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09|回复: 2

[书法培训班] 央视《国家宝藏》一夜刷屏!书画升温,这才是国人该追的综艺! ...

[复制链接]
书法孔见 发表于 2017-12-11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3b06347b7b9349a41f87778eae70cb0.jpg

一夜刷屏!

这个冬天,博物馆注定要火一把了,在即将迎来紫禁城600周年之际,九大博物馆强势加盟中央电视台跨年巨献——《国家宝藏》。倾情讲述国宝重器的世今生;深刻解读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

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自12月3日晚一开播就拿下豆瓣9.3分!

28acfffaa7524b7e13ab0c7c532e396f.jpg

关于“国宝”的纪录片和节目,相信大家也看过不少,那么《国家宝藏》会有哪些不同呢?

九家重量级博物馆联合出演

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

9位馆长组成的博物馆第一天团!

87b5afd49e34bebb95ae636bb2fb8328.jpg

以“故宫看门人”单霁翔院长为首的9大博物院院长坐镇点评,他们将从自家馆里挑选出3件镇馆之宝,参与节目制作,27件文物,件件都是“国之重器”!

每件国宝都与曾经制作、使用、保存它们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些文物背后蕴藏的故事,也是它们最大的魅力之一。

全明星阵容倾情演绎文物的前世今生

“铁齿铜牙”讲解员——张国立,

李晨、王凯、梁家辉等

27位明星守护人以小剧场的形式,

倾情讲述27件“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

这就是中国版的“博物馆奇妙夜”。

b861a6809f25eba82580100d26a19f74.jpg

众明星将在舞台上,演绎出那些千百年前的历史故事,讲述这些文物前世今生的传奇。

不论综艺如何千变万化,真正的主角,永远是这些国宝。它们从来不是尘封的古董,它们有传奇的前世今生,它们是生活在民族血液中的基因密码,记录着我们的过去,也昭示着我们的未来!

对话岁月,万语千言,历史这本书,我们一起慢慢翻;一眼千年,光阴似箭,守护的故事里,已过沧海桑田。

在第一集里,主角是故宫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图》、“瓷母”各种釉彩大瓶、石鼓。

be945f41fc47297c9a5ecfcf3c50b616.gif

2c00090e0971897d86990909a06d1af7.gif

78901e8f6fdad8266cea9950567c3938.gif

小编简单给大家介绍下第一集出现的3件文物:

石鼓(秦) 藏于故宫博物院

不平凡的鼓

来自大秦帝国的“中华第一古物”

上有我国现存最早的一组石刻文字

83e049026fe15288ab3863727c234595.jpg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北宋) 藏于故宫博物院

北宋18岁的天才少年王希孟

唯一传世之作

12米巨幅长卷

画出了惊艳世人的青绿山水

85f67bcff02dfc7ee503f4c679496cdb.jpg

2bd1c79938b847c953ed8a0ac5c9ee8c.jpg

926bd7a62d2a816b4cce83ce34961d8b.jpg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局部

各种釉彩大瓶(瓷母)(清)乾隆 藏于故宫博物院

别笑它花里胡哨“农家乐审美”

它是集大成之物

是中华文化的历史沉淀

中国瓷器技术流顶峰

世称“瓷母”

c1c9be463b6076c58d5505cb63904e63.jpg

在接下来的节目里我们还将看到:

大克鼎(西周) 藏于上海博物馆

这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也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之一

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文保”故事

f2736e19e1ee8dbc64bdd84c2455d73b.jpg

商鞅方升(秦)秦始皇 藏于上海博物馆

还记得课本中的“商鞅变法”吗

这就是著名的秦国统一度量衡的证据

这就是秦国标准的一升容积

cd06e08e455c89b24316f4af84fd81f5.jpg

朱克柔缂(kè)丝莲塘乳鸭图(南宋) 藏于上海博物馆

红叶白鹭,绿萍翠鸟,蜻蜓草虫,双鸭游乐……

中国丝绸艺术的巧夺天工

在这样一件南宋的缂丝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2bc4a873728eee278ed64edab0dd9521.jpg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南朝) 藏于南京博物院

这是一组由200多块古墓砖组成的砖画

竹林七贤和荣启期8人席地而坐

姿态各不相同,人物刻画生动传神

b2466e500513ae03ef8aead326f65c70.jpg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

b0cd9552749e73aeaddb55c3efdf5f82.jpg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细节图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明) 藏于南京博物院

大报恩寺琉璃宝塔被称为“天下第一塔”

而在1856年太平天国战争中遭到损毁

经过细致的修复才得以在此展示

你看着它,便仿佛能听到它在讲述那段历史

6c448acce83d658cf9303927d5b4c57e.jpg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

fd4417ae32ebd63064071e9f29e3243f.jpg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细节图

