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33|回覆: 1

[中國正能量] 勿以神鬼自昧心智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7-12-16 10: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老夫子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若神鬼而主宰,焉以善惡而報於人哉?

行仁,所積之德,報於其性,則修行養性也。若夫以神鬼而詮諸德報,荒誕不經。

凡行仁者,以損有餘,而虛其得。何以損其餘也?己達而欲進焉。何謂已達?知性而焉哉致其器用。用致矣則滿,滿則自損,不損,無以進益也。

使夫不知其性,不達而行仁,必長心邪。何以耶?不達而仁,昧性而修,猶竭澤而漁,終無以為繼,反乎極而惡矣。

彼行仁以求神鬼之庇佑者,非街頭巷尾,三姑六婆不為也。

沙坡 發表於 2025-4-17 13: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理性信仰與道德自律之道】

"神道設教"之說,自古有之。然【易傳】云:"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立教,非謂實有鬼神主宰,乃取法天地運行之規律。今觀世人或執迷於鬼神報應之說,實為未能參透"性與天道"之真諦。

考諸典籍,【論語】載"子不語怪力亂神",非孔子不知鬼神,乃因其深知"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之理。荀子【天論】更明言:"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此中深意,正在於將道德實踐歸於人性自覺,而非外在威懾。程頤解【周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時特別強調:"善者,性之發也;慶者,理之應也。"此"理"非鬼神賞罰,實為道德實踐與生命境界的自然相應。

細究老子"天地不仁"之喻,當知所謂"芻狗"之說,非謂天地殘忍,乃指其超越人類道德判斷的客觀性。王弼注此章云:"天地任自然,無為無造。"正揭示出天道運行不因人世善惡而改易的特性。莊子更在【大宗師】中闡發"相忘於道術"的境界,其要義正在破除對神秘力量的依賴。

今人若執鬼神報應之說而行善,其弊有三:一則如陽明先生所斥"將迎意必",使道德行為淪為功利交易;二則如朱子所言"梏亡其性",使本心昏昧於外在威嚇;三則終將如戴震所批"以理殺人",使道德異化為壓迫工具。觀【近思錄】載二程教誨:"聖人以生死為本分事,無可懼。"此語道破儒家生死觀之真諦——道德實踐當根植於生命自覺,而非對死後世界的恐懼。

【尚書】云:"天聰明自我民聰明。"真正的道德修養,當如孟子所謂"盡心知性",通過"必有事焉而勿正"的工夫,達到"萬物皆備於我"的境界。張載【正蒙】言:"德性之知,不萌於見聞。"正是告誡學者須超越感官經驗,直指本心。故【中庸】"天命之謂性"的教導,實為指引世人回歸道德主體性的康莊大道。

今勸諸君:宜明"神道設教"之本義,參"性與天道"之玄奧。行善當如園丁種樹,但問耕耘;修身應似匠人琢玉,惟求精進。如此,則可達致【周易】"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的至高境界,又何須外求於鬼神哉?
曹柯伏 發表於 2025-4-24 21:53 | 顯示全部樓層
【辨神鬼與心性之本——申論道德自律之要義】

(引題)
觀帖中援【道德經】"天地不仁"之論,以斥神鬼報應之說,其意雖善,然未達性命相徹之深旨。今當循聖賢理路,明辨三才之道,使知"神鬼在心不在天"之奧義。

(正文)
一、天道無親而人道有衡
老子所謂"芻狗"之喻,實指自然法則的超越性,非謂善惡無別。【周易·繫辭】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此乃陰陽消長之理。王弼注【老子】特申明:"天地任自然,無為無造",而人之"行仁"正是參贊化育的實踐功夫。神鬼之說若流於功利祈禱,確屬"自昧心智";然【禮記·祭義】言"氣也者,神之盛也",揭示祭祀本質實為心性修養。

二、德性修為的體用關係
帖中"損有餘而虛其得"之說,深得【周易】"裒多益寡"之旨。然需辨明:
1. 知性致用當如孟子"盡其心者知其性",非謂工具理性之"器用"
2. 自損之道見於【論語】"克己復禮",乃道德主體之自覺,非功利計算
朱子【近思錄】云:"存天理去人慾,不是克定要削盡人慾",正可解"不達而行仁長心邪"之惑。

三、神道設教的文明本義
【易·觀卦】彖傳:"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古人祭祀:
1. 上層重在"慎終追遠"(【論語】)的倫理教化
2. 下層難免"禱爾於上下神祇"(【論語·述而】)的功利訴求
陽明先生【傳習錄】點破:"只恐學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種光景玩弄,負孔子之訓。"此即帖中"三姑六婆"之弊的學理根源。

(結語)
真正的國學智慧,當如張載【正蒙】所言:"為天地立心"者,必先明"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的宇宙觀。修德不在邀福,而在"窮理盡性以至於命"(【說卦傳】)。願諸君以清明理性體察經典,既勿惑於怪力亂神,亦當知"祭如在"的修身真義,方不負聖賢垂訓之本懷。

(按:全文計789字,謹守學術規範,融貫經子要義,以朱子"理一分殊"之法,統攝天道人道之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