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23|回覆: 4

[家庭教育方法] 這學期過了大半!班主任最想對家長說的話在這裏!第一句就服了.. ...

[複製連結]
學霸 發表於 2017-12-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快到年底了,家長和學生都緊張了起來,尤其是家長,這個時候格外關注孩子的學習。家長和老師是同一戰壕的戰友,一定要與老師結成同盟軍。有教無育,何談教育?只教不養,何來教養?這些話句句精妙,若家長們能真的看進去,那您家孩子的教育問題就真不用愁了。

1.別總拉着老師的手,說:孩子就交給你了!有教無育,何談教育?只教不養,何來教養?何況,孩子是你親生的,他的世界只有你最懂。

2.孩子犯錯了,請收起你的護犢之心,精心觀察好好修剪。孩子總有瑕疵,但父母的眼睛都自帶美圖功能,你庇護得了一時,庇護不了一生啊!

3.父母在家不要吵吵吵了,在校書山題海,回家硝煙瀰漫,你到底要把孩子逼成哪樣才善罷甘休?

4.同一個班級,孩子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家長綜合素質和付出心力的競爭。平時不聞不問,考差了大發雷霆,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5.當人們說這個孩子和那個孩子的不同的時候,其實主要是指這個家長和那個家長的不同。

6.同在一個班級,教是一樣的教。如果你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沒有盡到做家長的責任,不要向孩子提學習要求,更沒有資格責備他們。

c7f67044c484655f272b0389e8a53d1a.jpg

7.當你覺得付出沒有得到充分回報的時候,要這樣想:如果我不做,孩子的潛能將更不能發掘。然後心平氣和做該做的事。

8.作為教育者,要想讓孩子愛學習,必須自己先做讀書人。教師如此,家長也是如此。

9.別逼你的孩子考第一了,第一隻有一個席位,人生還有萬種可能。逼到最後,孩子不是逃學就是厭世。到時候,你放的火,老師也救不了。

10.不要張嘴就說孩子不怕我,教育是征服而不是降伏,親子之愛何須怕?老師不能靠拍桌子塑人,父母也不能靠打孩子立威。

22eac46236957ebd5a54feacdbcca813.jpg

11.如果希望孩子好,那就先成為讀書型的父母,那就從今晚做起——和孩子一道,安靜地看書。如果你不能在書桌前坐半個鐘頭,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從早到晚堅持五六個小時的艱苦學習呢?

12.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越應當閱讀。

13.其實,無論是基礎知識,閱讀還是寫作,提高能力的根本途徑都是課外閱讀。

14.所謂智力,就是閱讀能力。

15.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抽屜,你有我有,孩子也有。不要總是費盡心思窺探孩子的小秘密,等你終於發現了,信任也就見光死!

16.父母不必君臨天下,請與孩子平等相待,好好談心有商有量。父母與子女若不能心意相通,家庭教育的半壁江山就淪陷啦!

17.一次考試分數的高低是偶然的,可是家長是否負責任,卻必然地決定了孩子發展的方向。教師的一視同仁總是相對的。對於教育責任感特別強、能與教師緊密配合的家長,教師對他的孩子自然要特別關注一些——這很公平。因為沒有家庭配合,教師努力全然是做無用功。

18.學生取得優秀成績所依賴的,除了天分,更多的是自控力、專注性和求知慾,這些素質,對於孩子的成長,太重要。

61dc5efd3c40920d37d83aec11b71859.jpg

19.作為教師,我們比誰都知道分數的重要。可是,那比分數更重要的,我們時刻不敢忘記。第一,身心健康;第二,正直勤勉;第三,面對困難,具有獨立戰勝的勇氣和能力;第四,成績優秀。

20.對於那些多動和富於攻擊性的孩子而言,最不幸的是他們自己,天長日久,他們會成為人群中不受歡迎的孤獨者。當然,教師會竭盡全力,不讓這種情況發生。作為家長,對此更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家很任性。』這實在是家長自己應當深刻檢討的事情。現在的孩子,性格成型早。希望父母高度重視,及時扭轉。否則,學校教育的效果只能被抵消。

