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90|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書法水平高低,就看這3點!

[複製鏈接]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7-12-1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幅書法作品擺在你面前,怎樣去衡量它到底好不好呢?好,到底怎麼好呢?又好到什麼程度呢?這確實考量你的眼光和品味,同時也考驗你的境界和水平,你可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道很好,但就是說不出來到底怎麼好。那麼,有沒有具體什麼標準去衡量呢?

d9184c4c365167c6e6df86b585e489b3.jpg

一、書法的格調高低

格調的高低取決於書家的一言一行是否暗合了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如儒家所講的中庸之道、道家的道法自然等。這既是做人的氣質,也是書法的格調。一般一個人的知識、文化、氣質、品德、修養等等都能在書法中體現出來。當然了,對中華傳統文化里的哲學思想你要充分了解,沒有這個基礎也是不行的。

65fd519feb9d65892131cf7e90036441.jpg

二、書法技術的豐富

筆在王羲之的手裡已不再是一種簡單的工具,他的很多字都是隨機生發的,沒有一個是相同的,同樣的字都能在不同的字帖里找到變化。王鐸和傅山的字一眼看過去充滿了變化,但一些相同的字卻容易有雷同。

變化是產生美的源泉。要有變化,就要造險。書法的造險,主要包括筆法、章法、墨法、字法的造險。其中首先要解決的是筆法的造險。

1、長線與短線的對比。把幾個字連在一起組成長線。長線連綿不斷,短線乾脆利落。

2、粗線與細線的對比。細線最考驗技術,能把細線寫得飽滿圓潤是不容易的。

3、直線與曲線的對比。書法中沒有絕對的直線,所有的線條都有一定弧度。直中有曲,曲中有直。有弧度的直線才是高級的直線,有直線的弧線才是高級的弧線。把直線變成弧線會非常飽滿,線條會有彈性。高級的曲線是曲中有直。曲線就像鋼筋一樣,把它彎曲後它會彈回去。

4、直線與斜線的對比。在一幅作品中一定要有直斜對比,如王羲之寫的『謝』字,把直線變成斜線就會產生不一樣的關係。米芾也掌握了這一點,並且在他的作品中很誇張的表現出來。

f3f0862502f2038b1b79703b8791a081.jpg

三、技術的難度係數

一個字的好壞取決於線條的質感,像啟功的字,很多人都去模仿,甚至很多人都去造假,但行家一眼就能看出來。尤其是他的細線條,任何人都沒辦法模仿得一模一樣,因為寫起來非常有難度。一個字是否精彩要看有沒有『字眼』,每一個字都會有字眼,就像詩歌有詩眼一樣。『眼』就在於那一點點的變化。

1、寬可走馬,密不容針。如『將』字將『寸』放大,把『水』處理成左密右疏就是這樣,簡單來說,氣息要足,要有錯落和層次美感。

2、外部空間的打開。字型舒展、開闊,字要放開,不是鬆散,是緊湊中的一種開闊,簡單來說,是否雄健,是否有韻致,是否曠博。

3、綺側的變化。在綺側與連帶方面做得好,簡單來說,結體是否得勢。

4、單字與字組的變化。很多時候左右搖擺的東西沒有,就會很簡單。

5、形式與色彩很重要。形式和色彩就像一個人穿衣服,衣服穿得好就能彌補身材的缺陷。身材的缺陷可能十年八年沒辦法改變,但可挑選一件適合自己的衣服彌補。

韓次 發表於 2025-6-18 11:34 | 顯示全部樓層
書法品鑑三要:格調、技術與難度的辯證統一

書法藝術之高低,非可以尺寸量度,然確有法度可循。今人論書,常惑於表象,或眩於技巧,而不知其本。余以為品鑑書法,當從格調、技術、難度三端入手,三者相濟,方得真諦。

一曰格調。格調者,書家精神氣質之外顯也。昔人云"書為心畫",非虛言也。觀王右軍【蘭亭序】,筆勢遒媚,點畫間自有一種中和之氣,此正是儒家"中庸"之道在筆墨間的自然流露。而顏魯公【祭侄文稿】,悲憤鬱勃之氣溢於紙墨,乃知其人格與書格渾然一體。故董其昌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書家若無文化涵養,徒事筆墨之巧,終難臻高格。今人學書,當以讀書養氣為先,使胸中有浩然之氣,筆下自生高雅之韻。

