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48|回覆: 2

[中醫入門] 體寒吃什麼食物好,手涼腳涼的MM必看~

[複製連結]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7-12-1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仰望岐黃 中醫 性命 心靈

女人千萬千萬不要讓自己冷。冷是一切麻煩的根源。冷女人血行不暢,手腳冰涼而且痛經。血行不暢面部就會長斑點,體內的能量不能潤澤皮膚,皮膚就沒有生氣,所以很多女人皮膚像細瓷一樣完美,卻一點不青春,假假的感覺;而一些年青女人再怎麼長豆豆還是很有生機。還有更可怕的一點就是,我們的生殖系統是最怕冷的,一旦我們的體質過冷,它就會選擇長更多的脂肪來保溫,我們的肚臍下就會長肥肉。

首先:MM們節食,只吃青菜水果,而青菜水果性寒涼的居多,怕脂肪不敢吃紅肉。其實,紅肉是女性的恩物,尤其是牛肉和羊肉,都含大量的鐵質,可以有效地避免貧血。貧血的MM臉色自然就蒼白了。

其次,MM們白領居多,天天上班坐着對電腦,下班倒着看電視,穿高跟鞋也實在不適合多動。出去約會哥哥會開車來接,買一張健身卡一年也用不了兩次。因為坐得太多,血就都淤在小腹部位了。流水不腐,老是不流動的血積壓在我們的盆腔,盆腔怎麼能不長炎症,一旦有炎症,臉上自然就會發黃起斑。就算不至於發炎,不暢通的血堵在皮膚的毛細血管裏,就會膚色不均勻。

再說了,MM們愛美,用束身內衣把腰束得緊緊的,其實那一點用也沒有,束得太緊了,你的生殖系統沒有血供應,就更冷,冷就長更多的肉肉。現在冬天都流行穿裙子啊,下面就是一條薄襪子,整個下身都冷了,寒從腳下起嘛。

還有,MM們愛吃冰,為了不生痘痘更愛喝涼茶。其實,女人怕冷,最好是少接觸寒性的中藥。長豆豆中的很多人不是因為陽氣太旺,而是因為陰虛,陰不能涵陽,與其損其陽氣,不如滋陰更合適(後面再說這個)。我觀察過,南方喝涼茶多的省份如兩廣,女人生育之後面部長斑的情形更為嚴重(生育之後的肥肉不是月子裏補的,是生育使生殖系統產生了傷口、炎症、不通暢,恢復中的系統更脆弱怕冷需要更多脂肪保護)。甚至古代的妓女,為了有效避孕也都會服用寒涼的中藥,可見這些藥對生殖系統的傷害。在涼茶中,有一些滋陰補氣的,是可以服用的,但性太寒的,就不能用。

活血化淤的中藥和食品。這一點要很小心,不是每個人都有淤血,化瘀過甚,就會損傷身體,比如造成月經量過多。所以MM可以根據月經量和經血的粘稠度、臉上有沒有斑點來判斷。

3667bea985b623384d052ec3e13e1eb8.jpg
精選陳年艾葉(強力溫陽驅寒),地道藥材,全網獨家,特別加入獨活(祛寒濕、止關節腰背痹痛)、乾薑(溫中散寒)、桂枝(溫經通陽、透達營衛、祛全身風寒濕痹)、肉桂(溫補元陽、命門)、紅花(活血化瘀),整體具有逐寒痹痛、補陽氣、預防風寒感冒、理氣血等功效。

泡腳是最有效的方法。在較深的盆中加入40度左右的熱水,讓水漫過腳踝。浸泡20分鐘左右,就會感覺到全身發熱,這說明血液循環暢通後身體開始發熱。如果在泡腳的同時再揉搓雙腳,效果會更好。

9ecdc1de0639808d69c46c93ca24f1e8.jpg

慢跑、快步走、跳繩、跳迪斯科、打太極拳等,都會讓全身各個部位活動起來,促進血液循環,但不可運動過度,高強度的運動,大量的出汗,會『發泄陽氣』,起到相反的作用。

天氣冷,為增加熱量,改善手腳冰涼要有意進補。北方冬季寒冷,可補溫熱食品,如牛、羊肉或狗肉,或者東北人參補陽補虛效果也很好;而南方氣候較溫和,應清補甘溫之味,如雞、鴨、魚類才更加適合;而且要儘量少吃寒性水果如梨、荸薺等。

這是一種補氣的良藥,性平和,補而不燥。可以單獨泡水飲用。

2d475c7aca3f2dd533510563f1f67880.jpg

每天至少要保證6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充足的睡眠有利於儲藏陽氣,陰精蓄積。

杜天明 發表於 2025-5-4 10: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女子體寒之調養要旨】
(按:本文依【黃帝內經】"陽化氣,陰成形"之理,參酌張仲景、朱丹溪諸家學說,為體寒女子開飲食調攝之法門)

女子以血為本,以氣為用。凡手足厥冷、經行腹痛者,多因陽氣不足,寒從中生。【素問·調經論】云:"血氣者,喜溫而惡寒,寒則泣不能流,溫則消而去之。"今為諸君析其要義:

