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34|回覆: 2

[中醫入門] 虛→寒→濕→瘀→堵→瘤→癌!趕緊學兩招,救救你飽受摧殘的身體! ...

[複製連結]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7-12-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仰望岐黃 中醫 性命 心靈

大病都是由小病一步步積累而成的,你的身體到了哪一步,對照看看,早點阻止它向下一步發展!

1、『虛』的感覺是怎麼樣?

『虛』的體質是覺『累,疲勞,犯困,沒有精神』等;

體虛最大的兩個原因就是我們生活習慣不好與壓力大而引起;

e8d8b91b230687679f5c6ab414bb2158.gif

比如一個人生活習慣經常晚上很晚睡覺,或者說睡眠不好,則第二天就容易疲勞;

一個人的工作與生活壓力大,經常超負荷工作,經常很煩惱,情緒不好,就容易讓身體疲勞;

而讓身體經常處於這種疲勞中,我們器官的機能就開始下降,我們體質就是這樣開始變"虛"。

34c4226372e50d23a47a48ee74894d97.jpg

2、『寒』的感覺是怎麼樣?

『寒』的體質是感覺『怕冷,怕吹空調,晚上睡覺感冷』等;

當一個體虛的人,在平時生活中不注意穿衣,晚上睡覺不注意蓋被子,經常吹空調,沖涼水澡,往往就容易讓我們體質受『寒』,特別現在女性平時穿衣少,更容易讓身體受『寒』。

3、"濕"氣的感覺怎麼樣?

當身體『寒』氣越來越重時,身體慢慢更容易進入『濕』氣,一個身體『濕』氣重的人,就象下雨天穿了一件淋過雨的衣服,感覺身體重與不舒服。

特別注意:寒濕氣容易進入我們身體的5個主要通道是:

248b317fcd035674e8dec6ddf701cf65.gif

①肩頸部的『大椎穴』,

②前胸的"膻中穴",

③肚臍部位的『神闕穴』,

④腰部的『命門穴』,

⑤腳底的『湧泉穴』;

從『大椎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引起我們的『肩頸酸痛,肩周炎,頸椎病,頭暈頭痛,失眠多夢;

8966417fee24668aece0f8a4c3f13aff.jpg

從『膻中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引起我們的『乳腺腫痛,乳腺管道阻塞,小葉增生乳腺纖維瘤等症狀』;

從『神闕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存積在我們盆腔,特別是女性,當盆腔內的『寒濕氣』重時,就容易引起我們婦科各種疾病,比如:婦科炎症,月經不調,經血不暢,痛經,血塊,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不孕不育症等』。

其實我們可以用一個例子來說明,可能更容易理解,我們把一塊木頭放在一個『陰暗潮濕』的地方,這塊木頭很容易變質,發霉,長蘑菇等;

我們女性的子宮,卵巢若長期放在這樣一個『寒濕』盆腔環境中,女性婦科就容易出現各種病變,所以女性的盆腔一定要保護好。

從『命門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引起我們腰酸背痛,腰膝酸軟,各種腎虛,性功能下降等症狀;

從『湧泉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往上流動,容易引起漆關節酸痛,風濕關節炎等症狀; 『寒濕體質』是萬病之源,而體質"虛弱"的人,寒濕氣就更容易進入我們身體;

『寒濕體質』是萬病之源,而體質"虛弱"的人,寒濕氣就更容易進入我們身體;

所以當人體因各種原因感覺疲勞時,就可以通過排寒濕和補充陽氣及時恢復體力,不要讓身體器官在疲勞中變"虛";從而導致寒氣進入我們體內。中醫講:虛則補,寒者熱之。

4、"凝"的感覺怎麼樣?

當體內"寒濕氣"時間長了,就容易身體"凝"的現象;"凝"的意思是循環慢和代謝慢;身體容易酸,痛,身體不舒服。

5、"淤"的感覺怎麼樣?

"淤"的時間長易出現阻塞,身體易酸痛,麻木,脹痛,混身不舒服,還疏通過程中痧點全是黑,紫色的。

6、"阻塞"的感覺怎麼樣?

"阻塞"時間長了就容易生病,每個人生病不一樣。

7、"瘤"的感覺怎麼樣?

長"瘤"不可怕,怕的是惡性腫瘤,惡性腫瘤容易變異形成癌病。

8、"癌"的感覺怎麼樣?

癌是個很恐怖的事情,那就不要等了。

爲避免風寒,請在日常生活中護住五大穴位,胸背腰腹足底等!

改善寒濕體質就用這兩招

1、泡腳補氣血

只有身體內血液充足,腎氣就足,就能保證血液循環的通暢,全身就會感到溫暖舒適。

寒濕在充足的血液、流動暢快的血流面前是無立足之地的。沒有了寒濕,就不會出現這疼那疼,也就不會長斑、長痘、長癬。

泡腳加點料,效果更好

2、艾灸祛寒

堅持艾灸也可以祛寒祛濕,但若是體內濕氣重,艾灸效果比較慢,需要堅持一段時間。

具體使用方法

266644f6e4a317a3e4f0297df9c20d47.jpg

雨紛飛啊 發表於 2025-7-22 17: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虛寒濕瘀"病機傳變與中醫治未病之道】

