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47|回復: 1

[文化觀點] 〖文苑拾萃〗人生决不能犯的四个错误(经典好文)

[複製鏈接]
贾陆英书屋 發表於 2017-11-2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人生决不能犯的四个错误(经典好文)

1534545c80683ccb2a65ef3332b75d8f.jpg

1、处处跟别人比较

花有花的芬芳,树有树的葱郁,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处处都要跟人比较。

生活不是高山,可以高下立判。

生活是山下的森林,万物欣欣向荣,各有各的美妙。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与其盯着别人,让心灵被欲念吞噬,不如默默生长,绽放独一无二的光芒。

e1e86a17ba9f224702f90dd6444bf489.jpg

2、低情商的善良

美国哲学家爱默生说: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不然就等于零。

然而,事情有时候会更糟,低情商的善良甚至有可能为负。

不懂感恩的负心人不值得帮,因为下一秒就可能被反咬一口。

深陷困境中的人不能一直帮,因为一旦产生依赖,就会埋怨你做的不够。

比你强大的人谨慎帮,因为他一定另有所图。

人性的复杂让善良扭曲,低情商的善良只能换来埋怨和受伤。

善良的人当然很美好,但是这远远不够。

要想点亮这个世界,要有善意、有热情、肯伸出双手。

更重要的是,要有情商。

927e684ebb7627d331d07247a8aeb269.jpg

3、毫无意义的悔恨

时间是个永不止步的老人,步伐缓慢而坚定,一去不返。

我们的岁月被一点点带走,我们的记忆被一点点沉积。

我们蓦然醒悟,伸手挽留,却只是徒劳。

悔恨不可避免。

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我们多么希望可以重来一次,

无论是父母的慈祥,还是情人的脸庞。

然而,过去依然是一条单行线。

渐行渐远,任谁都曾领略其中的绝望。

但是,这样的悔恨没有意义。

一切都已不可挽回,沉浸于过去,你既丢失了现在,也失去了未来。

那些逝去的悔恨,是血淋淋的教训,告诉你如何把握好未来的航向。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你要做的,不过是承认过去,拥抱未来。

ab7f7e42a5427cd9183e8a208960dda6.jpg

4、无休止的抱怨

面对种种不如人意,有些人喜欢抱怨,喋喋不休地数落这个、数落那个,做事也不情不愿,天天都觉得世界欠自己的。

抱怨是一种会传染的负能量,他一边摧垮你的意志,告诉你这件事你完不成,一方面,还会把这些负面传递给身边的人,让人敬而远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个人要心里装着别人,别人才会拿你当朋友。无所顾忌的把朋友当成情绪的垃圾桶,证明他本身缺乏足够的教养。

世事越灰暗,阳光越珍贵。自救者人恒救之,这个世界上,能做的事情就去做,做不到的不如就顺其自然,发牢骚只会白白遭人反感。

来源: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

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50b6f108266dbdd92d85a6334a80161.jpg

jfwe761289 發表於 2025-4-16 09:12 | 顯示全部樓層
【国学微言】四戒箴言诠解(甲辰孟夏稿)

《周易》有云:"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今观"人生四戒"之论,诚为处世圭臬。余不揣谫陋,试以经史为注,分疏其要。

一、较量之戒:庄子《齐物论》言"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恰可解"比较之惑"。昔颜回"一箪食,一瓢饮"而不改其乐,正得"万物静观皆自得"之妙。王阳明《传习录》谓"人胸中各有个圣人",若终日"执鞭量物",恰如《围炉夜话》所讥"观人如观戏",终失本心。当学陶渊明"采菊东篱下"之逸致,悟陆九渊"宇宙即是吾心"之境界。

二、愚善之戒:《孟子》言"君子远庖厨"非伪善,乃"仁术"之智。昔子产治郑,铸刑书而明善恶,恰证"徒善不足为政"之理。东坡先生《刑赏忠厚之至论》阐"春秋之义",贵在"情法两尽"。今人当记《菜根谭》"慈悲生祸害"之诫,效法管仲"仓廪实而知礼节"的济世智慧,使善念如"明镜止水",照见因果本末。

三、追悔之戒:孔子叹"逝者如斯"而终作《春秋》,太史公遭腐刑乃成《史记》,皆明"往者不可谏"之真谛。《近思录》载程子语"学者须是务实",譬如弈棋,既落子则当谋新局。王船山《尚书引义》言"日新之谓盛德",正合《周易》"不远复"之教。当学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胸襟,化悔恨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资鉴。

四、怨尤之戒:《论语》"不怨天不尤人"六字,实为修身要诀。韩昌黎《进学解》云"业精于勤荒于嬉",抱怨实乃"心嬉"之态。昔张良圯上受书而不疑,终成帝师,恰证"不迁怒"之效。当记《朱子家训》"处世戒多言"之训,养曾国藩"打脱牙和血吞"的器量,使怨气如"春冰遇阳",消融于自强不息之中。

此四戒者,暗合《大学》"格致诚正"之功。若能以《易经》"惧以终始"之心持守,以《中庸》"素位而行"之道践履,则近可修身齐家,远可治国平天下。勉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