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56|回復: 1

[文化觀點] 〖文苑拾萃〗拿得起是一种勇气,放得下是一种智慧

[複製鏈接]
贾陆英书屋 發表於 2017-12-1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拿得起是一种勇气,放得下是一种智慧

生活中,有人果断勇敢,潇洒坦荡,拿得起放得下,活得自在随心;也有人畏首畏尾,犹豫不决,拿不起又放不下,活得痛苦纠结。

人活一辈子,最后才发现,拼到最后不过是在拼心态,只有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

f4c2d3b54a1f619e1c2522dc6cfb1b3d.jpg

- 01 -

人生不是坦途,生活更是在处处有压力。但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很多事情当你真的迎头直上了,会发现再多风雨和磨难最终都会过去。

如果你总是犹豫不决,瞻前顾后地拿不起,这辈子就只能永远眼看别人起高楼。

领导布置了一项任务,你怕太难会搞砸,没敢做主要负责人,结果同事揽了下来,顺利完成任务升职加薪,你却依然是个底层小职员;朋友想拉你一起做生意,你觉得太容易赔本,没敢答应他。结果朋友赚的盆满钵满,你却还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

生活中,拿得起是一种勇气和担当。真正的勇者,都是能够承受压力,不畏艰险把事情做成的人。

马云,曾经连续创业4次失败;史玉柱,曾经濒临破产,欠债高达2.5个亿;刘强东,34岁创业失败,一夜愁白了头……

这些现在活跃在商界的大佬们都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人生,他们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打败,而是选择从头再来,最终从低谷崛起,获得了成功。

f15dfdcf8f02350c780ac01044149606.jpg

- 02 -

拿得起是一种勇气和担当,放得下则是一种胸怀和智慧。

汉朝有个叫孟敏的,背了个大陶瓶在路上走,结果一不小心瓶子掉在地上了,孟敏就仍旧朝前走,头也不回。路人问他怎么看都不看一下,孟敏说:陶子已经破了,再看还有什么用呢?

人这一辈子,其实就是在不断地得到和失去。

生活有时逼迫你,不得不交出权力,不得不放走机遇,甚至不得不抛弃爱情。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所以,在生活中应该学会放下。

苦苦挽留夕阳的,是傻子;久久地感受春光的,是蠢人。

什么也不愿意放弃的人,常会失去更珍贵的东西。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面对已经失去的东西,无法挽回的感情,痛苦的回忆,学会放下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事,这需要坚毅果决的心性,以及达观通透的大智慧。

有些人胸怀太小,太过偏执和纠结,总是沉溺在过去,对过去的事情抓住不放,以为这样就能挽回一些什么,事实上什么都挽回不了,不过是自寻烦恼罢了。

f1644fe3164b0f51099e7d4b2addc3d9.jpg

- 03 -

佛说:『放下,便得自在。』

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

人生并非只有一处风景如画,别处风景也许更加迷人。学会放下,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

范蠡辅佐勾践复国成功后,弃官从商,归隐世间,与西子潇洒泛舟于西湖之上;文种不听劝阻,最终得到了『兔死狗烹』的可悲结局。

面对到手的富贵与功名,能够有清醒的认识,不贪婪,不执着,能舍得,能放下。没有一定的境界和智慧,没有办法做到的。

9cbb3f5fb468d55e190f0ad91dc80da2.jpg

- 04 -

人生从不是一片坦途,我们会收获鲜花和掌声,也会经历挫折和苦难。

人要拿得起,也要放得下。

拿得起是不错过应该得到的东西,放得下是不去对本应失去的东西做过多无谓的挣扎。

拿得起是生存,放得下是生活;拿得起是能力,放得下是智慧。

愿你这一生,不缺少拿得起的勇气和能力,也有放得下的智慧和胸怀。

8c3c41d8d993ae12e7c962645c506621.jpg
神魔鬼啖 發表於 2025-4-14 01:0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执持与放舍的处世之道》
(文/弘明居士)

《周易·系辞》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世人常困于器物之得失,殊不知"执器求道"实为倒置。所谓"拿得起放得下",实乃贯通儒释道三家的处世真谛。

一、执持当如鼎彝,厚重而不迁
孔子言"知其不可而为之",孟子谓"虽千万人吾往矣",此即儒家"拿得起"之大勇。商汤以七十里起兵,文王以百里兴周,皆因有"举鼎绝膑"之志。观今之商界巨擘,其创业维艰时,何尝不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然《尚书》有训:"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真豪杰必当如青铜鼎彝,承千钧而不折。史载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皆因深谙"执持"之道——非为私利,实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担当。

二、放舍当若江海,虚受而无滞
庄子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孟敏堕甑不顾之事,正合《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旨。东坡居士谪居黄州时作《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此般豁达,恰是"放得下"的绝佳注脚。佛门常喻执念如握炭,紧攥则灼手,松手方得清凉。昔谢安闻淝水捷报,弈棋如常;张良功成身退,从赤松子游。此非冷漠,实乃参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圆融智慧。

三、执放相济乃成中庸
《菜根谭》有言:"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放得道德仁义之心下,才可入圣。"王阳明龙场悟道后提出"事上磨练",正是将执持与放舍熔于一炉。曾国藩晚年自箴"求阙斋",既保持"结硬寨打呆仗"的执着,又具备"花未全开月未圆"的清醒。这种"既知其雄,守其雌"的处世哲学,恰如《道德经》"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辩证统一。

今人常叹处世维艰,实则困于"执"与"放"的二元对立。若能领会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效法白居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变通,自然可达致《周易》所谓"变通者,趣时者也"的境界。须知执持如弓之张,放舍似箭之驰,张弛有度,方显生命之大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