《坤舆万国全图》(明)藏于南京博物院

我国现存最早的世界地图

曾是万历皇帝的最爱

在这幅地图上出现了美洲新大陆

843b5ad6df1d6368491bbcde3238025f.jpg

《坤舆万国全图》

9a1364fe1287233064553ca6f2f164bc.jpg

《坤舆万国全图》细节图

皿天全方罍(léi)(商) 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它是湖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器身曾经长期流失海外

直到14年才实现“身首合一,完罍归湘”

255bbe3a2e821ec454045d57f85a4d2c.jpg

辛追墓T型帛画(西汉) 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在马王堆一号汉墓的锦饰内棺的盖板上

覆盖着这幅彩绘帛画

描绘着古人向往的身后世界

dcd42f6eb0298daf1e329f9d7df12262.jpg

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唐) 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

春人饮春酒,春鸟哢(lòng)春声”

在瓷器上写诗,还是这样意味浓厚的诗

这是长沙窑开的先河

db8635244cb260fb34f3a4ea16f43ebd.jpg

鸮尊(商代) 藏于河南博物院

它可能是中国最有名的“猫头鹰”

出自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

傲娇又霸气的模样放在今天也毫不过时

1429d16e3728b9e6bbe6492c081c22d1.jpg

云纹铜禁(春秋时期) 藏于河南博物院

作为春秋时期的青铜器

它身上的花纹之复杂精细让人叹为观止

云纹铜禁全国有7件

而这是体积最大、时间最早的那一个

eccc06e9809793957e469b9884f8c0a4.jpg

贾湖骨笛(新石器时期) 藏于河南博物院

一根貌不惊人的骨笛

却是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

甚至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

6cc16fb0e8c26bd073df290e75027eba.jpg

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仪仗图》(唐) 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这是迄今为止发掘出土规格最高的唐墓

在墓道的东、西侧各有一幅《阙楼仪仗图》

场面宏大、人物众多,在唐墓壁画中是极为罕见的

1bcdff4126f54474b91a62d3eba90d49.jpg

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仪仗图》局部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唐) 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这个唐人使用的小香囊,借助力学原理

无论如何转动,香灰都不会洒落出来

古人的手艺就是如此巧夺天工

6711d8501792e8a355b86baf539708ec.jpg

杜虎符(战国-秦) 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它是一只小小的老虎

却能调动千军万马

秦军锐士全部都要听从它的调遣

de1421f01687de0fe6634d77eb8802e0.jpg

越王勾践剑(春秋) 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它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因剑身渡有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

剑格正面嵌蓝色琉璃,背面绿松石,美呆了

a145a78af183dd5b70c2b0cc37a28cd9.jpg

曾侯乙编钟(战国) 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这是2000多年前最大的组合乐队

六十五件铜钟合奏

它的出现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f367d0aaee4ee530e5b154c9c8266a81.jpg

云梦睡虎地秦简(战国-秦) 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竹简上记载了法律,政治,医学等许多内容

这一批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

历史学术价值可以说极重了

0af1e089a2ebc2b4fdcbf95d3503fdf1.jpg

良渚文化玉琮(新石器时代) 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良渚文化中,玉石与神灵、宗教紧紧相连

这是目前发现的良渚玉琮中

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

通称“琮王”

236344ca47470b6f0c54d8885e915ea5.jpg

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唐) 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彩凤鸣岐”琴,虽历经沧桑

却仍能弹奏出悦耳动听的琴曲

传世唐琴,是不可多得的珍宝

893c7cb2d77a022389292eaccbbebbdb.jpg

宁波“万工轿”(清末民初) 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这座花轿的制作耗费了一万多个工时

所以被称作“万工轿”

木质雕花,朱漆铺底,金箔贴花

辉煌至极,远望犹如一座微型宫殿

3dda1ea2b4d5415db1c9f2552cf11f42.jpg
鎏金木芯马镫(十六国) 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乍看不起眼的小小马镫

却是马具发展历史上的重大突破

此后传入欧洲,甚至影响了中世纪的欧洲骑士

17f15e1db69b3750d8b761ad4688b352.jpg
王羲之一门书翰卷(唐)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王羲之的墨迹早在北宋时期就极不易得

这虽是对王羲之一门法书的临摹,但已是十分珍贵

流传过程中曾两遭火劫,至今火烧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

24b5d84308b65e405af2649a98e84188.jpg

节选局部

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宋) 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44dd2eaef3c09df2c4d5ca973fa2a054.jpg

1715ee302a1bd31edc5ddc53b40898a5.jpg

58feb1789c440cb6f9f1545a4b817e73.jpg

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局部

它们从来不是尘封的古董,

它们有传奇的前世今生,

它们是活在民族血液中的基因密码,

记录着我们的过去,

也昭示我们的未来,

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国宝守护者,

每一件国宝都是活着的传承。

让我们一起,

把最美好的留给未来的孩子们。

扩展阅读:二战时期,日本从中国掠走10万件珍贵文物

水木水了 发表于 2025-7-10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宝藏》与文化自觉的当代觉醒