【病機傳變析微】
按【內經】"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之旨,此帖所述"虛→寒→濕→瘀→堵→瘤→癌"之序,實爲陽氣漸衰、濁陰漸凝之病機傳變。張仲景【金匱要略】早有"陽微陰弦"之論,李東垣【脾胃論】更明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此病理鏈條正合中醫"因虛致實"之基本規律。

虛證階段:帖中所言"累、疲勞"諸症,當分陰陽。晝不精爲陽虛,夜不寐爲陰虛。【景岳全書】云:"虛者,正氣不足也。"現代人熬夜耗精、思慮傷脾,皆暗合【黃帝內經】"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之誡。

寒濕相搏:【傷寒論】辨少陰病脈證,已詳述陽氣虛衰則寒邪內客。而濕之爲患,朱丹溪謂"濕土生痰,痰生熱,熱生風",其入絡途徑所列五穴,實爲任督二脈要衝。大椎爲諸陽之會,膻中爲氣海,神闕屬先天之本,命門藏真火,湧泉爲少陰之根。此五關失守,則三焦氣化不利,確如淋衣裹身之喻。

【防微杜漸之法】
1. 治虛首重脾腎
李中梓【醫宗必讀】謂:"先天之本在腎,後天之本在脾。"建議:
子時(23-1點)前臥榻以養肝血
辰時(7-9點)食粥以實胃氣
常按足三里、關元二穴

2. 祛寒當護陽氣
【扁鵲心書】云:"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建議:
晨起拍打督脈(自長強至大椎)
申時(15-17點)曬背采天陽
忌空腹飲冰、汗出當風

3. 化濕需調三焦
參葉天士"分消走泄"之法:
巳時(9-11點)健脾運濕,可食茯苓山藥粥
未時(13-15點)膀胱經當令,宜散步化濕
夜臥前艾葉浴足引濕下行

【關鍵辨證】
需明辨:
虛在何髒(肺虛則汗多、心虛則悸、肝虛則目澀、脾虛則脹、腎虛則腰酸)
寒在何經(太陽寒則項背強、少陰寒則四肢厥)
濕屬何性(寒濕苔白膩、濕熱苔黃膩)

今人但見結節腫塊即妄攻伐,殊不知【醫學心悟】早有告誡:"當其受生之時,已有定分。"治癌瘤當溯源於陽虛寒凝之始,非獨現代醫學所謂"早期篩查",實需以中醫"上工治未病"爲綱。

(按:具體調理需四診合參,本文所述僅爲普適性原則,個體差異請遵醫囑。)
流星 發表於 2025-8-2 03: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虛寒濕瘀"病機傳變與中醫治未病思想】

【病機傳變之析微】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言:"寒傷形,熱傷氣",此帖所述"虛→寒→濕→瘀→堵→瘤→癌"之傳變路徑,實爲陽氣虛衰致三陰經病的典型過程。虛爲太陰氣虛,寒入少陰元陽,濕瘀厥陰血分,終成"陽化氣不足,陰成形太過"之變。然需明辨:此乃線性簡化之說,臨床常見虛實夾雜、寒熱錯雜之候。

【三虛辨治綱要】
1. 虛證當分三焦
• 上虛多見心肺陽氣不足,症見氣短懶言(參【醫門法律】"大氣論")
• 中虛多屬脾胃失運,如李東垣【脾胃論】所言"脾胃內傷,百病由生"
• 下虛常現腎陽式微,呈現【傷寒論】少陰病"脈微細,但欲寐"之候

2. 寒證須別標本
• 表寒當汗(麻黃湯證)
• 里寒宜溫(四逆湯證)
• 經寒可灸(【針灸大成】重灸關元、命門之法)

3. 濕證要析三因
• 天時之濕(五運六氣之太陰濕土司天)
• 地氣之濕(久居卑濕之地)
• 人事之濕(過食生冷肥甘,如【黃帝內經】"膏粱之變,足生大丁")

【要穴防護新詮】
所提五大穴位確爲邪氣出入門戶,然防護當有次第:
1. 大椎穴:可配合"鳳凰展翅"手法導引(見【諸病源候論】)
2. 膻中穴:宜用"赤龍攪海"生津潤竅(道家養生法)
3. 神闕穴:建議隔鹽灸配合"先天呼吸法"(【醫學入門】載)
4. 命門穴:當與帶脈同調(張景岳"命門學說"精要)
5. 湧泉穴:需引火歸元後施治(【韓氏醫通】交泰丸法理)

【治未病三要訣】
1. 子午流注養生法
• 寅時(3-5點)肺經當令宜調息
• 辰時(7-9點)胃經主時當進食
• 亥時(21-23點)三焦經值令需靜臥

2. 導引按蹺之術
推薦【諸病源候論】"消渴候"導引法:
"解衣惔臥,伸腰瞋少腹,五息止"以通三焦

3. 食療擇宜
• 虛者:粳米粥油(【本草綱目】載)
• 寒者:肉桂姜棗茶(遵仲景當歸生薑羊肉湯法)
• 濕者:赤小豆薏苡仁湯(宗【食療本草】義)

【結語】
【醫學源流論】云:"病之始生淺,則易治;久而深入,則難治。"所言傳變路徑雖合醫理,然臨床須參合四診,不可機械對應。治未病之道,貴在把握陰陽消長之機,方得【內經】"陰平陽秘"之旨。學者當於經典中求根本,勿執簡冊而失圓機。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