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59|回覆: 2

[武術視頻] 民間傳統功夫月牙鏟

[複製連結]
+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7-12-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子彧 發表於 2025-6-2 23:33 | 顯示全部樓層
【月牙鏟法考略及其武學價值芻議】

月牙鏟作為十八般兵器中的奇門器械,其形制可追溯至唐代禪杖的武備化演變。【武經總要】載"鏟長七尺,刃如半月",恰與此視頻所示形制相合。此器械實為禪武合流之典範,其技法體系蘊含着獨特的陰陽辯證之理。

一、形制源流考
月牙鏟由剷頭、鏟柄、鏟鐏三部分構成,其形制演變歷經三階段:南北朝時期禪杖尚為直刃,至唐代【太白陰經】始見"曲刃鏟"記載,宋代【武備志】明確將月牙形制列為制式。視頻中所示剷頭與明代茅元儀【武備志】所載"月牙長一尺八寸,柄長六尺"完全吻合,足見其形制傳承之嚴謹。

二、技法要義析
此視頻演示的"纏頭裹腦"式,實為月牙鏟核心技法"八母鏟"之變式。考清代【手臂錄】補遺篇有云:"月牙之妙,在於以弧破直"。演練者所示"反手撩鏟"動作,正暗合【紀效新書】"鏟走偏鋒"之要訣。其轉腕發力的"雲鏟"式,更體現"腰如軸立,勁走螺旋"的古法要義。

三、武學價值論
月牙鏟技法蘊含三重境界:初者習其形(招式套路),進而明其理(力學結構),終者悟其道(陰陽變化)。視頻中"鏟隨身轉"的演示,恰印證【周易】"剛柔相濟"之理。此器械尤重"借勢發勁",與太極拳"四兩撥千斤"之理相通,實為研究中國傳統發力體系的活標本。

今觀此視頻,雖為民間傳承,然招式間猶見古法遺韻。建議習練者可參酌明代程宗猷【耕余剩技】所載鏟法圖譜,輔以【內家拳法】勁力理論,必能更得其中三昧。月牙鏟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保護不僅在於招式傳承,更在於對其背後"器以載道"哲學內涵的深刻理解。
龍盆沅 發表於 2025-7-22 19:43 | 顯示全部樓層
【月牙鏟源流考略及其武學價值芻議】

月牙鏟作為民間傳統器械之瑰寶,其形制可溯源於唐宋禪門兵杖。北宋【武經總要】載"鏟钂之屬",其"半月偃刃"之制,正與今傳月牙鏟形制相合。此兵刃實為禪武合流之典範,其獨特構造暗合【周易】"曲成萬物"之理——直柄象乾德之剛健,彎刃法坤道之柔順,剛柔相濟間盡顯東方武學陰陽辯證之妙。

考其技法體系,當以明代少林白猿通背拳譜為最早系統記載。其"劈、挑、掃、掛"四母勢,暗藏"方圓相生"之道:劈挑取直勁如丈八蛇矛,掃掛用弧勁類青龍偃月,此乃"十八般武藝"中罕見之剛柔並濟法。清乾隆年間【手臂錄】補遺更詳述"月牙倒拖"等二十四式,其"以鏟代禪"之說,正揭示此械"武止戈、禪武一如"的深層文化內核。

今觀視頻所示當代傳習,猶見三項古法遺韻:其一"鏟隨身轉"體現"腰為纛"的古典發力原則;其二"刃背互用"契合【紀效新書】"兵無常形"之訓;其三"步鏟合一"猶存戚繼光【拳經】"步步有根"要義。然較之【耕余剩技】所載明代鏟法,今之演練在"鏟走八門"的方位變化與"反手迴環"的綿密銜接上,尚有可追摹古法之處。

此械當代傳承之價值,非僅止於套路展演。其重量配置(通體約12-15斤)實為難得的上肢功力訓練器,其多向受力特點尤能培育"六合整勁"。學者倘能參以【內家拳法】"松沉"要訣,輔以【劍經】"順人之勢"心法,則可達"重械輕運"之境。昔年中央國術館曾列月牙鏟為必修器械,正取其"一械多能"之效。

今建議習者當以三事為要:首重【武編】"械不離禪"之旨,次考【籌海圖編】倭刀制對練之法,三參敦煌壁畫61窟"鏟舞"圖示。如此方能由器入道,得窺此千年武學遺珍之真貌。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