,不可執一而論。若見疑似症狀,當尋明醫詳辨,切勿對號入座,反增憂慮。

(全文共789字,依【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經典立論,謹守中醫辨證思維)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