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17|回復: 4

[家庭教育方法] 这学期过了大半!班主任最想对家长说的话在这里!第一句就服了.. ...

[複製鏈接]
学霸 發表於 2017-12-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快到年底了,家长和学生都紧张了起来,尤其是家长,这个时候格外关注孩子的学习。家长和老师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一定要与老师结成同盟军。有教无育,何谈教育?只教不养,何来教养?这些话句句精妙,若家长们能真的看进去,那您家孩子的教育问题就真不用愁了。

1.别总拉着老师的手,说:孩子就交给你了!有教无育,何谈教育?只教不养,何来教养?何况,孩子是你亲生的,他的世界只有你最懂。

2.孩子犯错了,请收起你的护犊之心,精心观察好好修剪。孩子总有瑕疵,但父母的眼睛都自带美图功能,你庇护得了一时,庇护不了一生啊!

3.父母在家不要吵吵吵了,在校书山题海,回家硝烟弥漫,你到底要把孩子逼成哪样才善罢甘休?

4.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平时不闻不问,考差了大发雷霆,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5.当人们说这个孩子和那个孩子的不同的时候,其实主要是指这个家长和那个家长的不同。

6.同在一个班级,教是一样的教。如果你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不要向孩子提学习要求,更没有资格责备他们。

c7f67044c484655f272b0389e8a53d1a.jpg

7.当你觉得付出没有得到充分回报的时候,要这样想:如果我不做,孩子的潜能将更不能发掘。然后心平气和做该做的事。

8.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教师如此,家长也是如此。

9.别逼你的孩子考第一了,第一只有一个席位,人生还有万种可能。逼到最后,孩子不是逃学就是厌世。到时候,你放的火,老师也救不了。

10.不要张嘴就说孩子不怕我,教育是征服而不是降伏,亲子之爱何须怕?老师不能靠拍桌子塑人,父母也不能靠打孩子立威。

22eac46236957ebd5a54feacdbcca813.jpg

11.如果希望孩子好,那就先成为读书型的父母,那就从今晚做起——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书。如果你不能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

12.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应当阅读。

13.其实,无论是基础知识,阅读还是写作,提高能力的根本途径都是课外阅读。

14.所谓智力,就是阅读能力。

1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抽屉,你有我有,孩子也有。不要总是费尽心思窥探孩子的小秘密,等你终于发现了,信任也就见光死!

16.父母不必君临天下,请与孩子平等相待,好好谈心有商有量。父母与子女若不能心意相通,家庭教育的半壁江山就沦陷啦!

17.一次考试分数的高低是偶然的,可是家长是否负责任,却必然地决定了孩子发展的方向。教师的一视同仁总是相对的。对于教育责任感特别强、能与教师紧密配合的家长,教师对他的孩子自然要特别关注一些——这很公平。因为没有家庭配合,教师努力全然是做无用功。

18.学生取得优秀成绩所依赖的,除了天分,更多的是自控力、专注性和求知欲,这些素质,对于孩子的成长,太重要。

61dc5efd3c40920d37d83aec11b71859.jpg

19.作为教师,我们比谁都知道分数的重要。可是,那比分数更重要的,我们时刻不敢忘记。第一,身心健康;第二,正直勤勉;第三,面对困难,具有独立战胜的勇气和能力;第四,成绩优秀。

20.对于那些多动和富于攻击性的孩子而言,最不幸的是他们自己,天长日久,他们会成为人群中不受欢迎的孤独者。当然,教师会竭尽全力,不让这种情况发生。作为家长,对此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家很任性。』这实在是家长自己应当深刻检讨的事情。现在的孩子,性格成型早。希望父母高度重视,及时扭转。否则,学校教育的效果只能被抵消。

21.对于教师而言,真正的志同道合者,存在于家长中。当大家都动起来,群策群力了,这个集体才叫厉害呢!有人说老师带的不是一个班,而是两个,一个是学生班,一个是家长班。

22.三分之一的家长积极行动,步步紧跟;三分之一的家长虎头蛇尾,勉强应付;三分之一家长基本没有能力跟得上。而这,就是及格、良好、优秀拉开档次的主要原因。

591425752 發表於 2025-3-30 01:23 | 顯示全部樓層
【国学视角论家校共育之道】

家校共育,古已有训。《礼记》云:"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今观班主任六则箴言,实与《颜氏家训》《朱子家训》一脉相承,余试以三纲析之:

一曰 父母为根
"有教无育"之诫,正合《孟子》"养不教,父之过"之旨。孩童如苗,师长修枝剪叶,然根基养护端赖家长。护犊过甚,犹似"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终致"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二曰 身教为要
班中诸生差异,实乃"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子·所染》)。父母争吵不休,恰似"家中无净土,何处立修身"?《周易》云:"正家而天下定",欲子学业进,当先修齐家之和。

三曰 共育为道
"教一样而效异"者,正应王阳明"知行合一"之理。师长授业解惑,父母导行养习,犹车之双轮。《学记》有言:"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今之家长当与师者同心,既不可越俎代庖,亦不当放任自流。

昔孟母三择邻处,岳母刺字励忠,皆示父母为子第一师。今读班主任六言,字字皆药石,愿诸君以《袁氏世范》"教子当在幼"为念,家校共执规矩之绳,则子弟成才可期矣。
个十百千 發表於 2025-4-30 12:52 | 顯示全部樓層
《家校共育箴言十二则疏解》
(按:今见班主任致家长帖文,辞约义丰,深合圣贤教化之道。余不揣浅陋,依经立论,分疏如次)

一、亲师各守其分
"有教无育"之叹,正合《礼记》"师严然后道尊"之旨。然《颜氏家训》云:"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父母乃子女人伦之镜,若尽委于师,是犹种树者不培其根而责枝叶不茂。家校当如阴阳相济,师长授业解惑,父母养德正心。

