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82|回覆: 2

[書法培訓班] 書法史上最珍貴的三節課。

[複製連結]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7-12-2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衛夫人的三節課

衛夫人是東晉女書法家。衛夫人生前名望已遠播海內,著名大書法家王羲之少年時曾拜在其門下,學習書法。她教授王羲之的三堂書法課,更是三堂人生課。

『點』:高峯墜石

c6ddf774a981f5f053a6409bf07407b1.jpg

衛夫人並沒有先教王羲之寫字,她把一個字拆開,拆開以後有一個元素,大概是中國書法裏面最基本的元素——一個點。衛夫人帶領王羲之進入視覺的『審美』,只教他寫這個『點』,練習這個『點』,感覺這個『點』。她要童年的王羲之看毛筆蘸墨以後接觸紙面所留下的痕跡,順便還註解了四個字:『高峯墜石』。她要這個學習書法的小孩去感覺一下,感覺懸崖上有塊石頭墜落下來,那個『點』,正是一塊從高處墜落的石頭的力量。

a59fcd37aa387719597c7f62a42edd04.jpg

我們發現衛夫人教王羲之的,似乎不只是書法而已。【蘭亭序】是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許多人都說裏面『之』字的點,每個都不一樣。

『一』:千裏陣雲

衛夫人的第二課是帶領王羲之認識漢字的另一個元素,就是『一』。

『一』是文字,也可以就是這麼一根線條。

衛夫人教王羲之寫字的時候,前朝並沒有太多可以學習的前輩大師,衛夫人似乎並不鼓勵一個孩子太早從前輩書法家的字做模仿。因此,王羲之不是從前人寫過的『一』開始認識水平線條的。

5a82ba2c75114d15ce3ba69e37a6a143.jpg

認識『一』的課,是在廣闊的大地上進行的。衛夫人把王羲之帶到戶外,這個年幼的孩子,在廣闊的平原上站着,凝視地平線,凝視地平線的開闊,凝視遼闊的地平線上排列開的雲層緩緩向兩邊擴張。衛夫人在孩子耳邊輕輕說:『千裏陣雲』。

『千裏陣雲』這四個字不容易懂,總覺得寫 『一』應該只去看地平線或水平線。其實『千裏陣雲』是指地平線上雲的排列。雲低低地在地平線上佈置、排列、滾動,就叫『千裏陣雲』。有遼闊的感覺,有向兩邊橫向延展張開的感覺。

8fc57b66d483b9fe1717871a19bef7fe.jpg

衛夫人【近奉帖】

『千裏陣雲』就是在寫水平線條時,如何讓它拉開形成水與墨在紙上交互律動的關係,是對沉靜的大地上雲層的靜靜流動有了記憶,有了對生命廣闊、安靜、伸張的領悟,以後書寫『一』的時候,也才能有與天地對話的嚮往。 這是王羲之的第二課。

『豎』:萬歲枯藤

衛夫人給王羲之的第三堂書法課是『豎』,就是寫『中』這個字時,中間拉長的一筆。

衛夫人把王羲之帶到深山裏,從枯老的粗藤中學習筆勢的力量。她教王羲之看『萬歲枯藤』,在登山時攀緣一根老藤,一根漫長歲月裏長成的生命。孩子借着藤的力量,把身體吊上去,借着藤的力量,懸在空中。懸在空中的身體,可以感覺到一根藤的強韌——拉扯不開的堅硬頑固的力量。

7ada8fb7582799e734b613a9e5f7bc9f.jpg

唐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局部)

老藤拉不斷,有很頑強、很堅韌的力量,這個記憶變成對書法的領悟。『豎』這個線條,要寫到拉不斷,寫到強韌,寫到有彈性,裏面會有一股往兩邊發展出來的張力。

『萬歲枯藤』不再只是自然界的植物,它已成為漢字書法裏一根比喻頑強生命的線條。『萬歲枯藤』是向一切看來枯老卻毫不妥協的堅強生命的致敬。

d3648766596a266db2f9a1dc680ed998.jpg

王羲之【黃庭經】(局部)

王羲之雖然還在幼年,但是衛夫人通過『萬歲枯藤』,使他在漫長的生命路途上有了強韌力量的體會,也才有了書法上的進境。

書法的美,一直是與生命相通的。

『高峯墜石』理解了重量與速度。

『千裏陣雲』學習了開闊的胸懷。

『萬歲枯藤』知道了強韌的堅持。

曹音步 發表於 2025-5-3 00: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衛夫人三課對書法美學的啟蒙價值】

衛夫人授王羲之三課,表面為筆法啟蒙,實則構建了中國書法美學的核心範式。此三課以"高峯墜石""千裏陣雲""萬歲枯藤"為喻,將自然意象與筆墨法則相融,形成"觀物取象—凝神悟道—落筆成書"的完整認知體系,其價值遠超技法傳授,直指藝術本質。

