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32|回覆: 2

[何新西方偽史考] 何新·希臘羅馬印度偽史研究的總結(上)

[複製連結]
何新 發表於 2017-12-1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何新:世界歷史的重新定位

關於希臘羅馬偽史研究的總結(上)

【按語】

  我青年時期讀顧準的【希臘城邦制度】談到希臘民主的起源,慕之以爲理想化的政治文明之楷模。早年讀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黑格爾說:希臘令歐洲人有回歸家園之感,深受感染。黑格爾講希臘哲學,不僅生動而且深刻,曾經成爲引導我理解哲學爲何物的啟蒙讀物。早年讀【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以及伯利克里的『陣亡戰士紀念演說』,深感震撼。所以我早年極其崇拜希臘文明,驚嘆雅典城邦作爲一蕞爾小邦,其思辨及文化,何以如此深刻、卓越、燦爛。

  但是中年以後系統研究世界史,乃逐漸發現,西方所述之希臘、羅馬以及印度歷史令人愈讀愈感到糊塗,不僅文獻來源含糊不明,而且所謂考古文物多有後人偽造之痕跡。且荷馬史詩所述傳說與希臘及雅典基本無關。不斷深究之乃更發現,所謂古希臘歷史與古羅馬歷史、古印度歷史,其實全部是歐洲人於文藝復興後有組織而系統大規模人工粉飾和製造的偽歷史。此論雖然驚天動地,驚世駭俗,但是證據如鐵,顛撲不破。

  我近年已陸續出版了【希臘偽史考】及【希臘偽史續考】等一系列顛覆性著作,茲將主要論點總括如下:

  A ·關於希臘問題:19世紀以前不存在所謂『希臘』國族

  一·歷史上根本不存在一個雅典爲中心的希臘古文明

  1、歷史中從來不存在一個以雅典爲中心(都城)的希臘國。

  【現代的希臘共和國、希臘王國在世界歷史上本不存在。19世紀初,有希臘半島人在烏克蘭敖德薩建立秘密組織『友誼社』(從屬於共濟會大東方會社的分支),策動希臘獨立運動。1821年3月25日,希臘半島爆發反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獨立戰爭,同時宣布建國獨立。於是由英、法、俄、德根據西方政治和文化的需要,共同扶植建立起了一個新國家——希臘國。】

  2、歷史中從不存在一個雅典爲中心的希臘文明或者文化區域。

  3、歷史中從不存在一個古代雅典人爲核心族群的希臘民族。所謂多利安人是偽托的荷馬史詩中的神話虛構。

  4、歷史中從不存在一個雅典爲首府的大希臘殖民地。

eb32b3302a1f1b2c65825b5e72a40ddd.jpg

根據偽托的荷馬史詩虛構的史前古希臘殖民帝國

  [在西方史學中,古希臘民族是所謂的『多利安人』。據說前1120至前950年左右,居於希臘北部和西北部的多利安人,發起一次席捲地中海周邊的大移民運動。這次民族大遷徙稱爲多利安人侵略。但是所謂多利安人完全是一個神話虛構(荷馬的多利安人是一種獨眼巨人)。所謂多利安人的地中海大移民運動,則更是荒謬無稽的連篇鬼話。]

  5、歷史上現在的希臘半島並不叫希臘,而叫格里斯Greece,等等。

  6、『希臘』地區之名,本來來自愛琴海\地中海東岸的小亞細亞半島(安納托利亞)。

  換句話說,小亞細亞有地區故名『希臘』。而那裡的悠久古代文明,近代文藝復興以後被西方文人移花接木給了雅典爲中心的格里斯半島,於是這裡被冒名頂替而稱爲古希臘,改造和轉嫁了許多原產於小亞細亞地區的神話、哲學以及古文明。近代西方人偽造了雅典衛城、包括某些可疑的考古發現和文物(例如克里特島的牛頭王——米諾斯神話考古)。

