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03|回復: 2

[武術視頻] 传统武术鹰爪拳VS蛇拳,你们更看好哪个?

[複製鏈接]
传统实战武术 發表於 2017-12-1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半日闲 發表於 2025-7-30 09:1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鹰蛇二拳之形意异同与实战价值》

(开篇立论)
鹰爪拳与蛇拳作为象形拳术之代表,实为传统武术阴阳哲学之具象化体现。二者虽同属南派短打门类,然拳理技法各成体系。以《周易》"立象尽意"观之,鹰取乾卦刚健之德,蛇得坎卦柔险之性,实不可简单比较高下。

(技法析微)
鹰爪拳承少林罗汉拳之基,讲究"三尖相照"(指尖、鼻尖、脚尖),其"叼、拿、锁、扣"四诀深合《手臂录》"分筋错骨"之要。观视频中武者擒拿动作,其"金雕抖翎"一式显见鹰形"松肩活肘"之妙,正应《拳经》"出手如钢锉,回手似钩竿"之训。然须注意,今人习练多失"爪不过眉"的古法要诀,致劲力散而不聚。

蛇拳则本乎武当"游身八卦"之理,其"颤、缠、绕、弹"四功暗合《内家拳法》"惊抖劲"之传。视频中"白蛇吐信"招式,脊柱如弓弦颤动,恰是《苌氏武技书》"柔过气,刚落点"之实证。但当代演练者常惑于形似,忽视"三曲之妙"(臂曲、腰曲、腿曲),实未得蛇形真谛。

(实战辩证)
以《纪效新书》"遇实当虚,遇虚则实"衡之:鹰爪长于近身擒锁,若遇披挂类长拳易受制于人;蛇拳擅中距突袭,然对阵地趟拳则难施缠打。明代俞大猷《剑经》云:"刚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二拳各有其用武之地。今观视频比试,双方未达"听劲化劲"之境,故难显真功。

(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言"形与神俱",二拳养生效用迥异:鹰爪练指可通手三阴经,久习防肩颈之疾;蛇拳活脊能调督脉之气,善治腰胯之伤。然习鹰爪者需注意"爪伤肝气",习蛇拳者当防"曲耗肾精",此乃《黄庭经》"形正神宁"之要义。

(结语)
武术之道,贵在因材施教。鹰蛇二拳犹若书法之楷隶,初学当专精一艺,待"形神合一"后自可互参。视频所显不过皮相之争,真武者当如《庄子·说剑》所言"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岂在招式之末耶?习者宜参《太极拳论》"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之旨,方得武学真谛。
钱佟 發表於 2025-7-30 21: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鹰蛇二拳之形意异同及实战价值》

(开篇立论)
鹰爪拳与蛇拳作为传统武术两大象形拳种,实为阴阳刚柔之道的具象化体现。二者虽同属短打门类,然拳理技法各成体系。以《周易》"立象尽意"观之,鹰爪取乾卦刚健之德,蛇拳得坤卦柔顺之性,实不可简单比较高下。

(技法析微)
鹰爪拳承少林鹰派真传,其要诀在"快、准、狠"三字。明代《手臂录》载其"五指如铁钩,出手似闪电",尤重指腕功力。习者需经"抓坛""捻石"等硬功训练,臻至"出手分筋错骨"之境。视频中演示的"雄鹰捕兔""金雕抖翎"等招式,皆体现其刚猛迅疾之特性。

蛇拳则肇端于南派武学,讲究"柔中寓刚,缠裹发劲"。清代《拳经备要》称其"形曲意直,劲走螺旋"。观视频中"白蛇吐信""青蛇绕竹"诸式,可见其以腰为轴、节节贯串之妙。蛇拳独特的"颤劲"与"惊弹劲",正合《道德经》"柔弱胜刚强"之旨。

(实战辩证)
以兵家视角论,鹰爪拳若正兵布阵,讲究"一寸长一寸强",其擒拿锁扣之术尤擅中距离对抗。而蛇拳似奇兵突袭,善用"引进落空"之法,近身时以刁手、点穴见长。二者关系犹如《孙子兵法》所言"奇正相生",胜负之数实取决于习武者功力深浅及临机应变。

(养生之道)
从养生角度观之,鹰爪拳练气壮骨,符合《黄帝内经》"春夏养阳"之理;蛇拳活络柔筋,暗合"秋冬养阴"之道。二者一阳一阴,恰成互补之势。清初武学大家苌乃周曾言:"刚柔互济方为至道",此诚的论。

(结语)
鹰爪如笔走龙蛇,蛇拳似水墨氤氲,二者实为中国武学"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生动诠释。习武者当效法庄子"庖丁解牛"之意,不以形拘而以神会。若必择其一,愚见以为初学宜从蛇拳入柔,进阶可习鹰爪求刚,终至刚柔并济之境。武术之道,岂在胜负?在于明心见性而已。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