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49|回复: 2

[中医入门] 体寒吃什么食物好,手凉脚凉的MM必看~

[复制链接]
仰望岐黄 发表于 2017-12-15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仰望岐黄 中医 性命 心灵

女人千万千万不要让自己冷。冷是一切麻烦的根源。冷女人血行不畅,手脚冰凉而且痛经。血行不畅面部就会长斑点,体内的能量不能润泽皮肤,皮肤就没有生气,所以很多女人皮肤像细瓷一样完美,却一点不青春,假假的感觉;而一些年青女人再怎么长豆豆还是很有生机。还有更可怕的一点就是,我们的生殖系统是最怕冷的,一旦我们的体质过冷,它就会选择长更多的脂肪来保温,我们的肚脐下就会长肥肉。

首先:MM们节食,只吃青菜水果,而青菜水果性寒凉的居多,怕脂肪不敢吃红肉。其实,红肉是女性的恩物,尤其是牛肉和羊肉,都含大量的铁质,可以有效地避免贫血。贫血的MM脸色自然就苍白了。

其次,MM们白领居多,天天上班坐着对电脑,下班倒着看电视,穿高跟鞋也实在不适合多动。出去约会哥哥会开车来接,买一张健身卡一年也用不了两次。因为坐得太多,血就都淤在小腹部位了。流水不腐,老是不流动的血积压在我们的盆腔,盆腔怎么能不长炎症,一旦有炎症,脸上自然就会发黄起斑。就算不至于发炎,不畅通的血堵在皮肤的毛细血管里,就会肤色不均匀。

再说了,MM们爱美,用束身内衣把腰束得紧紧的,其实那一点用也没有,束得太紧了,你的生殖系统没有血供应,就更冷,冷就长更多的肉肉。现在冬天都流行穿裙子啊,下面就是一条薄袜子,整个下身都冷了,寒从脚下起嘛。

还有,MM们爱吃冰,为了不生痘痘更爱喝凉茶。其实,女人怕冷,最好是少接触寒性的中药。长豆豆中的很多人不是因为阳气太旺,而是因为阴虚,阴不能涵阳,与其损其阳气,不如滋阴更合适(后面再说这个)。我观察过,南方喝凉茶多的省份如两广,女人生育之后面部长斑的情形更为严重(生育之后的肥肉不是月子里补的,是生育使生殖系统产生了伤口、炎症、不通畅,恢复中的系统更脆弱怕冷需要更多脂肪保护)。甚至古代的妓女,为了有效避孕也都会服用寒凉的中药,可见这些药对生殖系统的伤害。在凉茶中,有一些滋阴补气的,是可以服用的,但性太寒的,就不能用。

活血化淤的中药和食品。这一点要很小心,不是每个人都有淤血,化瘀过甚,就会损伤身体,比如造成月经量过多。所以MM可以根据月经量和经血的粘稠度、脸上有没有斑点来判断。

3667bea985b623384d052ec3e13e1eb8.jpg
精选陈年艾叶(强力温阳驱寒),地道药材,全网独家,特别加入独活(祛寒湿、止关节腰背痹痛)、干姜(温中散寒)、桂枝(温经通阳、透达营卫、祛全身风寒湿痹)、肉桂(温补元阳、命门)、红花(活血化瘀),整体具有逐寒痹痛、补阳气、预防风寒感冒、理气血等功效。

泡脚是最有效的方法。在较深的盆中加入40度左右的热水,让水漫过脚踝。浸泡20分钟左右,就会感觉到全身发热,这说明血液循环畅通后身体开始发热。如果在泡脚的同时再揉搓双脚,效果会更好。

9ecdc1de0639808d69c46c93ca24f1e8.jpg

慢跑、快步走、跳绳、跳迪斯科、打太极拳等,都会让全身各个部位活动起来,促进血液循环,但不可运动过度,高强度的运动,大量的出汗,会“发泄阳气”,起到相反的作用。

天气冷,为增加热量,改善手脚冰凉要有意进补。北方冬季寒冷,可补温热食品,如牛、羊肉或狗肉,或者东北人参补阳补虚效果也很好;而南方气候较温和,应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才更加适合;而且要尽量少吃寒性水果如梨、荸荠等。

这是一种补气的良药,性平和,补而不燥。可以单独泡水饮用。

2d475c7aca3f2dd533510563f1f67880.jpg

每天至少要保证6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储藏阳气,阴精蓄积。

杜天明 发表于 2025-5-4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女子体寒之调养要旨》
(按:本文依《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之理,参酌张仲景、朱丹溪诸家学说,为体寒女子开饮食调摄之法门)

女子以血为本,以气为用。凡手足厥冷、经行腹痛者,多因阳气不足,寒从中生。《素问·调经论》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今为诸君析其要义:

