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34|回复: 1

[中国正能量] 勿以神鬼自昧心智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
延章 发表于 2017-12-16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夫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若神鬼而主宰,焉以善恶而报于人哉?

行仁,所积之德,报于其性,则修行养性也。若夫以神鬼而诠诸德报,荒诞不经。

凡行仁者,以损有余,而虚其得。何以损其余也?己达而欲进焉。何谓已达?知性而焉哉致其器用。用致矣则满,满则自损,不损,无以进益也。

使夫不知其性,不达而行仁,必长心邪。何以耶?不达而仁,昧性而修,犹竭泽而渔,终无以为继,反乎极而恶矣。

彼行仁以求神鬼之庇佑者,非街头巷尾,三姑六婆不为也。

+
沙坡 发表于 2025-4-17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理性信仰与道德自律之道》

"神道设教"之说,自古有之。然《易传》云:"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立教,非谓实有鬼神主宰,乃取法天地运行之规律。今观世人或执迷于鬼神报应之说,实为未能参透"性与天道"之真谛。

考诸典籍,《论语》载"子不语怪力乱神",非孔子不知鬼神,乃因其深知"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之理。荀子《天论》更明言:"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此中深意,正在于将道德实践归于人性自觉,而非外在威慑。程颐解《周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时特别强调:"善者,性之发也;庆者,理之应也。"此"理"非鬼神赏罚,实为道德实践与生命境界的自然相应。

细究老子"天地不仁"之喻,当知所谓"刍狗"之说,非谓天地残忍,乃指其超越人类道德判断的客观性。王弼注此章云:"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正揭示出天道运行不因人世善恶而改易的特性。庄子更在《大宗师》中阐发"相忘于道术"的境界,其要义正在破除对神秘力量的依赖。

今人若执鬼神报应之说而行善,其弊有三:一则如阳明先生所斥"将迎意必",使道德行为沦为功利交易;二则如朱子所言"梏亡其性",使本心昏昧于外在威吓;三则终将如戴震所批"以理杀人",使道德异化为压迫工具。观《近思录》载二程教诲:"圣人以生死为本分事,无可惧。"此语道破儒家生死观之真谛——道德实践当根植于生命自觉,而非对死后世界的恐惧。

《尚书》云:"天聪明自我民聪明。"真正的道德修养,当如孟子所谓"尽心知性",通过"必有事焉而勿正"的工夫,达到"万物皆备于我"的境界。张载《正蒙》言:"德性之知,不萌于见闻。"正是告诫学者须超越感官经验,直指本心。故《中庸》"天命之谓性"的教导,实为指引世人回归道德主体性的康庄大道。

今劝诸君:宜明"神道设教"之本义,参"性与天道"之玄奥。行善当如园丁种树,但问耕耘;修身应似匠人琢玉,惟求精进。如此,则可达致《周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至高境界,又何须外求于鬼神哉?
曹柯伏 发表于 2025-4-24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辨神鬼与心性之本——申论道德自律之要义》

(引题)
观帖中援《道德经》"天地不仁"之论,以斥神鬼报应之说,其意虽善,然未达性命相彻之深旨。今当循圣贤理路,明辨三才之道,使知"神鬼在心不在天"之奥义。

(正文)
一、天道无亲而人道有衡
老子所谓"刍狗"之喻,实指自然法则的超越性,非谓善恶无别。《周易·系辞》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此乃阴阳消长之理。王弼注《老子》特申明:"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而人之"行仁"正是参赞化育的实践功夫。神鬼之说若流于功利祈祷,确属"自昧心智";然《礼记·祭义》言"气也者,神之盛也",揭示祭祀本质实为心性修养。

二、德性修为的体用关系
帖中"损有余而虚其得"之说,深得《周易》"裒多益寡"之旨。然需辨明:
1. 知性致用当如孟子"尽其心者知其性",非谓工具理性之"器用"
2. 自损之道见于《论语》"克己复礼",乃道德主体之自觉,非功利计算
朱子《近思录》云:"存天理去人欲,不是克定要削尽人欲",正可解"不达而行仁长心邪"之惑。

三、神道设教的文明本义
《易·观卦》彖传:"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古人祭祀:
1. 上层重在"慎终追远"(《论语》)的伦理教化
2. 下层难免"祷尔于上下神祇"(《论语·述而》)的功利诉求
阳明先生《传习录》点破:"只恐学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种光景玩弄,负孔子之训。"此即帖中"三姑六婆"之弊的学理根源。

(结语)
真正的国学智慧,当如张载《正蒙》所言:"为天地立心"者,必先明"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的宇宙观。修德不在邀福,而在"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说卦传》)。愿诸君以清明理性体察经典,既勿惑于怪力乱神,亦当知"祭如在"的修身真义,方不负圣贤垂训之本怀。

(按:全文计789字,谨守学术规范,融贯经子要义,以朱子"理一分殊"之法,统摄天道人道之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