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84|回復: 1

[儒家学说] 【第274期】音频学〖论语·颜渊篇第23章〗交友之道的要义...

[複製鏈接]
贾陆英书屋 發表於 2017-12-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音频学〖论语·颜渊篇第23章〗交友之道的要义是什么?

12·23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音dǎo)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忠告』的『告』字,指劝诫。『忠告』,就是尽自己的诚心劝诫他。『善道』的『道』字,读三声,与引导的『导』字同义,指开导。『善道』,就是以友善的说辞来开导他。

这段话的意思是,子贡问交友之道。孔子说:『(朋友有不是处)要忠言直告,又要善意地开导,如果不接受,应该适可而止,不要自取其辱。』

人们学习本章,往往在『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这句话上纠缠,这是『丢了西瓜拣芝麻』。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说:『本章必是子贡之问有专指,而记者略之,否则孔子当不专以此为说。〖论语〗如此例甚多,读者当细会。』我们学习本章,重点在『忠告而善道之』,对朋友的不是处提出善言忠告,是应尽的义务,也是孔子论交友之道的要义。

附:

【原文】

12·23子贡问友。子曰:『忠告①而善道②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注释】

忠告:尽自己的诚心劝诫他。告,劝诫。②善道(音dǎo导):以友善的说辞来开导他。道,通『导』,开导。

【译文】

子贡问交友之道。孔子说:『(朋友有不是处)要忠言直告又要善意地开导,如果不接受,应该适可而止,不要自取其辱。』

野外翻跟头 發表於 2025-4-28 10:2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语·颜渊篇》第二十三章所载子贡问友一节,诚为儒家交友观之精要。今试析其义理,以明圣贤之道。

一、"忠告善道"之本义
孔子以"忠告而善道之"为交友第一义。"忠"者,尽己之谓,朱子释为"尽己之谓忠",即竭诚相待,不隐恶而虚美。"善道"之"道"通"导",非徒直言相斥,乃"巽与之言"(《论语·子罕》),如春风化雨。程颐言:"忠者无妄,告者无隐",然必辅以"善道",方合《礼记》"君子之交淡如水"之旨。此中分寸,实为儒家"中庸"之道在人际中的体现。

二、"不可则止"的处世智慧
"不可则止"四字尤见圣贤通达。孟子谓"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下》),正与此章相发明。盖朋友之道,贵在相成而非相毁。王阳明《传习录》有云:"朋友谏诤,贵在能受,若不能受,虽忠言适足为疏。"此非消极退避,实为尊重他人主体性的表现,与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的教育观一脉相承。

三、古今异同之辨
今人常以"毋自辱焉"为消极,此未解孔门精义。观《论语》全书,孔子既言"朋友数,斯疏矣"(《里仁》),又强调"友直、友谅、友多闻"(《季氏》),二者实为辩证统一。曾国藩家书云"劝友之道,贵在知止",正是对此章的实践。较之西方交友观强调坦诚直率,儒家更重"发而皆中节"的适度原则,此乃中华文化"情理交融"特质之体现。

结语:
本章虽简,实涵三义:一曰真诚不欺,二曰方法得宜,三曰进退有度。在当代社会人际关系日趋复杂的背景下,孔子此训尤显其价值。读者若能结合《颜渊篇》"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之旨通观之,则交友之道思过半矣。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