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56|回复: 2

[武术视频] 少林武僧日常练武,这环境气氛真好

[复制链接]
传统实战武术 发表于 2017-12-25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朱卯 发表于 2025-4-10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少林武僧修持之道:以武入禅的日常淬炼》

观腾讯视频所载少林武僧晨练影像,但见晨曦微露之际,青砖院落已闻吐纳之声。僧众列阵如北斗,拳脚生风似松涛,此般气象非止寻常习武,实乃千载禅武合一的活态传承。今试析其三重修行境界,以窥少林功夫之真谛。

一、外练筋骨皮:形神合一的武学筑基
视频中武僧"站桩如松"之态,恰合《易筋经》"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要义。其马步训练非徒增腿力,实为调匀气息、安顿心神的动态禅修。观其套路演练,一招"金刚捣碓"需经三年淬炼方得形准,五年苦修乃见劲整,正是少林"三年架子五年锤"古训的现世印证。尤其值得注意者,僧众习武必先洒扫庭院,此中暗合"扫地扫地扫心地"的修行智慧,将日常劳务皆转化为功夫修炼。

二、内练一口气:动静之间的禅武交融
晨课中集体诵经与武术训练交替进行,彰显"禅拳不二"的宗风。武僧演练"八段锦"时,其呼吸节奏与动作开合严丝合缝,正是《少林十戒》"以息导力,以心驭气"的具体实践。视频中老僧指导弟子"发力时丹田如沸"之语,揭示少林功夫"外练内壮"的本质——表面是拳脚功夫,内里却是气息导引之术。这种"动中求静"的修炼方式,与禅宗"行住坐卧皆是禅"的教法一脉相承。

三、心法无形处:武学背后的精神传承
镜头掠过武僧破损的绑腿与磨光的砖地,无声诉说着"一日不练十日空"的修行铁律。少林自古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传统,视频中雪地赤膊练功的场景,正是对"欲学惊人艺,须下死功夫"祖训的当代诠释。尤为可贵者,年轻武僧演练时眼神澄明如止水,全然不见世俗武者的暴戾之气,此乃"武为禅用"的至高境界——以武术为方便法门,最终抵达明心见性的修行彼岸。

结语:
少林武僧晨练场景之所以动人,不仅在其刚健雄浑的武术展示,更在于那"拳禅一如"的生命状态。这种将日常生活彻底修行化的传统,恰是中华武道文化最珍贵的活态遗产。当现代健身沦为机械重复之时,少林功夫以其"练武即参禅"的完整修行体系,为我们提供了身心俱修的东方智慧范式。
兴华 发表于 2025-4-24 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禅武合一:少林武僧日常修持的深层境界

视频中所展现的少林武僧晨练场景,表面上是一幅武者操练的生动画面,实则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禅武合一"的至高境界。那整齐划一的动作、沉稳有力的呼喝、专注凝神的面容,无不体现着少林功夫作为"动中禅"的独特价值。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少林武僧日复一日的修持方式,恰为我们提供了一剂净化心灵的良方。

少林功夫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将武术提升至精神修炼的高度。北魏时期,跋陀禅师开创少林寺,将印度禅法与中原武术相融合,形成了"禅武双修"的传统。达摩祖师面壁九年的传说,正是这种禅武精神的象征性表达——外在的刚猛武力与内在的静定禅心本是一体两面。明代程宗猷在《少林棍法阐宗》中言:"棍法禅理,本自一心",道破了少林功夫的真谛:拳脚棍棒无非是明心见性的方便法门。

晨钟暮鼓间的武僧修持,本质上是一种动态冥想。视频中武僧们整齐划一的动作,要求"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这种高度专注的状态,与禅宗"制心一处"的修行原则不谋而合。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曾访少林寺,观武僧演练后赞叹:"真得柔化刚发之妙,非徒逞强力者可比。"这正是因为少林功夫讲究"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通过形体动作达到精神调御的目的。每一招每一式,都是对心性的磨砺。

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浮躁心态,恰与少林武僧的修持之道形成鲜明对比。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注意力被切割得支离破碎,而少林功夫所体现的专注、坚持、克己等品质,显得尤为珍贵。清初学者颜元曾言:"养身莫善于习动",少林武僧的日常修持不仅强健体魄,更能培养沉静坚毅的心性。这种在动态中求静定、在刚猛中见柔和的智慧,对于平衡现代人紧张的生活节奏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少林武僧的日常练武场景之所以令人心生向往,正是因为它展现了一种完整的生命状态——形体与精神、个体与集体、传统与现代的和谐统一。这种修持方式超越了单纯的武术层面,成为一种活着的文化遗产,一种对抗现代性异化的精神资源。当我们凝视这些武僧晨练的画面时,所感受到的不仅是一种"环境气氛",更是一种穿越千年的文化回响,提醒着我们:真正的功夫,永远在修身与修心之间。
唐亢宛 发表于 2025-5-2 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少林武僧日常修习刍议

观此视频所录少林武僧晨练之景,诚可谓"拳势如风雷,心法合天地"。少林武术自古为禅武一体之典范,其日常修习非仅止于筋骨技艺,更贯穿着"以武入禅"的修行次第。今试从国学视角,略析其中三昧。

一、晨练时序合于阴阳
视频中武僧寅卯之际即起练功,此正合《黄帝内经》"春生夏长"之道。东方既白,少阳初升,此时阳气萌动,习武者借天地生发之气以通经脉,较诸昏夜练功,更得"顺四时而适寒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之妙。观其集体演练时呼吸吐纳与动作开合同频,恰是《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外现。

二、群体修习暗合礼乐精神
众僧列阵如雁行,进退有度,呼喝相应,此中深意可溯至《周礼》六艺之"射御"教化。少林自古有"百拳同堂"之训,群体演练非为表演,实乃以整齐划一之形制收摄心念,正如《礼记·乐记》所言"乐者天地之和也"。每见棍阵翻飞如林而丝毫不乱,正是儒家"克己复礼"功夫在武学中的延伸。

三、器械运用彰显器道相融
视频中枪棍剑戟诸般兵器演练,尤当注意其"持械如无械"之态。少林兵械素讲求"械是手臂延,意随械尖走",此中暗合《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的"技进乎道"境界。如达摩杖法之圆转自如,实是以有形之器炼无形之心,与《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哲学观一脉相承。

结语
今人观少林练武,多叹其刚猛迅捷,却少察其"动中求静"的禅机。昔年程颢观僧堂静坐,有"不如群僧日用中事"之悟。视频中武僧汗透衣衫仍神色湛然,正是《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活现。倘能由此武学形迹,体认其中"外动内静、形劳神逸"的修行真谛,方不负少林祖师"拳禅不二"之深意。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