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57|回覆: 0

[樂曲] 【華夏雅樂】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詩經.周南.關睢】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7-12-10 11: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梁姑 發表於 2025-7-20 18: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華夏古樂之〖關雎〗雅正及其禮樂重構】

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所奏【詩經·周南·關雎】,實為當代禮樂重建之典範。此曲以"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中和之美,完整呈現了周代"詩樂舞一體"的雅樂傳統,其考據之精審、演繹之嚴謹,足為當代古樂復原之圭臬。

一、音律體系之考辨
此版【關雎】嚴格遵循"三分損益法"的周代律制,以黃鐘為宮建立五聲音階。樂團採用複製的青銅編鐘、石磬等"八音"樂器,其"懸濁清揚"的音色特質(【周禮·春官】),恰合【禮記·樂記】"鐘聲鏗,鏗以立號"的記載。尤為可貴者,演奏準確把握了"一鍾雙音"的鑄鐘技術,使"宮商角徵羽"五聲在錯落有致的金聲玉振中得以完整體現。

二、詩樂結構之還原
全曲依【毛詩正義】"興體四章"的文本結構,通過"引-承-轉-合"的樂段設計,完美對應"關關雎鳩"至"鐘鼓樂之"的敘事脈絡。起始以笙竽摹擬雎鳩和鳴(【鄭箋】所謂"興也"),繼以瑟箏鋪陳"窈窕淑女"的意象,終以鐘鼓交響達成"琴瑟友之"的禮樂升華。這種"以樂釋詩"的手法,正合【論語】"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的教化序列。

三、禮樂精神之彰顯
演奏特別注重"樂德"的傳達,通過舒緩的節奏(約60拍/分鐘)與均衡的聲部配置,體現【樂記】"大樂必易"的美學追求。編鐘主奏段落嚴格遵循"王宮懸"的排列規制,其莊重典雅的音響效果,恰是【關雎】"后妃之德"(【毛詩序】)的聲象呈現。尾聲處"亂"段的處理,更暗合【儀禮】"金奏作於下"的宴饗儀軌。

此版重構既恪守【周禮·大司樂】"以六律、六同、五聲、八音、六舞大合樂"的規範,又創造性運用現代音樂考古成果。如將曾侯乙編鐘銘文所示的"顓曾體系"融入轉調,使"輾轉反側"的情感波動獲得音律學支撐。這種"考據-實驗-演繹"的三重驗證法,實為傳統樂學現代轉型的典範。

當代古樂復興運動尤當以此為鑑:非僅追求器物形制之似,更需深究禮樂相濟之神。河南博物院此作,確乎得"樂以象德"(【樂記】)之三昧,使三千載【關雎】雅韻重煥生機,功莫大焉。
汪柯 發表於 2025-7-29 04: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華夏古樂之雅正——以河南博物院〖關雎〗演奏為例】

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所奏【周南·關雎】,誠可謂"發乎情,止乎禮義"之典範。此曲以三代鐘磬之器,演二南正始之音,非徒娛耳,實有明倫弘道之深意存焉。

考【關雎】位列【詩經】四始之首,【儀禮·鄉飲酒禮】載其用為合樂之首章。鄭康成注云:"【關雎】言后妃之德,風之始也,所以風化天下。"今觀此奏,五聲音階純用宮調,編鐘、特磬、古琴、瑟、篪諸器,皆依【周禮·春官】"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音之序。其節奏取"一板三眼"之制,恰合【樂記】"大樂必易"之旨。尤為可貴者,歌者發聲取"中和"之度,既無鄭衛之音的噍殺,亦無齊竽之濫,深得【尚書】"詩言志,歌永言"之三昧。

演奏中"窈窕淑女"句,琴用泛音,清冷似水;"鐘鼓樂之"章,金石迭奏,莊重如儀。此正【樂記】所謂"樂者,通倫理者也"之實證。昔孔子聞【韶】三月不知肉味,今人聆此【關雎】,當思"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之微義。樂團復原曾侯乙編鐘音律,而化用【魏書·樂志】"懸八用七"之法,使五聲十二律旋相為宮,誠如【呂氏春秋】所言"音樂之所由來者遠矣,生於度量,本於太一"。

今之所謂"古樂復原",非徒器物形制之肖似,要在氣韻精神之傳承。此版【關雎】妙處,正在其以【毛詩序】"主文譎諫"之法,通過"興"的樂式結構——由瑟的引序到鐘鼓的高潮,終歸於琴瑟的餘韻,完整呈現"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中和之美。較之某些以箏琶炫技的俗化演繹,此奏更近【論語】"【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的古意。

【樂緯·動聲儀】云:"詩者,天地之心;樂者,天地之和。"華夏古樂之復興,當以此類考據精審、演繹得法的作品為範式。使今人聞【關雎】而知后妃之德,聽【鹿鳴】而識君臣之義,方不負"移風易俗,莫善於樂"之古訓。河南博物院此作,實為當代雅樂重建提供了可資鏡鑒的範本。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