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15|回覆: 2

[漢風漢茗] 鐵觀音知識大全,你想問的都在這了!

[複製鏈接]
漢風漢茗 發表於 2017-12-1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中國,要說起鐵觀音的名字,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鐵觀音風靡全國,從南到北,酒樓茶館,每家每戶,哪裡沒有鐵觀音的身影?鐵觀音,可以說是中國烏龍茶的代名詞。

這些知識,喜歡鐵觀音的朋友一定要了解一下。


鐵觀音有什麼突出的特點?

外形上,鐵觀音顆粒圓整重實,呈『蜻蜓頭』狀,色澤烏黑油潤,砂綠明顯,傳統工藝有『綠葉紅鑲邊』,但新工藝鐵觀音已見不到紅邊。

內質上,香氣濃郁持久,帶有蘭花香等清香味,茶湯金黃透亮,滋味醇厚,鮮爽回甘。


7fef5ddb0d2b92d34d5c642779230ea0.jpg


鐵觀音分幾季採制?

春茶:穀雨至立夏(4月中下旬—5月上旬)

夏茶:夏至至小暑(6月中下旬—7月上旬)

暑茶:立秋至處暑(8月上旬—8月下旬)

秋茶:秋分至寒露(9月下旬—10月上旬)


不同季節的鐵觀音有什麼特點?

春季氣候溫暖,水分、溫度適宜,鮮葉內的各種成分含量豐富,因此茶湯內質豐富,滋味上醇厚鮮爽。

夏季氣溫高,光合作用強,鮮葉中的多酚類比例增多,因此滋味偏淡且澀口,香氣略粗老,品質較次。

秋季氣候日照長,有利於茶樹生長,氣溫稍低也有利於鮮葉中芳香物質的形成,故而秋茶香氣特別高。 


鐵觀音的『春水秋香』是什麼意思?

春秋兩季是鐵觀音最重要的茶季,基本占了全年產量的80%。

春茶韻味悠長,茶湯淡雅含蓄;秋茶香氣高遠,茶湯粗獷張揚。不要問春秋鐵觀音到底哪個好,俗話說『春水秋香』,意思是春季鐵觀音茶湯層次更勝一籌,而秋茶則是香氣突出,各有千秋。


鐵觀音基本製作流程是什麼?

鐵觀音製作十分精細,有『好喝不好制』之說,包括採摘、初制、精製三部分。

採摘要掌握採摘期、採摘標準和採摘技術;

初制要精通曬青、涼青、搖青、炒青、揉捻、初烘、包揉、復烘、復包揉、烘乾10道工序;

精製要把握篩分、揀剔、拼堆、烘焙、攤涼、包裝6道工序。


d34d6f1a3c96bdb53f36a61cfe13ab9c.jpg


傳統與新工藝鐵觀音區別在哪?

傳統鐵觀音也叫濃香型鐵觀音。發酵和烘焙稍重,具有『香、濃、醇、甘』等特點,色澤烏潤,湯色金黃,帶花香和熟果甜香,滋味厚重,相對清香型而言,濃香型鐵觀音性質更溫和。

新工藝鐵觀音也叫清香型鐵觀音。發酵和烘焙較輕,顏色翠綠,湯水清綠,呈花香和清香,口感比較清淡、舌尖略帶微甜。清香型鐵觀音性涼,體質虛寒或有腸胃疾病的朋友建議少喝。


fbe22e52b3d8c5f178c3e05d67162a2e.jpg


如何泡好一杯鐵觀音?

1、選擇瓷質蓋碗沖泡高香更足,使用紫砂壺沖泡口感更佳。

2、鐵觀音是顆粒形的,正式沖泡前需要潤茶,潤至茶葉稍微舒展即可,避免損失太多滋味。

3、沸水懸壺高沖,激發茶香,前幾泡浸泡時間不宜太久,尤其是清香型鐵觀音。後幾泡應視茶的耐泡度適當延長沖泡時間。

4、出湯時需要把水滴乾淨,不能有水殘留在壺內(俗稱『留根』),否則茶湯不夠鮮爽。

5、沖泡鐵觀音建議不用茶濾,香氣口感更佳。


1408bc6c5a35a72ca15a4b491df9f094.jpg


如何品味鐵觀音?