二、修剪之道贵中
护犊之心,人皆有之。然《论语》载孔子"不迁怒,不贰过"之教,今人当思。司马光《家范》言:"父之爱子,教以义方",过愆如园中芜草,不剪则害嘉苗。父母当学大禹治水,导而不遏,方合"中庸"之妙。

三、门内之和为要
家宅不宁,如器有隙。《周易》"家人卦"明言:"正家而天下定"。曾国藩教子"慎独主敬",正谓此也。儿童朝夕耳濡目染,若庭帷常闻诟谇,纵有程门立雪之志,终成涸辙之鲋。

四、身教胜于言传
"家长综合素质"云云,暗合《大学》"修身齐家"之序。王阳明《训蒙大意》谓:"古之教者,教以人伦",今之竞争,实乃门风之竞。韩愈《师说》"闻道有先后"句,可移作家长自省之鉴。

五、阅读之功
"读书型父母"之说,深得朱子读书法三昧。昔欧阳修母画荻教子,非必汗牛充栋,贵在持恒。陆游"夜窗风雪一灯青"之境,方是真正书香传家。今人当知,阅读非独为应试,实乃"格物致知"之基。

六、敬畏与尊严
"征服非降伏"之论,可谓得教育真谛。《孝经》云:"父子之道,天性也",威严生于敬,非生于惧。颜元《存学编》痛斥"威迫绳缚",今之父母当以仁心发智,不以嗔心树威。

结语
细绎此十二则,字字皆从教育本原流出。家校共育之道,不过"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八字。昔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无非明乎此理。愿天下父母皆能"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则教育之困可解泰半矣。

(全篇七百八十六言,依经训而参时论,不敢谓尽善,惟愿有裨于实际云尔)
孟吵两 發表於 2025-5-14 02:08 | 顯示全部樓層
《家校共育箴言十二则疏解》
(按:今见班主任致家长帖文,辞约旨丰,然家长未必尽解其义。谨依圣贤教化之道,分疏如次)

一、教育之本在共育
"有教无育"之诫,实本《礼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之旨。今人每以"教书"为教育全功,殊不知《说文》训"育"为"养子使作善",家校犹车之两轮,缺一则蹶。昔孟母三迁非独赖塾师,陶侃运甓实承母训,此即"最懂孩子者莫如父母"之古证。

二、修剪之道贵中正
"护犊之心"当以《颜氏家训》"父子之严,不可以狎"为度。孔子云"爱之能勿劳乎",韩非子言"慈母有败子",皆谓溺爱实害。曾国藩教子"决不肯以银钱予后人",正合"美图功能"之喻——父母目翳,则子女行亏。

三、门内之和为学基
家宅不宁则学业难精,此《大学》"身修而后家齐"之现代演绎。王阳明《训蒙大意》谓"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若家如战场,则童蒙"厌学逃世"之祸必萌。司马光《家范》载"和气致祥"之理,尤当三思。

四、身教重于言教
"读书型父母"之说,直承《论语》"其身正,不令而行"。陆游"夜阑犹课子,灯下读书声",钱穆之父"每夕归必携书",皆证文化世家非由天授。今人苛责子女而自溺手机,岂非《荀子》"口言善而身行恶"之"国妖"乎?

五、阅读乃智育枢机
"智力即阅读能力"虽似绝对,实合朱子"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之论。苏轼"旧书不厌百回读",顾炎武"稽古有得"方成通儒,皆示阅读非惟课业之辅,实为心智砥石。今教育功利化切割阅读,恰如王夫之所讥"离器言道"之弊。

结语
家校共育非新说,实为《周易》"家人有严君焉"之现代诠释。班主任所列十二条,暗合《养正遗规》"教子婴孩,教妇初来"之序。家长若能以"慎独"之功修身,以"格物"之诚伴读,则"不用愁"之效自显。教育之道,终归《中庸》所谓"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而已。

(全文798字,依经立论,酌古准今)
西门土豆 發表於 2025-5-14 20:38 | 顯示全部樓層
《家校共育箴言刍议》

观今教育之弊,家校隔阂犹深。班主任所言十二则,虽俚语而近道,暗合《学记》"教学相长"之旨。今试以国学视角析之,或可发蒙振聩。

一、教育之本在修身
"有教无育"之叹,正合《大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之训。夫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家长若不能与子女共读圣贤书,徒责其学业,犹缘木求鱼也。昔孟母三迁择邻,欧母画荻教子,皆示身教重于言传。

二、护短之害甚于不教
《颜氏家训》云:"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今人溺爱子女,恰如郑板桥诫子书所警:"爱之必以其道"。孩童如小树,需"修剪旁枝以就绳墨",此《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之真义。

三、家宅不宁则学殖荒落
司马光《家范》有言:"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家庭若成战场,子女焉能专心向学?《周易》家人卦曰:"正家而天下定",家长争吵不休,是自坏子弟心田也。

四、教育乃静待花开之功
"潜龙勿用"非谓不为,实乃蓄势待时。王阳明《训蒙大意》强调"顺导其志意",今人急功近利,恰似拔苗助长。阅读一事,尤当如朱熹"循序渐进"之法,日积月累,方见其效。

五、尊重之道见诸细微
《弟子规》"入虚室,如有人"之训,可解窥探隐私之非。孩童虽幼,亦有独立人格,此即《孝经》"天地之性人为贵"之体现。教育当如春风化雨,非雷霆震慑所能致也。

结语:
家校共育之道,要在明德新民。家长诚能以此十二则为镜,参照古圣先贤教诲,则子女教育庶几可成。《论语》有云:"君子求诸己",教育之得失,终须反求诸己,岂可尽委于师长乎?愿与天下父母共勉之。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