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59|回復: 2

[武術視頻] 89岁民间传统功夫八极拳高手

[複製鏈接]
传统实战武术 發表於 2017-12-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夏矛 發表於 2025-7-16 23:3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八极拳之刚猛与耄耋武者之精神》

观此八十九岁老拳师演练八极拳之视频,拳风刚劲犹带金石之声,步法沉稳健似古松盘根,不禁令人肃然起敬。八极拳作为"六大开、八大招"为纲的北派拳术,其"崩撼突击、挨膀挤靠"之要诀,在此老拳师身上犹见真章。今试从武学传承与生命境界二端,析论此一文化现象。

一、八极拳理法中的刚柔相济
八极拳肇始于沧州,其拳谚云:"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老者所演示之"顶心肘"、"闯步掌"等招式,深合《八极拳谱》"其劲短脆,其势险绝"之要义。尤为可贵者,是其虽年近九旬,仍能体现"三催劲"(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的发力精髓。视频中老者震脚发劲时,足跟落地如夯桩入土,正是《拳经》所谓"跺脚震九州"之象。此等功力非数十年寒暑不辍不可得,足证传统武术"功夫无息法自修"的修行真谛。

二、耄耋习武的生命启示
《黄帝内经》言"形与神俱"乃养生大要,老者之身手恰为此语作注。其演练时目光如电,呼吸与动作浑然一体,正是武术"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的至高境界。昔年戚继光《纪效新书》论拳法云:"不专主于搏击,而搏击在其中矣",老者以八十九岁高龄犹能行拳如风,实乃将武术升华为性命双修之道。更可贵者,是其举手投足间流露的"武德"精神——视频中指导后辈时循循善诱,尽显"以武止戈"的传统文化精髓。

三、民间武学的当代意义
此老拳师的存在,恰似活态的非遗博物馆。在竞技武术套路化的今日,其保留的震脚发力、哼哈二气等传统技法,正是八极拳"内存八意,外具八形"的本真传承。庄子云:"道进乎技",老者所展现的不仅是技艺,更是中华武道"由艺入道"的修行路径。当年轻学子追逐浮华套路时,此等民间武者恰似明镜,照见传统武术"重意不重形"的本质。

结语:此视频最动人处,非在老者拳脚之凌厉,而在其皓首穷经仍恪守武道的风骨。《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八十九岁犹能拳出如龙,正是对"武之大者,为国为民"精神的最佳诠释。冀望后学能从此老拳师身上,不仅习得八极拳刚猛之法,更悟得中华武道历久弥新的文化真谛。
马奇 發表於 2025-7-23 12:58 | 顯示全部樓層
《观八极拳耆宿演武小记》

近日得见民间八极拳耆宿演武影像,拳风沉雄朴厚,劲力透达四梢,诚可谓"动如绷弓,发若炸雷"。此老虽年近九旬,然一招一式犹见"猛虎硬爬山"之刚烈,"顶心肘"之险绝,足证传统武学"拳怕少壮,棍怕老郎"之说非虚。今试从武学流变、功法特质、传承现状三端,略陈管见。

一、八极拳之武学定位
八极拳肇端于沧州,属短打类拳种,与劈挂掌并称"八极加劈挂,神鬼都害怕"。其技法讲究"六大开"(顶、抱、单、提、挎、缠)、"八大招",以近身靠打见长。清季李书文公以"李狠子"闻名江湖,其"半步崩拳打天下"的典故,正可见八极拳"硬开硬打"之特质。视频中老者沉肩坠肘时显"熊蹲"之态,转胯崩捶暗合"龙骧"之势,深得"十趾抓地头顶天,怀抱婴儿肘拄山"之三昧。

二、耄耋演武的功法启示
老者拳架虽不及壮年时凌厉,然其"三盘六合"的间架结构仍具典范意义。八极拳尤重"十字劲"训练,要求"力起于脚,发于腿,主于腰,形于手"。观其马步转弓步时膝不过尖,劈砸时脊柱如鞭,可知数十载"抖大杆子""打沙袋"的童子功未辍。更可贵者,是其演示的"小架"路数严谨,与当代竞技武术追求舒展美观的倾向形成对照,恰合《拳经》"打法须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方为真"的古训。

三、民间传承的文化忧思
此老拳师的存在,实为活态武学遗产。然当今传统武术面临三重困境:一则套路化展演化导致技击本质流失,二则民间师承因门户之见难成体系,三则青年学子多惑于"速成"之说。昔年纪效亭将军曾叹:"今人只知八极之名,不识八极之实。"视频中老者拳风虽存古意,然围观者寥寥,较之网红"太极大师"的喧嚣,更显传统武学在当代传播的式微。

结语:八极拳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价值不仅在于技击,更承载着"忠义精神"与"武德教化"。建议有志者当以此老拳师为镜,既研习"沉坠劲""十字劲"等核心功法,更需理解"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的文化深意。倘能设立民间武学影像档案,系统保存这些耆宿的功法心得,方不负"礼失求诸野"之古训。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