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33|回復: 1

[傅山大红门] 火棘

[複製鏈接]
武林高手 發表於 2017-12-7 15: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0514f52122d9a53334e8919d43bb9bc4.jpg

大红门〖中医药学〗331
     我在治疗尿毒症,桥本氏病,乙肝患者中最多的还是叮咛患者要注意饮食,休息和精神心理的配合治疗。不在意这些复发的有几例,说了很多听不进去的不是少数人。像尿毒症患者,治疗到痊愈不是一年可以做到的,这个时间长,调理不好恶化很快,因为无知得了这个病,不再因为无知送了性命。所以,饮食,心理,休息都要加强配合才能好了。我接过很多例乙肝患者,面诊时患者表示不能按照我的要求要求饮食,休息配合治疗,他们说要养家糊口,必须去做苦力活!一年还要吃上万的西药费用也要出力打工挣钱。
其实,我想说:病情恶化了,什么都没有!
看看身边的弟子认真的做记录,我也就不说了,但是,这样的我也不接治,治也治不好!
    生病忌口,主要是指患病过程中的饮食禁忌,目的是为了减轻病情,帮助康复。可分为一般性忌口、因病忌口、因症忌口、因药忌口等。
1、一般性忌口。病中多脾胃运化减弱,因此,应忌难以消化的生冷硬食。
2、因病忌口。如哮喘病人忌发物;失眠病人忌饮浓茶,忌晚餐过饱;消化道疾病患者忌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忌食生冷。
3、因病忌口。针对出血病人,应忌食温燥食物;水肿病人,应忌重咸味。
4、因症忌口。病人服用药物时,必须忌食对所服之药产生不良影响的某些食物,具体禁忌应药而异。
生病后忌口,一般人会认为,生病后就可以不用忌口了,于是又开始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结果使疾病复发。其实,生病后也应忌口。病后邪去正伤,往往需要靠饮食调整使机体渐渐康复,且大多数疾病的复发,也与饮食不当有关。一般而言,病后的进食,宜以流质、半流质、软食、硬食而循序渐进,忌病后大鱼大肉。
        今天我们学习中药材~~~~~火蕀,别名:救兵粮、救军粮、救命粮、火把果、红子、赤阳子。
火棘的功效
  性味:甘、酸,平。
功能主治~~果:消积止痢,活血止血。用于消化不良,肠炎,痢疾,小儿疳积,崩漏,白带,产后腹痛。
   根:清热凉血。用于虚痨骨蒸潮热,肝炎,跌打损伤,筋骨疼痛,腰痛,崩漏,白带,月经不调,吐血,便血。
   叶:清热解毒。外敷治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果:1两。根:0.5~1两。叶:外用适量。
非我族类 發表於 2025-7-13 19:1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火棘药性与疾病调养之道》
(依《黄帝内经》"治未病"之理,阐发医药相须之要)

火棘一物,载于《本草纲目拾遗》,其性甘酸平和,恰合"中和之道"。今观大红门道友所述尿毒、乙肝诸症调治之难,深感"上工治未病"之诫,当以药食同源为本,火棘之用正可为此类顽疾调养开一法门。

一、火棘药性探微
火棘别名"救兵粮",已昭示其扶正固本之效。其果味酸甘,得木火之气,《神农本草经》谓"酸入肝,甘入脾",故能调和肝脾:
果实消积活血,正合"肝主疏泄"之机,对乙肝患者胁痛、腹胀诸症,可辅佐疏肝健脾;
根性凉而入血分,可清虚劳骨蒸,对尿毒症之阴虚潮热,配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尤妙;
叶外敷解毒,暗合"火郁发之"之理,对糖尿病足等并发症疮疡,可作外治辅佐。