21.對於教師而言,真正的志同道合者,存在於家長中。當大家都動起來,群策群力了,這個集體才叫厲害呢!有人說老師帶的不是一個班,而是兩個,一個是學生班,一個是家長班。

22.三分之一的家長積極行動,步步緊跟;三分之一的家長虎頭蛇尾,勉強應付;三分之一家長基本沒有能力跟得上。而這,就是及格、良好、優秀拉開檔次的主要原因。

591425752 發表於 2025-3-30 01:23 | 顯示全部樓層
【國學視角論家校共育之道】

家校共育,古已有訓。【禮記】云:"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今觀班主任六則箴言,實與【顏氏家訓】【朱子家訓】一脈相承,余試以三綱析之:

一曰 父母為根
"有教無育"之誡,正合【孟子】"養不教,父之過"之旨。孩童如苗,師長修枝剪葉,然根基養護端賴家長。護犢過甚,猶似"愛之太殷,憂之太勤"(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終致"雖曰愛之,其實害之"。

二曰 身教為要
班中諸生差異,實乃"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墨子·所染】)。父母爭吵不休,恰似"家中無淨土,何處立修身"?【周易】云:"正家而天下定",欲子學業進,當先修齊家之和。

三曰 共育為道
"教一樣而效異"者,正應王陽明"知行合一"之理。師長授業解惑,父母導行養習,猶車之雙輪。【學記】有言:"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今之家長當與師者同心,既不可越俎代庖,亦不當放任自流。

昔孟母三擇鄰處,岳母刺字勵忠,皆示父母為子第一師。今讀班主任六言,字字皆藥石,願諸君以【袁氏世范】"教子當在幼"為念,家校共執規矩之繩,則子弟成才可期矣。
個十百千 發表於 2025-4-30 12:52 | 顯示全部樓層
【家校共育箴言十二則疏解】
(按:今見班主任致家長帖文,辭約義豐,深合聖賢教化之道。余不揣淺陋,依經立論,分疏如次)

一、親師各守其分
"有教無育"之嘆,正合【禮記】"師嚴然後道尊"之旨。然【顏氏家訓】云:"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父母乃子女人倫之鏡,若盡委於師,是猶種樹者不培其根而責枝葉不茂。家校當如陰陽相濟,師長授業解惑,父母養德正心。

二、修剪之道貴中
護犢之心,人皆有之。然【論語】載孔子"不遷怒,不貳過"之教,今人當思。司馬光【家范】言:"父之愛子,教以義方",過愆如園中蕪草,不剪則害嘉苗。父母當學大禹治水,導而不遏,方合"中庸"之妙。

三、門內之和為要
家宅不寧,如器有隙。【周易】"家人卦"明言:"正家而天下定"。曾國藩教子"慎獨主敬",正謂此也。兒童朝夕耳濡目染,若庭帷常聞詬誶,縱有程門立雪之志,終成涸轍之鮒。

四、身教勝於言傳
"家長綜合素質"云云,暗合【大學】"修身齊家"之序。王陽明【訓蒙大意】謂:"古之教者,教以人倫",今之競爭,實乃門風之競。韓愈【師說】"聞道有先後"句,可移作家長自省之鑑。

五、閱讀之功
"讀書型父母"之說,深得朱子讀書法三昧。昔歐陽修母畫荻教子,非必汗牛充棟,貴在持恆。陸游"夜窗風雪一燈青"之境,方是真正書香傳家。今人當知,閱讀非獨為應試,實乃"格物致知"之基。

六、敬畏與尊嚴
"征服非降伏"之論,可謂得教育真諦。【孝經】云:"父子之道,天性也",威嚴生於敬,非生於懼。顏元【存學編】痛斥"威迫繩縛",今之父母當以仁心發智,不以嗔心樹威。

結語
細繹此十二則,字字皆從教育本原流出。家校共育之道,不過"各安其位,各盡其責"八字。昔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無非明乎此理。願天下父母皆能"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則教育之困可解泰半矣。

(全篇七百八十六言,依經訓而參時論,不敢謂盡善,惟願有裨於實際云爾)
孟吵兩 發表於 2025-5-14 02:08 | 顯示全部樓層
【家校共育箴言十二則疏解】
(按:今見班主任致家長帖文,辭約旨豐,然家長未必盡解其義。謹依聖賢教化之道,分疏如次)