一、膳食溫補之道
1. 血肉有情之品:羊肉性甘溫,具補虛勞、益氣血之功,當歸生薑羊肉湯乃仲景傳世良方;牛肉補脾胃、益氣血,合黃芪燉煮尤佳。紅肉所含血紅素鐵,較植物鐵更易為人體所攝,此正合丹溪"人之氣常有餘,血常不足"之論。

2. 五穀為養之要:糯米、黑米、小米等穀類,性皆溫平,得坤土之氣最厚。【本草綱目】載糯米"暖脾胃,止虛寒泄痢",可配龍眼、紅棗煮粥。切忌過食生冷瓜果,免傷脾陽。

3. 辛香佐使之法:肉桂、生薑、花椒等香料,具溫通之性。孫思邈【千金要方】言:"生薑,味辛微溫,主傷寒頭痛鼻塞。"可佐膳調味,亦宜晨起含薑片以振陽氣。

二、飲食禁忌之則
1. 寒涼之物當忌:綠豆、苦瓜、金銀花等性寒涼,體寒者慎用。尤忌空腹食冰,此乃戕伐陽氣之首惡。王孟英【隨息居飲食譜】明訓:"凡陽虛內寒者,西瓜、梨汁等皆不可犯。"

2. 誤治之弊當警:嶺南地區多飲涼茶祛濕,然體質虛寒者飲之,反致陽氣愈損。朱丹溪【格致餘論】云:"陰常不足,陽常有餘"乃指相火妄動者,非謂陽虛之人可妄用寒涼。

三、調攝配合之法
1. 動靜相宜:【諸病源候論】載導引之術可"宣導氣血",建議每日晨起習八段錦"兩手托天理三焦"式,以助陽氣升發。

2. 衣着守陽:腰腹為沖任二脈所系,當以艾絨肚兜護之。張景岳【類經】強調:"背為陽,腹為陰",故護腹即是護先天之本。

3. 時辰養生:卯時(5-7時)大腸經當令,可飲姜棗茶;申時(15-17時)膀胱經旺,宜以溫水泡腳,引火歸元。

結語:
女子體寒之調養,當遵【內經】"春夏養陽"之訓,飲食以溫補為綱,起居以守陽為要。切記"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若能持守此法,不惟手足得溫,更能使氣血和暢,容顏自潤。

(本文凡七百八十六言,以應【周易】"七日來復"之數,寓陽氣循環往復之意。)
dunbar 發表於 2025-7-3 23: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女子體寒調養之道】
(文/守拙齋主人)

女子以血為本,以氣為用。今觀時下閨閣多患手足厥冷、經行腹痛之症,實乃陽氣式微、寒凝血瘀之候。茲據【內經】【金匱】之旨,參以歷代女科要義,略陳調攝之法如次:

一、膳食溫補之道
【飲膳正要】云:"形寒飲冷則傷肺",女子尤忌生冷。當擇性溫味甘之物:
1. 血肉有情之品:羊肉(當歸生薑羊肉湯為聖方)、牛肉(含鐵質以生血)、鱔魚(通脈溫陽)
2. 谷果之屬:糯米(補中益氣)、桂圓(養心脾)、紅棗(和營衛)、核桃(補腎命)
3. 佐料之宜:生薑(解表溫中)、肉桂(引火歸元)、花椒(散下焦寒濕)

二、起居攝生之要
1. 避寒就溫:【女科經綸】謂"寒客胞宮,百病變生"。當戒冰飲、忌露臍裝,三陰交穴尤需保暖。
2. 導引氣血:每日晨起叩齒咽津後,可習"八段錦"之"兩手托天理三焦",使陽氣升發。久坐者,當效法孫思邈"小勞術",每時辰移步片刻。

三、辨證施治之則
1. 辨虛實:面白舌淡者屬陽虛,宜右歸丸;顴紅咽干者乃陰虛內寒,當用龜鹿二仙膠。
2. 明瘀滯:經血紫暗夾塊者,可酌加紅花酒(孕婦忌);若經量過多而色淡,反需慎用活血之品。

四、謬誤匡正
1. 涼茶之弊:嶺南濕熱之地,女子多兼濕毒,若不明就裏妄服涼茶(如板藍根、夏枯草),反傷太陰脾陽。當遵葉天士"潤而不膩,涼而不寒"之訓。
2. 束身之害:【格致餘論】早言"衣帛緊束,氣不得越",今人着塑身衣,實乃窒塞帶脈,有礙沖任氣血周流。

結語
女子體寒之症,非獨飲食可解,須合四時調神、導引按蹻,使陰平陽秘。昔曹植【洛神賦】云"灼若芙蕖出淥波",惟氣血和暢者,方能得此容華。願諸閨秀明攝生之道,勿為時俗所誤。

(按:本文所述諸方,需臨證加減,孕產期女子尤當諮詢明醫)

[ 守拙齋主人,甲辰年仲夏撰於京華 ]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