二、忌口养正之要
道友所叹患者"为谋生计而轻性命",实乃舍本逐末。《素问·藏气法时论》明言:"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今以火棘为例,阐忌口三要:
1. 因病施忌:乙肝属"胁痛"范畴,当忌辛热助火之物。火棘果配薏苡仁粥,既避肥甘厚味伤脾,又取"酸甘化阴"之效。
2. 因证选食:尿毒症见水肿者,火棘根煎水代茶,佐以冬瓜皮,既避咸味伤肾,又取"淡渗利湿"之功。
3. 因时调摄:病后康复期,以火棘果熬膏,合小米粥温服,遵"食养尽之"之训,忌骤进膏粱厚味。

三、医患相得之道
观道友所言"不接治"之憾,窃以为当效仲景"各承家技"之诚:
对劳碌患者,可授简便之法:火棘果晒干研末,晨起温水送服三钱,既免煎药之烦,又收健脾之效。
对忌口难持者,喻以"五运六气"之理:春宜火棘叶代茶清肝火,夏用鲜果止痢,秋取根皮润燥,冬以根酒温通,使调养合于四时。

火棘虽非起沉疴之猛药,然其"平和"之性,恰合慢性病"缓则治本"之需。昔张子和云:"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愿诸患者知饮食忌口乃"守神"之基,医者用药如用兵,火棘此类平和之品,正可作"安营扎寨"之资。

(按:火棘鲜果多食易生湿热,脾虚便溏者当慎;根皮外用宜配伍黄柏等分,免寒凉太过。此皆"阴阳相济"之微旨也。)
西门土豆 發表於 2025-7-15 02:2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火棘之药性与病后调摄之道》
(文/弘毅斋主)

观大红门道友所述医案,深感医者仁心与病患执念之矛盾,实为当今杏林之普遍困境。今借火棘一药为引,申明药食同源之理,以解"忌口"二字真谛。

一、火棘药性析微
火棘者,《滇南本草》谓之"救兵粮",其性甘酸平和,恰合"中和之道"。其果能消积止痢,根可凉血通络,叶擅清热解毒,一物而兼调三焦:
上焦取其叶之清轻,外敷疮疡以应"火郁发之";
中焦用其果之甘酸,醒脾开胃暗合"酸甘化阴";
下焦凭其根之沉降,治骨蒸潮热正应"壮水制火"。
此物尤妙在"消积"与"止血"并存,恰如《黄帝内经》"通因通用"之旨,于痢疾崩漏中见攻补之机。

二、病后调摄要义
道友所叹患者不遵医嘱之事,实关"治未病"之道。《伤寒论》早有"食复""劳复"之戒,今以三纲析之:
1. 脾胃为忌口之本
病中阳气式微,若恣食生冷,则如雪上加霜。火棘果治消化不良,正示人"五谷为养"之理。张仲景嘱服桂枝汤后啜热粥,即是借谷气助药力之典范。

2. 情志乃康复枢机
尿毒症等沉疴,非药石可独胜。观火棘别名"救命粮",昔年救饥荒而活人,今当救"心荒"而愈疾。《类经》云:"怒伤肝,思伤脾",患者若终日忧惧,纵有灵丹亦难奏效。

3. 作息合天地之道
"阳入于阴则寐",乙肝患者昼夜劳作,岂非逆天地之道?火棘根治虚劳潮热,正是纠偏之法。子午流注之理,当为患者详说。

三、医患共济之道
昔扁鹊立"六不治",其中"衣食不能适"者居其三。今观道友所言,当思:
对急功近利者,可喻以"伐木"之理:刀斧加身犹可生,若伤其根则萎顿;
对生计所迫者,当授以"见缝插针"之法:工间吞咽火棘果脯,胜于空腹服西药;
对执迷不悟者,不妨示以《千金要方》"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之训。

结语
火棘生于山野而能济世,其性平和不伤正气,恰似医者当持中守正。病后调摄非仅"不能吃什么",实乃"如何与天地共和谐"。愿诸道友以火棘为鉴,既疗身疾,更医心疴。

(全文共798字)

【注】文中药方用法需遵医嘱,本文仅作学术探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