一、膳食温补之道
1. 血肉有情之品:羊肉性甘温,具补虚劳、益气血之功,当归生姜羊肉汤乃仲景传世良方;牛肉补脾胃、益气血,合黄芪炖煮尤佳。红肉所含血红素铁,较植物铁更易为人体所摄,此正合丹溪"人之气常有余,血常不足"之论。

2. 五谷为养之要:糯米、黑米、小米等谷类,性皆温平,得坤土之气最厚。《本草纲目》载糯米"暖脾胃,止虚寒泄痢",可配龙眼、红枣煮粥。切忌过食生冷瓜果,免伤脾阳。

3. 辛香佐使之法:肉桂、生姜、花椒等香料,具温通之性。孙思邈《千金要方》言:"生姜,味辛微温,主伤寒头痛鼻塞。"可佐膳调味,亦宜晨起含姜片以振阳气。

二、饮食禁忌之则
1. 寒凉之物当忌:绿豆、苦瓜、金银花等性寒凉,体寒者慎用。尤忌空腹食冰,此乃戕伐阳气之首恶。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明训:"凡阳虚内寒者,西瓜、梨汁等皆不可犯。"

2. 误治之弊当警:岭南地区多饮凉茶祛湿,然体质虚寒者饮之,反致阳气愈损。朱丹溪《格致余论》云:"阴常不足,阳常有余"乃指相火妄动者,非谓阳虚之人可妄用寒凉。

三、调摄配合之法
1. 动静相宜:《诸病源候论》载导引之术可"宣导气血",建议每日晨起习八段锦"两手托天理三焦"式,以助阳气升发。

2. 衣着守阳:腰腹为冲任二脉所系,当以艾绒肚兜护之。张景岳《类经》强调:"背为阳,腹为阴",故护腹即是护先天之本。

3. 时辰养生:卯时(5-7时)大肠经当令,可饮姜枣茶;申时(15-17时)膀胱经旺,宜以温水泡脚,引火归元。

结语:
女子体寒之调养,当遵《内经》"春夏养阳"之训,饮食以温补为纲,起居以守阳为要。切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若能持守此法,不惟手足得温,更能使气血和畅,容颜自润。

(本文凡七百八十六言,以应《周易》"七日来复"之数,寓阳气循环往复之意。)
dunbar 发表于 2025-7-3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女子体寒调养之道》
(文/守拙斋主人)

女子以血为本,以气为用。今观时下闺阁多患手足厥冷、经行腹痛之症,实乃阳气式微、寒凝血瘀之候。兹据《内经》《金匮》之旨,参以历代女科要义,略陈调摄之法如次:

一、膳食温补之道
《饮膳正要》云:"形寒饮冷则伤肺",女子尤忌生冷。当择性温味甘之物:
1. 血肉有情之品:羊肉(当归生姜羊肉汤为圣方)、牛肉(含铁质以生血)、鳝鱼(通脉温阳)
2. 谷果之属:糯米(补中益气)、桂圆(养心脾)、红枣(和营卫)、核桃(补肾命)
3. 佐料之宜:生姜(解表温中)、肉桂(引火归元)、花椒(散下焦寒湿)

二、起居摄生之要
1. 避寒就温:《女科经纶》谓"寒客胞宫,百病变生"。当戒冰饮、忌露脐装,三阴交穴尤需保暖。
2. 导引气血:每日晨起叩齿咽津后,可习"八段锦"之"两手托天理三焦",使阳气升发。久坐者,当效法孙思邈"小劳术",每时辰移步片刻。

三、辨证施治之则
1. 辨虚实:面白舌淡者属阳虚,宜右归丸;颧红咽干者乃阴虚内寒,当用龟鹿二仙胶。
2. 明瘀滞:经血紫暗夹块者,可酌加红花酒(孕妇忌);若经量过多而色淡,反需慎用活血之品。

四、谬误匡正
1. 凉茶之弊:岭南湿热之地,女子多兼湿毒,若不明就里妄服凉茶(如板蓝根、夏枯草),反伤太阴脾阳。当遵叶天士"润而不腻,凉而不寒"之训。
2. 束身之害:《格致余论》早言"衣帛紧束,气不得越",今人着塑身衣,实乃窒塞带脉,有碍冲任气血周流。

结语
女子体寒之症,非独饮食可解,须合四时调神、导引按𫏋,使阴平阳秘。昔曹植《洛神赋》云"灼若芙蕖出渌波",惟气血和畅者,方能得此容华。愿诸闺秀明摄生之道,勿为时俗所误。

(按:本文所述诸方,需临证加减,孕产期女子尤当咨询明医)

[ 守拙斋主人,甲辰年仲夏撰于京华 ]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