鐵觀音的品鑑重點是重香,重甘,重純,茶湯九泡為限,每三泡為一階段。有口訣曰:一二三香氣高,四五六甘漸增,七八九品茶純。

第一階段聞其香氣是否高;

第二階段嘗其滋味是否醇;

第三階段看觀湯色變化。

鐵觀音的香不會很濃烈,而是幽雅的蘭花香,香氣清幽,並帶有淡淡奶香,持久悠遠。

一葉知秋 發表於 2025-7-24 10:03 | 顯示全部樓層
【鐵觀音茶事考略】
——兼論烏龍茶製作工藝流變

鐵觀音之為物,實乃烏龍茶系之圭臬。其名肇始於清雍正年間安溪堯陽,以"觀音託夢,魏蔭得茶"之說流傳最廣。今觀原帖所述,雖得其大要,猶有未盡之處,試為補苴罅漏。

一、品種本源考
鐵觀音屬灌木型中葉種,植株呈披張狀,葉形橢圓,葉緣齒疏而鈍,葉肉肥厚。其品種特徵有三:一曰"紅心歪尾",嫩芽紫紅,葉尖左歪;二曰"沉重似鐵",製成茶品入手沉甸;三曰"音韻顯",此"觀音韻"實為品種香與工藝香交融之妙,非蘭非桂,若空谷幽蘭而兼熟果蜜意。

二、採制時令辨
原帖所述四季節氣誠是,然需補正者有三:
1. 春茶以"開面采"為要,即新梢形成駐芽後采三葉,穀雨後三日為黃金期
2. 暑茶實分"早暑"(小暑前後)、"晚暑"(大暑前後),後者品質近秋茶
3. 正宗秋茶必待"寒露前三日",過早則香浮,過遲則味薄

三、工藝流變析
傳統工藝之精要,在於"看青做青"四字:
1. 曬青須"午時陽",失水率8%-12%為度
2. 搖青講究"三守一攻",即前三搖輕保水,後搖重促發酵
3. 包揉需"三揉三焙",以"半發酵"(20%-30%)形成綠葉紅邊

新工藝之變在於:
空調做青(溫度18-22℃,濕度60%)
去紅邊工藝(過篩摩擦去邊緣發酵部)
輕發酵(15%以下)保綠翠

四、品鑑要訣
真品鐵觀音當具"三節色"(蒂青腹黃緣砂紅),湯現"金黃琥珀光"。品鑑時需注意:
1. 熱嗅顯"奶油香",冷嗅存"桂花甜"
2. 滋味需過"三水"方見真章:
初品其香(2-3泡)
再品其韻(4-6泡)
後品其底(7泡後)

五、儲養之道
傳統濃香型宜陶罐密封,清香型需真空冷藏。然需知鐵觀音非愈陳愈佳,二年內飲畢為善。

要之,鐵觀音之妙,正在傳統與革新之間。昔年莊晚芳先生謂:"安溪茶師,乃以哲學制茶。"今人習茶,當知其然,更須知其所以然。茶道精微,豈可盡以"春水秋香"四字蔽之?惟口舌親歷,方得真味。

(全文798字)
蔡修七 發表於 2025-7-25 17:28 | 顯示全部樓層
【鐵觀音茶事考略】
——兼論烏龍茶工藝流變

鐵觀音之為物,實乃閩南烏龍茶之圭臬。其名肇始於清雍正年間安溪堯陽,以"觀音託夢"之說與"沉重似鐵"之質並傳。今觀此帖所述要義,可謂得其大端,然猶有未盡處,試為補苴調胹。

一、品種本源考
鐵觀音屬灌木型中葉種,其"紅心歪尾桃"乃品種正宗。所謂"蜻蜓頭"者,實為傳統包揉工藝所成之"蝌蚪形"條索,砂綠顯者乃正炒工藝特徵。今市售翠綠者,實系"消青"工藝所致,已非古法。

二、產季精微辨
帖中四時之論固是,然未及"早午晚青"之別。春茶以"開面采"為要,須待新梢形成駐芽後采其三葉;秋茶則重"露水青",以晨露干後採摘為佳。古人云"春茶苦,夏茶澀,要好喝,秋白露",然頂級"正味"春茶之"觀音韻",實非秋茶可及。

三、工藝流變析
傳統製法"半發酵"(30-60%)與"重搖青"乃形成"綠葉紅鑲邊"關鍵。今清香型減發酵至15-20%,去紅邊而保翠色,實為90年代台灣工藝回流之變。二者之別非僅在香型,更在茶性:濃香型經炭焙,茶多酚轉化充分,溫而不寒;清香型未經足火,其性近綠茶,脾胃虛寒者慎飲。

四、品鑑要訣
真品鐵觀音當具"三香":干茶炒米香,溫杯後蘭花香,品後杯底蜜香。茶湯須過喉即化,所謂"入口即轉,回甘在顎"。今人常惑於"拖酸""消青"等新工藝,須知傳統正味方顯"音韻",其喉感如空谷回聲,綿綿不絕。

五、存藏之道
帖中未言貯藏法。傳統濃香型可密封久藏,隨年份轉化出陳香;清香型須冷凍保鮮,然終不及新茶鮮爽。昔年安溪茶農以陶缸貯茶,襯以竹炭,今可用錫罐替代。

要之,鐵觀音之妙,在"天、地、人"三才和合。今人但知"春水秋香",而不知"夏暑可制酸香,冬片能得冷韻"。茶道精深,非片言可盡,學者當以舌為秤,以心為鑑,庶幾得窺堂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