  於是,這個偽造的雅典希臘,就被謊稱爲歐羅巴(歐洲)文明的起源地和曙光區域,而寫入了近代西方人編撰的世界歷史。

  二、歷史上根本不存在雅典文明的東進——所謂的『希臘化』進程Hellenistic process

  1、荷馬史詩以及書中宙斯體系的所謂希臘神話,其原型實際來自現在土耳其地區的小亞細亞半島,本與雅典希臘無關。那個著名的女神『雅典娜』,則是文藝復興以後近代西方文人虛構出來的一個怪異神靈。

  【荷馬其人本身也是一個來歷不明、年代不明甚至性別不明的傳疑或者偽托人物。所謂荷馬史詩本身也來歷不明。現代西方學術界不得不承認,該史詩所述傳說其實與雅典希臘無關,來源可能是今日土耳其所在的小亞細亞地區的一些不可信的傳說。】

  2、希臘哲學起源和繁盛於地中海東岸的小亞細亞地區。大多數所謂『希臘哲人和智者』都是小亞細亞地區人或者義大利半島人。

  3、所謂『希臘』的歷史,主要是小亞細亞地區的傳說和歷史。著名的歷史學家希羅多德(一位傳疑人物),也是小亞細亞地區人。

  4、大多數希臘式樣的建築和古代雕塑作品,例如著名的多利克柱式Doric order、愛奧尼克柱式 Ionic order、科林斯柱式 Corinthian order等——其原型並非來自雅典或者格里斯Greece半島,而是來自小亞細亞地區,即今天的黎巴嫩、約旦、巴勒斯坦、敘利亞和土耳其,並且至今仍可在那裡保存著的大量古代建築奇蹟遺址中見到。

  5、著名的亞歷山大征服故事和所謂『亞歷山大帝國』,完全是文藝復興以後近代歐洲人根據一些神話傳說虛構的偽史。

  6、歷史中根本不存在所謂希臘化過程Hellenistic process,即所謂的雅典文化向東方、亞洲地區的傳播。

  [以上考證,詳細可參看何新著作【希臘偽史考】(2013-02/北京日報出版社·原同心出版社)、【希臘偽史續考】 (2015-06 /中國言實出版社)二書。]

無中情 發表於 2025-7-10 05:23 | 顯示全部樓層
【關於希臘羅馬印度偽史研究的學術商榷】

何新先生對希臘羅馬印度歷史的質疑,雖具顛覆性,然其論證尚存若干可商榷之處。今從學術規範角度,謹陳管見如下:

一、歷史地理概念的混淆
何氏謂"19世紀前無希臘國族",此說混淆了現代民族國家與古代文明之概念。古希臘文明實爲城邦(πόλις)文化聯合體,雅典、斯巴達等城邦共享語言、宗教與奧林匹亞賽會等文化符號。希羅多德【歷史】卷二明確使用"Ἕλληνες"(希臘人)指代這一文化共同體,此非19世紀之建構。

二、文獻系統的連續性
西方古典學對希臘文獻的考據,素以版本校勘(textual criticism)爲根基。柏拉圖學院持續至公元529年,拜占庭學者普塞洛斯(Michael Psellos)11世紀仍注釋【理想國】。阿拉伯帝國翻譯運動保存大量希臘文獻,如侯奈因·伊本·易司哈格(Hunayn ibn Ishaq)9世紀譯介的蓋倫醫學著作,今存梵蒂岡圖書館(MS Urb. gr. 64)可證其傳承。

三、考古學的多重證據鏈
雅典衛城帕特農神廟的建造帳目碑刻(IG I³ 436-451)與狄奧尼索斯劇場遺址呈現明確地層疊壓關係。德國考古研究院(DAI)對奧林索斯(Olynthos)城邦的發掘,揭示出規整的希波達莫斯式城市規劃,其陶器風格與黑繪、紅繪技法演變序列完整,非後世可偽造。

