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34|回復: 2

[中医入门] 中国人热水情结,为什么我们喝热水?

[複製鏈接]
仰望岐黄 發表於 2017-11-3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仰望岐黄 中医 性命 心灵

喝热水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公元前5世纪,〖黄帝内经〗就有『病至而治之汤液』的记载,〖孟子〗中也有『冬日则饮汤』的表述,〖说文解字〗说『汤,热火也』,这里的『汤』说的就是热水。随后,热水演变出许多『花样』,其中广为人知的便是茶饮。汉代典籍中有很多『烹茶』的字眼,饮茶必烹,烧开水不可或缺。除了喝热水,中国人还善于用热水泡澡、泡脚、热敷等。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就有对泡脚的最早记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乾隆帝,更是将足部养生法总结为『晨起三百步,晚间一盆汤』,这『汤』指的就是泡脚。

与中国人的热水情缘不同,西方人似乎不太热衷于热水。华裔妮科尔·刘曾在美国〖洛杉矶时报〗撰文说,欧美国家的自来水一般直接饮用,有些人甚至喜欢在水中加冰。国外就餐时,侍者都会端上一杯冰水,而不是奉上一杯热茶。

为何国内外对待热水的态度有如此大的差异?

390e673799bbe373275b052c866d7a1c.jpg

中国自古以农耕为主,由于谷物提供的热量不够,相比以肉食为主的西方人,我们体内蓄积热量的能力偏低,因而更偏爱热食;另一方面,出于对饮用水的安全健康考虑,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大力鼓励、推广喝开水,几乎全民都有『喝开水不拉肚子』的意识。有关文献还指出,中国的陶器发展比西方要早得多,我们的祖先懂得利用陶器炊具烧水,因此会有喝开水、泡脚的好习惯。

八大好处护健康

苏东坡说:『热浴足法,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其实热水的健康好处不限于此。

促进血液循环。水的温热作用可扩张人体血管,加快血流速度,从而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温阳暖体的效果。研究表明,一个健康的人用40℃~45℃的水浸泡双脚半小时后,全身血液流量会增加10~18倍。

加快新陈代谢。温热作用能刺激人体激素的分泌,比如甲状腺、肾上腺激素等,从而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以便体内的垃圾、毒素等更好地排出体外。尤其是皮肤温度增高,身体微微出汗,更有助于毒素的排放。

消耗身体热量。泡热水澡能放松身心,恢复肌肉弹性,还能消耗大量热量。最新研究发现,泡澡1个小时消耗的热量,相当于步行半个小时,常泡热水澡还有助预防糖尿病。

7c3682bbdd344dae98c3e96c77c9cf9c.jpg

增强呼吸功能。喝白开水能缓解呼吸道黏膜的紧张状态,促进痰液咳出,对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十分有效,再配合拍打双肘肘窝和大椎,效果更好。此外,吸入水蒸气有利于口腔、鼻腔黏膜保持湿润,不仅能阻止感冒病毒的入侵,还能帮助清除肺部黏液。

消除大脑疲劳。当体内积累了一定的『沉积物』时,人就感到疲劳。洗热水澡、喝白开水能加快血液循环,减少血液中使人感到疲乏的物质,改善大脑血液供应,同时还能抑制大脑皮层中枢神经兴奋,使大脑处于休息状态。

缓解局部疼痛。中医认为『温则通,通则不痛』。热敷等方式能增加损伤组织的血液供应,缓解局部疼痛。比如痛经时可用毛巾热敷,能起到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

减少疾病发作。泡脚对全身各脏腑都有保健功效。脚上的足三阴与肝、脾和肾有关,足三阳则与胆、膀胱和胃有关,利用温热作用加强脚部的气血循环,利于全身提神健气,预防疾病。

提高交际能力。美国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研究发现,在39℃的水中洗澡可改善自闭症患者的交流能力。在较温和的环境中生活的人,其交际能力也要强一些,免疫系统也更活跃,对于疾病的抵抗力更强。

热水虽好,也要有度

中医养生讲究『度』,过犹不及。喝白开水、泡脚等有一定的健康益处,但也要讲究科学方法。

40℃水最合适。喝热水的温度不能过高,40℃左右的温开水最好,既不会过度刺激肠胃道,又不易造成血管收缩。尽量避免喝反复烧开的水,以免摄入有毒害的亚硝酸盐,即使是使用饮水机,也最好『随喝随烧』。正常人一天至少摄取1200毫升水,糖尿病和肾功能损伤的患者则需根据病情而定。

泡脚温阳活血驱寒效果好,水温以40℃~45℃、感到暖和舒适为宜,水量应淹没脚踝,泡10~15分钟,直到全身微热、开始出汗。

泡脚时,还可以用手缓慢按摩双脚。泡完应立即用毛巾揩干,注意足部保暖,不可再受寒。心功能不全、严重下肢血管病变、血压不稳定、足部炎症等患者慎用热水泡脚,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e51bb1c3d12510bb09dc69ec7abd4aed.jpg

每周泡1~2次澡。泡澡不能过于频繁,每周1~2次为宜。泡澡时,一旦有胸闷、气喘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并到通风口处静坐休息,喝少许温水,直到症状缓解。

