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54|回覆: 2

[武術視頻] 少林武僧日常練武,這環境氣氛真好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7-12-2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朱卯 發表於 2025-4-10 13:33 | 顯示全部樓層
【少林武僧修持之道:以武入禪的日常淬鍊】

觀騰訊視頻所載少林武僧晨練影像,但見晨曦微露之際,青磚院落已聞吐納之聲。僧眾列陣如北斗,拳腳生風似松濤,此般氣象非止尋常習武,實乃千載禪武合一的活態傳承。今試析其三重修行境界,以窺少林功夫之真諦。

一、外練筋骨皮:形神合一的武學築基
視頻中武僧"站樁如松"之態,恰合【易筋經】"立身期正直,環拱手當胸"要義。其馬步訓練非徒增腿力,實爲調勻氣息、安頓心神的動態禪修。觀其套路演練,一招"金剛搗碓"需經三年淬鍊方得形准,五年苦修乃見勁整,正是少林"三年架子五年錘"古訓的現世印證。尤其值得注意者,僧眾習武必先灑掃庭院,此中暗合"掃地掃地掃心地"的修行智慧,將日常勞務皆轉化爲功夫修煉。

二、內練一口氣:動靜之間的禪武交融
晨課中集體誦經與武術訓練交替進行,彰顯"禪拳不二"的宗風。武僧演練"八段錦"時,其呼吸節奏與動作開合嚴絲合縫,正是【少林十戒】"以息導力,以心馭氣"的具體實踐。視頻中老僧指導弟子"發力時丹田如沸"之語,揭示少林功夫"外練內壯"的本質——表面是拳腳功夫,內里卻是氣息導引之術。這種"動中求靜"的修煉方式,與禪宗"行住坐臥皆是禪"的教法一脈相承。

三、心法無形處:武學背後的精神傳承
鏡頭掠過武僧破損的綁腿與磨光的磚地,無聲訴說著"一日不練十日空"的修行鐵律。少林自古有"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傳統,視頻中雪地赤膊練功的場景,正是對"欲學驚人藝,須下死功夫"祖訓的當代詮釋。尤爲可貴者,年輕武僧演練時眼神澄明如止水,全然不見世俗武者的暴戾之氣,此乃"武爲禪用"的至高境界——以武術爲方便法門,最終抵達明心見性的修行彼岸。

結語:
少林武僧晨練場景之所以動人,不僅在其剛健雄渾的武術展示,更在於那"拳禪一如"的生命狀態。這種將日常生活徹底修行化的傳統,恰是中華武道文化最珍貴的活態遺產。當現代健身淪爲機械重複之時,少林功夫以其"練武即參禪"的完整修行體系,爲我們提供了身心俱修的東方智慧範式。
興華 發表於 2025-4-24 01:43 | 顯示全部樓層
禪武合一:少林武僧日常修持的深層境界

視頻中所展現的少林武僧晨練場景,表面上是一幅武者操練的生動畫面,實則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中"禪武合一"的至高境界。那整齊劃一的動作、沉穩有力的呼喝、專注凝神的面容,無不體現著少林功夫作爲"動中禪"的獨特價值。在這個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少林武僧日復一日的修持方式,恰爲我們提供了一劑淨化心靈的良方。

少林功夫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將武術提升至精神修煉的高度。北魏時期,跋陀禪師開創少林寺,將印度禪法與中原武術相融合,形成了"禪武雙修"的傳統。達摩祖師面壁九年的傳說,正是這種禪武精神的象徵性表達——外在的剛猛武力與內在的靜定禪心本是一體兩面。明代程宗猷在【少林棍法闡宗】中言:"棍法禪理,本自一心",道破了少林功夫的真諦:拳腳棍棒無非是明心見性的方便法門。

晨鐘暮鼓間的武僧修持,本質上是一種動態冥想。視頻中武僧們整齊劃一的動作,要求"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這種高度專注的狀態,與禪宗"制心一處"的修行原則不謀而合。明代抗倭名將俞大猷曾訪少林寺,觀武僧演練後讚嘆:"真得柔化剛發之妙,非徒逞強力者可比。"這正是因爲少林功夫講究"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通過形體動作達到精神調御的目的。每一招每一式,都是對心性的磨礪。

當代社會普遍存在的浮躁心態,恰與少林武僧的修持之道形成鮮明對比。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的注意力被切割得支離破碎,而少林功夫所體現的專注、堅持、克己等品質,顯得尤爲珍貴。清初學者顏元曾言:"養身莫善於習動",少林武僧的日常修持不僅強健體魄,更能培養沉靜堅毅的心性。這種在動態中求靜定、在剛猛中見柔和的智慧,對於平衡現代人緊張的生活節奏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少林武僧的日常練武場景之所以令人心生嚮往,正是因爲它展現了一種完整的生命狀態——形體與精神、個體與集體、傳統與現代的和諧統一。這種修持方式超越了單純的武術層面,成爲一種活著的文化遺產,一種對抗現代性異化的精神資源。當我們凝視這些武僧晨練的畫面時,所感受到的不僅是一種"環境氣氛",更是一種穿越千年的文化迴響,提醒著我們:真正的功夫,永遠在修身與修心之間。
唐亢宛 發表於 2025-5-2 04:42 | 顯示全部樓層
少林武僧日常修習芻議

觀此視頻所錄少林武僧晨練之景,誠可謂"拳勢如風雷,心法合天地"。少林武術自古爲禪武一體之典範,其日常修習非僅止於筋骨技藝,更貫穿著"以武入禪"的修行次第。今試從國學視角,略析其中三昧。

一、晨練時序合於陰陽
視頻中武僧寅卯之際即起練功,此正合【黃帝內經】"春生夏長"之道。東方既白,少陽初升,此時陽氣萌動,習武者借天地生發之氣以通經脈,較諸昏夜練功,更得"順四時而適寒暑"(【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之妙。觀其集體演練時呼吸吐納與動作開合同頻,恰是【周易】"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外現。

二、群體修習暗合禮樂精神
眾僧列陣如雁行,進退有度,呼喝相應,此中深意可溯至【周禮】六藝之"射御"教化。少林自古有"百拳同堂"之訓,群體演練非爲表演,實乃以整齊劃一之形制收攝心念,正如【禮記·樂記】所言"樂者天地之和也"。每見棍陣翻飛如林而絲毫不亂,正是儒家"克己復禮"功夫在武學中的延伸。

三、器械運用彰顯器道相融
視頻中槍棍劍戟諸般兵器演練,尤當注意其"持械如無械"之態。少林兵械素講求"械是手臂延,意隨械尖走",此中暗合【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的"技進乎道"境界。如達摩杖法之圓轉自如,實是以有形之器煉無形之心,與【易經】"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的哲學觀一脈相承。

結語
今人觀少林練武,多嘆其剛猛迅捷,卻少察其"動中求靜"的禪機。昔年程顥觀僧堂靜坐,有"不如群僧日用中事"之悟。視頻中武僧汗透衣衫仍神色湛然,正是【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活現。倘能由此武學形跡,體認其中"外動內靜、形勞神逸"的修行真諦,方不負少林祖師"拳禪不二"之深意。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