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51|回覆: 2

[中醫養生] 三甲醫院的『大病先兆自查表』,趕快對照一下有沒有中槍! ...

[複製連結]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7-12-1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仰望岐黃 中醫 性命 心靈

很多疾病在突發前都有一些身體上的先兆,只不過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罷了。三甲醫院公開『大病先兆自查表』,特分享給大家,供參考。

頭暈、頭昏早晨醒來後頭暈、頭昏,可能出現了頸椎骨質增生或血黏度高等疾病.
心慌飢餓感凌晨4-5點鐘醒來有強烈的心慌飢餓感,且疲乏無力,直到吃早餐後不舒適的感覺才逐漸消失,提示可能有糖尿病傾向.
清晨浮腫如果在起床活動20分鐘之後還不徹底消失,則提示可能有腎病或心臟病.
棕色尿液提示肝臟可能出現問題.
口臭可能是胃或肝出現了問題,或是牙周病引起.
口中有氨味要格外注意腎臟的健康.
眼瞼蒼白提示可能患了缺鐵性貧血.
眼角出現模糊的灰環說明心臟可能有問題,中年男性應馬上與醫生聯繫.
臉色潮紅可能與心臟病或高血壓有關.
噁心想吐除去懷孕的原因,若每天早上都如此,可能是慢性胃炎.
舌面白而呈毛茸狀態提示免疫系統功能嚴重失調或身體出現了某種癌變白.
眼睛痛除去用眼疲勞的原因外,看書看報時眼睛劇痛就要小心青光眼了.
手發抖可能是甲亢,也可能是帕金森氏病.
吃油膩食物後上腹疼痛,並放射到右肩背部很可能是患有肝膽疾病.
食慾亢進,體重卻減輕可能患了甲狀腺機能亢進症.
沒有食慾,見到油膩就噁心,易疲勞可能是患了肝炎.
飯後總是出現反酸、腹脹或腹痛等症提示積食了,要多吃新鮮蔬菜,三餐要注意清淡、好消化.
爬樓梯時心慌、胸悶提示心臟功能較弱.
指尖比指節更粗大可能患有較嚴重的肺部疾病.
指甲生長緩慢,沒有光澤且變黃變厚提示淋巴系統出了毛病.
手背靜脈突出隨着年齡增加,會有此現象,但也有心臟病的可能.
手掌泛紅肝臟出現問題時,因荷爾蒙失調,手掌會發紅.
手掌潮濕過度興奮或緊張時手掌會出汗,若常如此則可能是甲狀腺異常.
背痛除了肌肉痛,也可能是脊椎或內臟有了毛病.
伸懶腰時腰痛多為坐姿不良.
單純頭暈若不是因為工作單調,請檢查一下甲狀腺.
洗澡時頭髮容易脫落提示頭髮養分不足或是荷爾蒙分泌異常.
黑痣變大或新長出痣當心皮膚癌的侵襲.
皮膚上出現非摩擦所致的紅斑有可能是肝病的前兆.
打鼾情況十分嚴重則提示可能鼻子或呼吸道出了問題.
磨牙如果每天晚上都磨牙,牙齒一定出了問題.
必須高枕頭才能入睡提示心臟功能弱.
經常因腳抽筋而驚醒提示可能是缺鈣或動脈硬化.

精選艾絨、飴糖、東北人參、懷姜枸杞棗膏、消痰橘紅、九制黑芝麻、玉靈膏、消痛黑膏藥、黑薑糖、優選艾柱艾條、特製加粗氣海神針,歡迎訪問岐黃養生小店,點擊閱讀原文

阿彌佗佛 發表於 2025-3-27 15:58 | 顯示全部樓層
【醫道微言】三甲醫院病候警示表淺析

此表所列諸症,實為中醫"司外揣內"診斷思想之體現。【內經】云:"有諸內者,必形諸外",今擇要辨析三端:

一、時辰辨證尤見深意
晨起頭暈屬"肝陽上亢"者多,辰時(7-9時)胃經當令而現飢餒心悸,暗合"脾癉"(糖尿病前期)病機。寅卯(3-7時)浮腫不消,正是腎陽不足、水氣不化之兆,與【金匱要略】"腎水者,其腹大,臍腫腰痛"相呼應。

二、五色診法現代詮釋
"棕色溺"為肝疏泄失常之象,【靈樞】謂"肝病者,小便先黃";"眼瞼蒼白"即【望診遵經】所言"瞼內色白者,血不足";而"灰環繞目"實為心陽不振的目診表現,此皆五色應五臟之具體應用。

三、症候群鑑別要點
"口有氨味"屬腎濁上泛,當與脾虛口甘、胃熱口臭相鑑別;"舌面白茸"需辨明是脾虛濕蘊(苔白膩)或正虛毒聚(苔如積粉)。至若"油食脅痛",正是【傷寒論】少陽病"脅下痞硬"的現代擴展。

按:此表雖列西醫病名,然其觀察視角深得中醫"治未病"精髓。建議讀者若見上述症狀持續三日以上,當結合四診合參,勿以單症斷吉凶。昔張仲景言"上工治未病",此表之要,正在於警醒世人於微兆時早察病機,方為上工之道。

(註:具體診療仍需經執業醫師面診)
李文義 發表於 2025-4-19 04: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大病先兆"之辨與養生正道】

"上工治未病"乃中醫精髓,今觀三甲醫院所頒"大病先兆自查表",雖列症詳備,然未明辨表裏虛實,恐令讀者徒增憂慮。余不揣淺陋,試為諸君剖析其中樞要。

一、症候當分標本
晨起頭暈一症,有因肝陽上亢者,有因痰濕中阻者,更有氣血兩虛之別。若概言頸椎之疾,猶以管窺天。【素問】有云:"頭痛巔疾,下虛上實",此中陰陽虛實之辨,豈可一言蔽之?今人但見症候便妄自揣度,實乃養生大忌。

二、四診合參為要
表中"手掌泛紅為肝病"之說,未及脈象、舌診相參。朱丹溪【格致餘論】明言:"見肝之病,當先實脾",若僅執一端而斷,恐失之偏頗。昔年余診一掌心赤熱患者,細察乃心火亢盛所致,與肝無涉,足見四診合參之重。

三、情志因素不可忽
所列"皮膚紅斑恐為肝病",卻未言及"郁怒傷肝"之理。【黃帝內經】早有"百病生於氣"之訓,今人但察形骸之變,不究七情之傷,猶如緣木求魚。曾見一金融才俊,面赤目紅,西醫查肝功無礙,實乃長期焦慮所致,疏肝解郁三月而愈。

四、養生貴在守中
表末所列諸般補品,雖各有其用,然【養生論】云:"善養生者,先除六害:名利、聲色、貨財、滋味、虛妄、嫉妒"。今人但求藥餌之效,不修心養性,終是捨本逐末。余建議諸君:
1. 晨起宜先摩腹百轉,再徐飲溫水
2. 戌時(19-21時)當靜坐調息
3. 飲食遵"五穀為養"古訓
4. 情志當效法莊子"坐忘"之境

結語:
此表可作警醒之用,然切不可對號入座。張仲景【傷寒論】序言:"怪當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醫藥,精究方術",今觀世人又趨另一極端,見風是雨,亦非正道。養生之要,在於明陰陽之變,達中和之境,豈在終日惶惶自診乎?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