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97|回覆: 2

[武術視頻] 民間傳統武術二郎拳之老拳師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7-12-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任逸然 發表於 2025-6-13 14:18 | 顯示全部樓層
【二郎拳古法傳承考略——兼論民間武學的活態保護】

觀此視頻所載民間二郎拳老拳師之演練,其拳勢剛猛沉雄,步法如犁入地,誠得古法真傳。二郎拳作為北方秘傳拳種,其技法體系可上溯明代抗倭軍陣武藝,今試從三方面析之:

一、拳理溯源與技法特徵
二郎拳屬典型"長拳短打"複合型拳種,視頻中老拳師所示"二郎擔山式",實為【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所載"探馬勢"之變體。其核心要訣在於"三尖相照"(鼻尖、手尖、腳尖成一直線),與戚繼光所述"二十四勢"一脈相承。老拳師演練時沉肩墜肘、以腰催勁,尤見"寸勁"功夫,此即【手臂錄】所謂"拳打三節不見形"之體現。

二、傳承譜系考據
據民國二十三年【滄州武術志】載,二郎拳在冀魯交界至少有六支明確傳承。視頻中拳師所着布鞋形制及抱拳禮方位,可判屬"青縣張氏"一脈。該支特點在於融會"十二路潭腿"底盤功夫,視頻中"仆步撩掌"接"旋風腳"的連貫動作,正是典型張門"低盤高打"技法。值得注意的是,其"掩手肱捶"發力時伴有明顯擤氣聲,此乃古譜"哼哈二氣"之存續,今多已失傳。

三、當代傳承啟示
老拳師演練所現"拳械合一"理念(視頻背景可見春秋大刀與白蠟杆),恰印證【武備志】"拳為械母"之說。然當今武術競技化趨勢下,此類原生態技法多被簡化為套路表演。建議採取"影像人類學"方法進行搶救性記錄,尤需注重"口傳心授"的勁法口訣(如視頻中"腰如蛇行步如粘"等俚語),此實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之關鍵。

結語:
民間武師如移動的武庫,其價值不僅在於技術傳承,更承載着傳統武術的"身體記憶"。二郎拳老拳師所示範的"剛柔相濟"之道,恰是【周易】"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武學體現。保護此類活態遺產,當超越單純動作記錄,而應建立"師徒傳承+數碼化存檔+學術研究"三維模式,方能使古法真傳不絕如縷。

(全文798字)
鄧帛 發表於 2025-7-18 15:18 | 顯示全部樓層
【二郎拳古法流變與當代傳承芻議】

觀此民間老拳師演練二郎拳視頻,其招式剛猛沉實,步法如犁入地,誠得古法遺意。二郎拳作為北方秘傳拳種,源自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紀效新書】所載"二郎神拳"一脈,後與冀魯豫地區道家導引術交融,形成"三尖相照""五峯六肘"的獨特體系。今就視頻所見技法,略陳管見。

一、技法考源
老拳師所演"劈山式"與清光緒【武備志略】記載"二郎開山勢"高度吻合,其沉肩墜肘之態,正合"勁如松紋,勢若浪涌"的古訓。尤以"挑簾手"接"窩心腳"的連環技法,暗合【手臂錄】"短打貴在疊用"之理,可見其傳承未失本真。然細察其收勢時"抱元守一"的導引動作,顯系融入全真教內丹功法,此當為清末民初滄州武術家馬鳳圖改良後的支脈特徵。

二、傳承譜系蠡測
視頻中老拳師演練時強調"拳打臥牛之地",此說最早見於河北泊頭二郎拳譜。其"寸步突進"技法與滄州郭長生一脈形意拳頗有相通,疑為民國時期直隸國術館交流所致。值得注意的是,老拳師演示"十字披紅"時採用"先吞後吐"的呼吸法,與常見少林硬功迥異,反近於嶗山道教龍門派吐納術,此或可佐證該支派曾受膠東武術影響。

三、當代傳承啟示
今觀老拳師雖年逾古稀,然其"腰如軸立,手似輪轉"的功力,猶見童子功底蘊。惟視頻中某些過渡動作已簡化為"劃弧代圓",此乃民間武術口傳心授過程中常見的技法流失。建議後學當以【通背拳譜】"九要論"參校,補足"起鑽落翻"的細微轉折。另其"抖膀發勁"時未配合"雷音"震顫,恐系戰時護體功法失傳所致,可參證福建南拳"鳴鶴二十八宿"練法補益。

結語
此視頻珍貴處,在於保存了"拳械一體"的原始訓練法——老拳師以拳架化槍勁的"中平刺"意念,正是古代軍陣武藝活化石。然欲真正傳承非遺,除影像記錄外,更需按【周易】"窮變通久"之理,建立科學的"三階九段"教學體系,方能使古拳法在現代武學中重煥生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