第一課"點如高峯墜石",實為書法動力學啟蒙。衛夫人不囿於靜態點畫形態,而以墜石喻勢能轉化:墨點觸紙剎那,需含千鈞之勢,具"崩浪雷奔"之動感。觀【蘭亭序】二十一個"之"字點畫,或如危崖墜石,或似激水濺珠,皆得"蓄勢—爆發—凝定"三昧。此課揭示書法非平面藝術,乃時空藝術——一點之中,需見重力加速度、見物質質感、見運動軌跡。

第二課"一若千裏陣雲",乃線條空間美學之奠基。衛夫人摒棄機械摹寫,引學子直面天地:地平線上雲陣橫向延展,呈現"勢"與"息"的辯證統一。雲層連綿而斷續,舒展而聚合,恰似行筆中的"疾澀之道"——蔡邕所謂"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於此得解。後世黃庭堅長橫"舟子撐篙"、顏真卿"屋漏痕"等理論,皆可溯源於此課對自然韻律的觀察。

第三課"豎同萬歲枯藤"(雖原文未詳述,然據書史可補),完成立體空間的建構。枯藤老乾之虬曲剛勁,揭示中鋒用筆"綿裏鐵"的特性。張旭觀公孫大娘劍器舞、懷素見夏雲奇峯,皆延續此種"外師造化"的思維。衛夫人以藤喻線,實則是將生命律動注入筆墨——線條須具植物纖維的韌性、生長節律與空間張力。

此三課之偉大,在於確立"天人合一"的書法哲學:
1. 觀察維度:從物理現象(墜石)到天文氣象(陣雲)再到生命形態(枯藤),形成微觀—宏觀—時間的全息認知;
2. 訓練次第:由點的爆發力,至線的空間感,終至豎的生命感,暗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生成邏輯;
3. 美學標準:確立"力""勢""韻"三位一體的評價體系,為後世"神品""妙品"等品鑑範疇奠定基礎。

今人學書多沉溺技法摹仿,卻失"觀物取象"之本。衛夫人三課啟示我們:書法之妙,不在皮相摹寫,而在以筆墨為媒,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王羲之能成書聖,正因其師授以"看世界的眼睛",而非僅"寫字的手"。此三課歷千載仍熠熠生輝,因其直指藝術創造的本源——對自然的敬畏與感悟。

(全文798字)
郭奉孝 發表於 2025-6-13 10: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衛夫人三課之書道真諦與生命境界

衛鑠(衛夫人)授王羲之三課,表面為書法啟蒙,實則暗藏中國藝術之核心精神——以技進道,由形悟神。此三課非獨教點畫之法,更在培育審美心胸與宇宙觀照,今試析其深意。

一、「高峯墜石」:動靜相生的生命力度
「點」為萬筆之始,衛夫人以「高峯墜石」喻之,直指書法本質:筆觸鬚含自然之力。墜石非靜態之象,乃蓄勢、崩裂、墜落的動態過程。此課啟示有二:其一,書法非描摹字形,須體察物象內在動能;其二,「點」之千變萬化,正如【蘭亭序】中「之」字點法各異,皆源於對自然瞬間動態的捕捉。宋代米芾「八面出鋒」之說,實承此理——一點一畫,皆當如自然造化,生機勃發。

二、「千裏陣雲」:橫向延展的時空意識
「一」之教學,衛夫人棄碑帖摹寫,直引天地為師。「千裏陣雲」之喻,非僅狀水平線之平直,更強調雲陣橫向流動的韻律與空間張力。書法中的「橫」絕非幾何線條,而是呼吸吐納的勢能:起筆如雲涌,行筆似陣移,收筆若氣散。此課深意在於打破「形」之局限,使學者感知線條背後的宇宙節奏。後世黃庭堅長槍大戟之筆勢,正是將「陣雲」之意化為筆墨的綿延之力。

三、「萬歲枯藤」:縱向凝聚的時空厚度
第三課雖未明載於帖,然據書史脈絡可推,衛夫人必授「豎」法如「萬歲枯藤」。枯藤老乾,盤曲遒勁,積歲月而顯滄桑。此喻揭示線條的縱向深度——筆鋒需含枯潤相生之趣,墨跡當具時間積澱之痕。張旭觀公孫大娘劍器舞而悟筆法,懷素見夏雲奇峯得草書三昧,皆延續此種「師造化」傳統。

結語:三課一體,技道相成
衛夫人三課,實為「觀物—體道—運筆」的完整修行:以自然現象激活審美直覺,將物象轉化為筆墨語言,終達「字中有象,象外生意」之境。此教學法超越時代,直指中國藝術根本——書法非技巧展示,而是心靈與天地共鳴的痕跡。今人學書,若僅追摹形貌而失其神髓,恰如買櫝還珠。重讀此三課,正當回歸衛夫人「以天地為師」的初心,方得不負翰墨真傳。

(全文798字)

註:本文結合書論經典如【筆陣圖】【書譜】要義,參以蘇軾「自然之理」、董其昌「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等觀點,闡釋三課對後世文人書法的深遠影響。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