15分钟更换热毛巾。热敷是很好的保健疗法。当身体出现局部疼痛时,可将洁净的毛巾浸泡在40℃~45℃的热水中,拧干后敷于患病部位,每隔5分钟更换一次毛巾,热敷时间持续15~20分钟。热敷对拍打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拍打前热敷会加快出痧速度,拍打后热敷将加快化痧速度。

d544d240ebc25cb88489900b9e133b1f.jpg

5分钟简易眼部熏蒸。用眼过度者,可采用熏蒸的方式给眼睛做一次『桑拿』。将热水或者热茶放在眼睛下方,利用水蒸气润泽眼睛,持续5分钟左右即可。需要提醒的是,盛热水的器皿不要离眼睛太近,以免烫伤,眼睛感觉温热舒适即可。

ed881d8f2b07dc16603c64f7670554e3.jpg

玄木上人 發表於 2025-7-18 21:5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华夏热水养生之道与文化渊薮》

(一)热水养生之源流考
稽诸典籍,热水养生之法确乎源远流长。《黄帝内经·汤液醪醴论》所载"汤液"之治,实开中医热疗之先河。许慎《说文》释"汤"为"热火",正合《孟子》"冬日饮汤"之制。考诸汉代《神农食经》,已有"煮饮"明训,此非独为茶道肇始,实乃华夏民族"熟食文化"之重要表征。葛洪《肘后方》载热熨之法,孙思邈《千金方》详述药浴之方,皆可证热水疗法在中医体系中的特殊地位。

(二)中西饮水差异之本源
观乎东西方饮水之别,实有深层文化基因存焉:
1. 农耕文明特质:华夏民族以五谷为主食,《黄帝内经》明言"五谷为养",其性多偏寒凉,故需热水调和。反观游牧民族肉食为主,《饮膳正要》谓"肉食者悍",本自具温热之性。
2. 器物文明差异:考古所见,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陶鬲等煮水器具,而西方长期以皮囊盛水。此器物之别,实决定饮水方式之分野。
3. 医学理论体系:中医"阳气"学说强调"得温则行",与西医细菌学说促成现代饮水消毒观念,二者在热水养生问题上殊途同归。

(三)热水养生之医理阐微
苏东坡所言足浴之效,实合《内经》"寒者热之"之旨。今以中医理论析之:
1. 温通经脉:《针灸大成》云"血得温则行",热水能振奋阳气,尤合"卫气出下焦"之说。现代研究证实40℃水温可提升血流,恰与《灵枢》"血气者,喜温而恶寒"相契。
2. 运化水谷:《脾胃论》强调"胃喜润恶燥",温水入胃,助其"腐熟水谷"之功。此即《本草备要》所谓"暖胃和中"之效。
3. 宣肺达邪:《伤寒论》治太阳病用桂枝汤强调"暖粥助药力",热水温养肺卫之理亦然。今观其缓解呼吸道症状之效,实因"肺主皮毛",热水能助卫气抗邪。

(四)现代意义之省思
当代都会人群空调病、寒湿痹证频发,重温热水养生古法尤具现实意义。然须注意:
1. 辨证施"温":《景岳全书》警示"阳盛阴虚者忌火灸",热水养生亦当因人而异。
2. 法古不泥古:可结合现代水处理技术,使传统养生法更臻完善。

结语:华夏热水文化实为"天人合一"哲学的物质载体,其蕴含的养生智慧,值得在现代健康管理中创造性转化。吾辈当以科学精神承续传统,使这一文化瑰宝永续流传。
邹至 發表於 2025-7-20 01:4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华夏热水养生之道及其文化根柢》

热水养生之道,实为华夏文明独特之生命智慧。考诸典籍,《黄帝内经》"汤液"之说,非仅指药饵,实寓"以热养阳"之要义。许慎《说文》释"汤"为热火,正揭示我民族将水火既济之理融入日常的哲学思考。此中深意,当从三方面阐发:

一、农耕文明与体质人类学根基
《吕氏春秋》载"民食五谷",揭示我族以植物蛋白为主的饮食结构。较之游牧民族"膻肉酪浆"的饮食方式,谷物性偏寒凉,故需热水调和。李时珍《本草纲目》特别指出:"水性本寒,火煎则温",此乃适应东亚季风气候的生存智慧。考古所见新石器时代陶鬲,其三足中空设计,恰为高效煮水之明证。

二、中医养生理论体系支撑
《伤寒论》"护阳气"思想,构成热水养生的理论核心。葛洪《肘后方》载热敷疗法,孙思邈《千金方》详述药浴方剂,皆本于"血得温则行"的医理。乾隆"晨步暮汤"养生法,暗合《周易》"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动静相济之道。现代研究证实,40℃热水泡足可使足三阴经皮温升高2.3℃,恰验证《灵枢》"经脉者,所以行血气"的论述。

三、文化心理与社会记忆建构
陆羽《茶经》"三沸辨水"之说,将煮水升华为精神仪式。宋人点茶尚"蟹眼汤",明清茶寮重"松风鸣雪",皆在热水使用中寄托审美追求。建国初期"喝开水爱国"运动,使热水饮用从养生习惯升华为集体记忆。这种文化编码,在《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等文献中皆有生动载录。

相较西方直饮冷水之习,华夏热水文化实为独特的文明范式。然需指出,《饮膳正要》强调"热毋灼唇",现代研究亦警示65℃以上热饮增加食道癌风险。故热水养生贵在"中和",此即《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的当代诠释。

今人承此传统,当明其理而勿拘其形。譬如晨起温饮可振奋阳气,然体质燥热者宜稍凉;药浴虽佳,高血压患者需控水温。若能参透《周易》"水火既济"之妙,方得热水养生真谛。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