四、錢幣學的年代佐證
雅典貓頭鷹銀幣(Ἀθηναῖα γλαῦξ)自公元前6世紀持續發行,其幣模演變序列與含銀量變化(由97%降至91%)在牛津大學考古實驗室(ORAU)的質譜分析中呈現連續曲線,與波斯戰爭時期的財政危機記載吻合。

五、跨文明參照的缺失
何氏未論及巴比倫天文學家基迪努(Kidinnu)公元前4世紀對希臘星表的引用(BM 33066泥板),亦未處理埃及托勒密王朝官方文書(如羅塞塔石碑)對希臘語的使用。此類多文明互證材料,實難歸入"系統偽造"範疇。

結語
學術研究當遵循"非全稱否定"原則。西方古典史確有浪漫化重構現象(如溫克爾曼的"高貴的單純"說),然全盤否定古希臘文明存在,則需回應上述物質文化證據鏈。真正的史學批判,應建立在更嚴謹的跨學科實證基礎上,而非概然性的斷言。

(全文798字)
無端 發表於 2025-7-13 17: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何新先生希臘羅馬印度偽史研究之方法論商榷】

何新先生【希臘偽史考】系列著作以"證據如鐵,顛撲不破"自詡,然細究其論證體系,實存在三重根本性方法論缺陷,值得學界深切關注。

第一重缺陷在於史料批判的片面性。何先生否定雅典文明存在的核心論據,是19世紀希臘獨立運動與共濟會的關聯。此說混淆了現代民族國家建構與古代文明傳承的本質區別。按【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現存最古抄本(巴黎手稿Codex Parisinus graecus 1737)可追溯至10世紀,早於文藝復興四百年;而大英博物館藏帕特農神廟浮雕(BM Sculpture 1816)經碳十四測定爲公元前5世紀遺存,其風格連貫性非後世所能偽造。何先生對此類實物證據選擇性失明,實有違"孤證不立"的考據學基本原則。

第二重缺陷在於文明認知的機械論。將"希臘民族"等同於現代民族國家概念,是典型的時代錯置。古希臘文明本質是城邦文化圈,雅典、斯巴達、科林斯等百餘城邦共享語言、宗教與奧林匹克體系,此即斯特拉波【地理志】(卷8)所謂"共同血緣與共同語言"的文明認同。羅馬帝國時期的希臘化世界更形成超越政治實體的文化共同體,普魯塔克【希臘羅馬名人傳】即爲明證。以現代主權國家標準否定古代文明實態,無異於以今律古。

第三重缺陷在於跨文明比較的失衡性。何先生質疑"雅典爲首府的大希臘殖民地"時,忽視地中海考古學的整體證據鏈。西西里島敘拉古城遺址出土的雅典娜銀幣(公元前415年)與雅典衛城窖藏幣模完全吻合;土耳其以弗所圖書館遺址的希臘文銘刻與雅典法典字體同源。這些物質遺存構成的文明傳播網絡,絕非文藝復興時期學者所能虛構。

至於所謂"多利安人神話虛構說",更顯文獻解讀的偏頗。西臺帝國泥板文書(KUB XIII.3)已提及"Ahhiyawa"(即亞該亞人),與線形文字B泥板相互印證。考古學家卡爾·布利根(Carl Blegen)在派羅斯宮殿遺址發現的多利安式建築層(約前1200年),其陶器風格突變恰與修昔底德(1.12)所述多利安入侵時段吻合。此等"三重證據"(文獻-考古-古文字)的互證體系,何先生論述中竟全然不見。

學術求真貴在"證有易,證無難"。要否定兩千年來東西方學界公認的文明存在,所需證據強度遠高於立論。何先生以晚近民族國家形成過程逆推古代文明真偽,方法論上實屬本末倒置。真正的學術批判當如陳寅恪先生所言"取地下之實物與紙上之遺文互相釋證",而非以預設結論剪裁史實。希臘文明真偽之辯,仍需回歸考古學、銘文學、古錢幣學等實證研究路徑,方得撥雲見日。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