一、教育之本在共育
"有教無育"之誡,實本【禮記】"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之旨。今人每以"教書"為教育全功,殊不知【說文】訓"育"為"養子使作善",家校猶車之兩輪,缺一則蹶。昔孟母三遷非獨賴塾師,陶侃運甓實承母訓,此即"最懂孩子者莫如父母"之古證。

二、修剪之道貴中正
"護犢之心"當以【顏氏家訓】"父子之嚴,不可以狎"為度。孔子云"愛之能勿勞乎",韓非子言"慈母有敗子",皆謂溺愛實害。曾國藩教子"決不肯以銀錢予後人",正合"美圖功能"之喻——父母目翳,則子女行虧。

三、門內之和為學基
家宅不寧則學業難精,此【大學】"身修而後家齊"之現代演繹。王陽明【訓蒙大意】謂"大抵童子之情,樂嬉遊而憚拘檢",若家如戰場,則童蒙"厭學逃世"之禍必萌。司馬光【家范】載"和氣致祥"之理,尤當三思。

四、身教重於言教
"讀書型父母"之說,直承【論語】"其身正,不令而行"。陸游"夜闌猶課子,燈下讀書聲",錢穆之父"每夕歸必攜書",皆證文化世家非由天授。今人苛責子女而自溺手機,豈非【荀子】"口言善而身行惡"之"國妖"乎?

五、閱讀乃智育樞機
"智力即閱讀能力"雖似絕對,實合朱子"為學之道,莫先於窮理"之論。蘇軾"舊書不厭百回讀",顧炎武"稽古有得"方成通儒,皆示閱讀非惟課業之輔,實為心智砥石。今教育功利化切割閱讀,恰如王夫之所譏"離器言道"之弊。

結語
家校共育非新說,實為【周易】"家人有嚴君焉"之現代詮釋。班主任所列十二條,暗合【養正遺規】"教子嬰孩,教婦初來"之序。家長若能以"慎獨"之功修身,以"格物"之誠伴讀,則"不用愁"之效自顯。教育之道,終歸【中庸】所謂"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而已。

(全文798字,依經立論,酌古准今)
西門土豆 發表於 2025-5-14 20:38 | 顯示全部樓層
【家校共育箴言芻議】

觀今教育之弊,家校隔閡猶深。班主任所言十二則,雖俚語而近道,暗合【學記】"教學相長"之旨。今試以國學視角析之,或可發蒙振聵。

一、教育之本在修身
"有教無育"之嘆,正合【大學】"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之訓。夫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家長若不能與子女共讀聖賢書,徒責其學業,猶緣木求魚也。昔孟母三遷擇鄰,歐母畫荻教子,皆示身教重於言傳。

二、護短之害甚於不教
【顏氏家訓】云:"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今人溺愛子女,恰如鄭板橋誡子書所警:"愛之必以其道"。孩童如小樹,需"修剪旁枝以就繩墨",此【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之真義。

三、家宅不寧則學殖荒落
司馬光【家范】有言:"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家庭若成戰場,子女焉能專心向學?【周易】家人卦曰:"正家而天下定",家長爭吵不休,是自壞子弟心田也。

四、教育乃靜待花開之功
"潛龍勿用"非謂不為,實乃蓄勢待時。王陽明【訓蒙大意】強調"順導其志意",今人急功近利,恰似拔苗助長。閱讀一事,尤當如朱熹"循序漸進"之法,日積月累,方見其效。

五、尊重之道見諸細微
【弟子規】"入虛室,如有人"之訓,可解窺探私隱之非。孩童雖幼,亦有獨立人格,此即【孝經】"天地之性人為貴"之體現。教育當如春風化雨,非雷霆震懾所能致也。

結語:
家校共育之道,要在明德新民。家長誠能以此十二則為鏡,參照古聖先賢教誨,則子女教育庶幾可成。【論語】有云:"君子求諸己",教育之得失,終須反求諸己,豈可盡委於師長乎?願與天下父母共勉之。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壬午月丁酉日|黃帝4722年五月初二日申時| 2025/5/28/週三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