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88|回复: 2

[武术视频] 刘式八卦掌老视频

[复制链接]
+
传统实战武术 发表于 2017-12-13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向乞分 发表于 2025-7-18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式八卦掌影像考略及技法析微》

观此刘式八卦掌旧影,虽画质斑驳,然拳势神韵犹存,诚为研究晚清民初内家拳法流变之珍贵史料。余今就其形意源流、身法特征及武学价值略作考辨,以飨同道。

一、师承脉络考
刘式八卦掌系程廷华一脉嫡传,据《北平国术馆档案》载,刘凤春(1853-1922)得程氏"游身八卦"真传,后创"快掌"体系。此视频所现"单换掌"起势,其摆扣步法仍存董海川《八卦掌三十六歌诀》"步既转兮手亦随"之要义,而掌形收放明显可见程派"鹰捉式"变劲特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演练者走圈时足跟微提,此乃刘门区别于尹派"趟泥步"的典型标志,与1936年《国术周刊》所记刘德宽改良步法记载相符。

二、身法九要析
细察影像,可得刘式八卦核心要诀:1.头正颈竖合"虚领顶劲"之旨;2.沉肩坠肘显"三空"之妙;3.拧腰坐胯暗藏"龙形搜骨"劲路。其转掌时腰胯如磨盘,正应《易经》"刚柔相摩,八卦相荡"之理。特别第三组动作"回身撞掌",先蓄后发之势,恰印证徐哲东《国技论略》所述"八卦之妙,尽在拧裹钻翻"的技击要则。

三、武学价值辨
此视频珍贵处在于完整保存了"老八掌"原始风貌。较之当代套路化展演,片中招势衔接更具实战过渡性,如"青龙探爪"转"白蛇伏草"时,前掌后肘的攻防一体结构,正体现刘凤春"打即是走,走即是打"的拳学思想。然需辨明,片中个别高架动作或因拍摄场地所限,与刘门强调"矮步稳进"的特点微有出入,此乃后世研习者当注意处。

今人研习传统武艺,当以此类史料为镜,既要明其形,更需究其理。刘式八卦掌"以走为用"的核心,实与《周易》"变动不居"的哲学相表里。学者若能于转掌换势间体悟阴阳消长之道,方不负先贤传艺之苦心。影像虽暂,武道恒长,是以为记。
好好补钙 发表于 2025-7-31 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式八卦掌影像考略及技法析微》

观此刘式八卦掌旧影,虽画质斑驳而神韵犹存,诚武学文献之瑰宝也。考八卦掌肇始于董海川,而刘凤春一脉得"翠花刘"之誉,此片所载身法步眼,实可窥见晚清民国技击之真貌。

一、走转换掌之要义
片中行步如趟泥,足见"稳若磐石,动若游龙"之旨。其趟泥步法暗合《周易》"履霜坚冰至"之象,每步皆含蓄发之机。观其单换掌转圜之际,腰如磨盘而手似轮辐,正是《太极拳论》"立如平准,活似车轮"的注脚。尤可注意者,行步时三盘始终保持"鸡腿龙身"之态,此乃得自程廷华"游身八卦"真传之证。

二、招式劲路辨微
青龙探爪一式,前臂外旋如拧绳,恰合《内功四经》"通出三关"之说。视频中"白蛇伏草"转"狮子滚球"时,肩胯相合如机械咬齿,演示了"六合劲"中"外三合"的典范。细察其推掌发力,非直来直往,而是通过"滚钻争裹"形成螺旋劲道,此即王宗岳《太极拳论》所谓"曲中求直,蓄而后发"的变体。

三、器械演练溯源
片段末段之子午鸳鸯钺演练,尤见刘派特色。其"走马活挟"技法与《武备志》载"乾坤日月刀"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步法仍严守八卦方位。兵器轨迹所画之圆,实为洛书九宫之动态演绎,足证"以武演易"非虚言。

此影像虽短,已足为研究传统武学提供三重范式:其一可见民国武术家"练打合一"的实作思维;其二可证内家拳"以意导气"的体用关系;其三可察八卦掌"以走为用"的独特战法。学者当以"格物"精神反复揣摩,勿以画质模糊而轻忽其价值。今人习武多务虚招,观此前辈演示,方知何谓"打拳如写字,一笔不苟"。

(全文计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