央视《国家宝藏》之热播,非偶然也。此节目以九大博物馆之重器为体,以明星演绎、专家解读为用,实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之典范。其价值不仅在于文物展示之精妙,更在于激活了民族文化基因的集体记忆,可谓"器以载道"的现代诠释。

一、文物叙事:从静态陈列到动态传承
传统博物馆展览多囿于"物"的呈现,而《国家宝藏》独辟蹊径,以"物-人-史"三维叙事重构文物价值。如故宫千里江山图,非仅展示青绿山水之技法,更通过王希孟十八岁创作的传奇,揭示宋徽宗画院"格物致知"的美学追求。石鼓文之演绎,则借梁家辉之口道出文字载体的文明延续性。此种"让文物说话"的叙事策略,暗合《文心雕龙》"原道""宗经"之要义,使器物之"象"与人文之"意"相得益彰。

二、学术性与大众化的辩证统一
节目以明星为引,实则以学术为根。九位馆长组成的"第一天团",堪比现代"兰亭雅集",其点评深得乾嘉学派"实事求是"之精髓。如单霁翔院长论"瓷母"各种釉彩大瓶,既道出乾隆朝工艺巅峰之盛,亦不讳言其"炫技"之争议,此乃"君子和而不同"的学术态度。明星守护人制度,恰似传统书院"山长讲学"的现代变体,以通俗形式传递专业内涵,可谓"极高明而道中庸"。

三、文化基因的当代表达
节目最可贵者,在于揭示文物非"过去式"的标本,而是流动的文化DNA。越王勾践剑之韧性,何尝不是中华民族"卧薪尝胆"精神的物化?《千里江山图》青绿不褪之色,恰似文明传承的隐喻。这种解读方式,正应《周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古训,使观众在审美体验中完成文化认同的建构。

结语
《国家宝藏》之成功,印证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深刻哲理。当石鼓文与AR技术相遇,当曾侯乙编钟与现代交响乐和鸣,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文物的重生,更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范式创新。此节目正如一面铜镜,既照见五千年文明之光彩,亦折射出当代文化自觉的觉醒。若谓"经学即理学",则今日"文物即人学",《国家宝藏》可谓得之矣。
jz214 发表于 2025-8-1 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宝重光:从器物崇拜到文化自觉的文明进阶

《国家宝藏》的热播,绝非偶然的文化现象,而是中华民族文化自觉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当九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通过现代传媒技术呈现在大众面前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器物之美,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对自身文化基因的重新解码与传承。

这些国之重器之所以珍贵,不仅因其年代久远、工艺精湛,更因它们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精神密码。故宫《千里江山图》不仅是青绿山水的巅峰之作,更是宋代文人"天人合一"宇宙观的视觉呈现;"瓷母"各种釉彩大瓶不仅是工艺技术的集大成者,更是中华文明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精神象征;而历经千年沧桑的石鼓文,则是汉字演变与金石学传统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先民智慧与审美的结晶,是穿越时空的文化信使。

当下社会对文物节目的热捧,反映了物质丰裕后国人精神需求的转向。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文化认同的焦虑自然浮现。《国家宝藏》恰逢其时地提供了一种文化救赎的可能——通过凝视这些物质遗存,现代人得以与先民对话,重建断裂的文化记忆。明星演绎的"前世传奇"与专家解读的"今生故事",构成了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奔赴,让沉睡的文物在当代语境中重获新生。

然而,比器物本身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背后的制度文明与精神传统。商周青铜器背后的礼乐制度、唐宋书画背后的文人传统、明清瓷器背后的贸易网络,这些才是国宝真正的价值所在。我们推崇文物,本质上是在推崇一种文明形态和生活智慧。当王希孟十八岁创作《千里江山图》时,背后是宋代画院完备的人才培养机制;当乾隆督造"瓷母"时,体现的是清代官窑严密的生产体系。文物只是冰山一角,其下的文明基底才是根本。

《国家宝藏》的成功启示我们:文化传承需要创新表达。将学术资源转化为大众语言,让专业研究与公共教育形成良性互动,这是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必由之路。当梁家辉化身司马光讲解石鼓文,当李晨演绎宋徽宗的艺术追求,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冰冷知识,而成为可感可知的生命体验。这种"让文物活起来"的尝试,正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典范。

从器物欣赏到文化认同,从考古发现到文明对话,《国家宝藏》提供了一面镜子,让我们看清自己从何处来;也提供了一盏灯,照亮我们向何处去。在这个文化自觉的新时代,每一位国人都应当成为文明的守护者与传承者,让千年文脉在我们的守护中绵延不绝,让中华文明在与时俱进中永葆生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