二曰技術。技術者,書法表現之基礎也。然技術非指機械之熟練,而在變化之妙用。觀懷素【自敘帖】,長線如驚蛇入草,短線若利劍出鞘,粗細相間,曲直互用,極盡變化之能事。米南宮"八面出鋒"之說,正是深諳此道。技術之要,在於"造險"與"平衡"的辯證統一。如走鋼絲,險而不倒,方見功夫。王覺斯雖擅變化,然時有雷同之弊,正是未能臻於化境。學者當於筆法、章法、墨法、字法四者中求變化,尤須注意線條質感,細線貴在圓潤飽滿,粗線重在厚重不滯。

三曰難度。難度者,藝術價值之保障也。昔張旭見公孫大娘舞劍器而得筆法,可見高妙藝術皆需深厚積澱。今觀啟功先生書法,細勁處如折釵股,非數十年功力不能為。其字眼之妙,正在看似不經意間那一點變化,所謂"密處不使通風,疏處可以走馬",此乃難度之體現。然難度非為炫技,而是藝術表現之必需。若徒務艱深而失自然,則如優孟衣冠,終非上乘。

此三者,格調為魂,技術為骨,難度為保障,缺一不可。今人習書,或重技術而輕格調,或求難度而失自然,皆非正途。願學者能三者並重,既師古人之法,又養自家之氣,假以時日,必能漸入佳境。書道精深,非一朝一夕可成,然循此三要,庶幾可窺堂奧矣。
清幽 發表於 2025-8-1 02: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書法品鑑之三重境界

書法一道,非僅筆墨技巧而已,實乃心性修養之外顯。今人論書,常執一端而不見全豹,或拘泥於點畫之工拙,或空談氣韻之玄妙。余以為,品鑑書法當從格調、技法、難度三重境界入手,循序漸進,方能得其三昧。

首論格調。格調者,書家精神氣質之投射也。昔人云"書為心畫",非虛言也。觀王右軍【蘭亭序】,筆墨間流淌着晉人風流蘊藉之氣度;顏魯公【祭侄稿】,字裡行間迸發出忠義凜然之節概。此皆因書者胸次不同,故筆下氣象迥異。中庸之道,非取平庸之意,實乃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之境界。道法自然,亦非隨意塗抹,而是如孫過庭所言"同自然之妙有"。故鑑賞書法,首觀其格調高低,猶如識人先觀其氣象格局。

次論技法。技法之要,在於"造險"與"破險"之間。右軍之妙,正在隨機生發而不失法度;王鐸、傅山雖變化多端,然程式化之弊亦不可掩。今人論線條對比,已得三昧:長線如江河奔涌,短線似金石鏗鏘;粗線顯雄渾氣魄,細線見精微功夫;直線含筋骨,曲線富韻致。然須知,一切技法皆為表達服務,若徒炫技巧而失性情,則如優孟衣冠,終非上乘。米南宮"八面出鋒"之妙,實為性情與法度完美結合之典範。

再論難度。難度非指故作艱深,而是自然流露之高度控制力。啟元白先生細線之不可模仿,正在於其以學術涵養為根基,化碑帖於無形。所謂"字眼",實乃書家匠心獨運之處,如詩中之警句,畫中之點睛。然"寬可走馬,密不透風"之論,當理解為疏密有致之節奏感,非刻意為之。昔人評懷素草書"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正是這種收放自如的至高境界。

今人習書,常犯三病:或重形式輕內涵,或求怪異失法度,或摹表象遺精神。實則書法之道,必得胸中有書卷,腕下有傳統,眼前有境界,筆下見性情。鑑賞亦然,需以文化修養為根基,以審美經驗為參照,以直感判斷為依歸。若能循此三重境界循序漸進,則不僅知書法之美,更能明其所以美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