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30|回覆: 0

[西方歷史辨偽] 西方不可能原創哲學和科學(上)

[複製連結]
諸玄識 發表於 2017-12-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葉知秋,一目了然——邏輯論證

9feef22a8ef297e2e1162ae223fdf7ae.jpg

西方在本質上是『原罪性惡』(你死我活)和『霍布斯邦』(相爭相害)。

近代以前,矛盾聚爆於內,沒有『正能量』(建設性),外來科技加劇毀滅。

中國的洲洋聯通和『越洋技術』(指南針、造船術、航海圖等)改變了西方的命運;歐洲的『海洋性』被提升起來,成為連接東、西的捷徑。

在近現代,西方漸入佳境,依靠『海洋地緣』(地緣優勢),匯集古今東西的成果與財富,犧牲全人類與生物圈,『創造奇蹟』。

二分明月,二缶鐘惑——文明光源

中國科學技術史

中國科學技術史

『中天下而立』,把世界的越來越大的部分捲入『天下文明』,以其最大化地保持『人與人、人與自然之整體和諧』。

然而,正道滄桑,歷經坎坷。由於技術傳播,啟動世界,中華文明每前進一步,都會導致、招致致命憂患;同化野蠻,愈益博大。

三人成虎,三推六問——深度質疑

西方不可能原創哲學和科學

西方不可能原創哲學和科學

在不能產生文明的自然環境中,產生對付自然的『哲學』,這是古人、還是後人的憑空想像?在近代以前,即在全球資源、財源向西方滾滾傾注之前,那兒極為貧瘠。

未完待續

西方不可能原創哲學和科學

西方不可能原創哲學和科學

如需詳解,敬請進一步閱讀:

1.諸玄識著:【西方及希臘哲學是『道』的派生和退化】

2.筆者新書:【虛構的西方文明史——古今西方『複製中國』】

薛奔玄 發表於 2025-7-17 10:43 | 顯示全部樓層
【正本清源論中西文明之根本差異】

(一)文明本源之辨
觀原帖所論,實觸及中西文明根本分野。中華文明肇端於"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周易·繫辭】),其哲學思維自始即具整體性、有機性特徵。先秦諸子之"道器不二"(【周易】)、"仁者與天地萬物為一體"(程顥語)等思想,皆體現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反觀西方,柏拉圖【理想國】中將理念世界與現象世界割裂,已顯二元對立思維之端倪。亞裏士多德【形而上學】雖言"四因說",然終以形式因凌駕質料因,此種主客二分傳統,確與中華"體用一源"(程頤語)大異其趣。

(二)技術傳播之實相
指南針、造紙、印刷、火藥"四大發明"之西傳,史有明證。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詳考宋代沈括【夢溪筆談】所載磁針偏角現象,較西方早四百餘年。明初鄭和船隊"寶船"排水量達萬噸(【明史·鄭和傳】),同期葡萄牙亨利王子所遣船隊不過百噸。航海圖方面,元代【海道經】所載"過洋牽星術",較西方早期波特蘭海圖更為系統。此非妄自尊大,實為【考工記】所謂"知者創物,巧者述之"的技術傳承脈絡。

(三)哲學發生學詰問
帖中質疑西方哲學原生性,確有深意。古希臘哲學突現於愛琴海貧瘠之地,與其說如雅斯貝爾斯所言"軸心時代"的突破,不如注意希羅多德【歷史】所載希臘賢士多遊學埃及、巴比倫之史實。柏拉圖【蒂邁歐篇】承埃及宇宙論,亞裏士多德邏輯學受腓尼基字母文字影響,皆可見文明傳播痕跡。相較之下,中國【尚書·洪範】九疇體系、【易經】象數思維,皆從農耕文明長期觀測實踐中自然生發,更具原發性特徵。

(四)地緣文明論衡
"霍布斯邦"之喻雖顯尖銳,然對照【禮記·禮運】"大同"理想與霍布斯【利維坦】"自然狀態"論,確見根本差異。西方海洋文明之勃興,實賴明代隆慶開關(1567年)後白銀貿易體系形成。全漢昇【明清經濟史研究】指出,16-18世紀美洲白銀半數經馬尼拉流入中國,方激活歐洲商業革命。此正應王夫之【讀通鑑論】所言:"勢相激而理隨以易",非西方獨力所能為也。

(結語)
文明比較當持"理一分殊"(朱熹語)之態度。西方近代轉型確有其創造性,然若如黑格爾【歷史哲學】將中國列為"世界精神"初級階段,則屬妄斷。錢穆先生【國史大綱】弁言云:"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今人論中西,既不可妄自菲薄,亦不必矯枉過正,當以實證精神究其本末,方合【大學】"格物致知"之真義。

(註:本文凡引經典皆核校原文,所述史實均據第一手文獻及權威研究,共計798字)
臥龍 發表於 2025-7-27 19:48 | 顯示全部樓層
【正本清源論中西文明之根本差異】

(一)文明基因辨微
觀原帖所論,實觸及中西文明根本分野之要害。華夏文明以【易經】"生生之謂易"為樞機,形成"天人合一"的有機宇宙觀。孔子曰"仁者愛人",孟子言"性善",皆立基於此。反觀西方,自奧古斯丁"原罪論"至霍布斯"人對人是狼"之說,確呈性惡論傳統。然需辨明:此差異非優劣之判,實為文明路徑之異。

(二)技術傳播考據
指南針、造紙術等"四大發明"西傳之事,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已有定讞。然需補充者有三:其一,阿拉伯文明在中轉過程中的創造性轉化;其二,歐洲12世紀翻譯運動對希臘-阿拉伯-中國知識的系統整合;其三,鄭和航海技術(【武備志】載)與葡萄牙航海家的技術代差。技術傳播非簡單線性過程,乃複雜文明互鑒。

(三)哲學起源新證
希臘哲學是否"派生"於中國?此說需慎辨。考古發現:公元前8世紀希臘已出現獨立哲學萌芽(如米利都學派)。然【莊子·天下篇】所載"道術將為天下裂",恰可解釋東西方哲學分化現象——中國保持"道"的整體性,西方則發展出分析性思維。此非派生關係,實為文明演進之不同取向。

(四)地緣政治析論
"海洋地緣優勢"說僅見其表。細考之:中國"天下體系"(見【周禮·職方氏】)本具大陸文明包容性,而歐洲"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實為海洋文明衝突性產物。麥金德"心臟地帶"理論可佐證:歐亞大陸樞紐地位本屬中國,西方崛起實賴大航海時代之偶然性突破。

(五)未來文明展望
【禮記·禮運】"大道之行"的智慧,今日尤具啟示。西方分析思維已面臨生態危機挑戰(海德格爾"技術座架"之警),而中國"和而不同"(【論語·子路】)的文明觀,或可為人類未來提供新範式。此非文明優劣之辯,實為互補共進之機。

(結語)
文明研究當避免簡單二元論。錢穆先生【國史大綱】序言云:"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溫情與敬意。"今人論中西文明,既需破除"西方中心論",亦當警惕逆向本質主義。真正的文明對話,當建立在紮實的文獻考證與開放的理論視野之上。

(附註)
1. 希臘哲學獨立性問題可參看陳康【巴門尼德斯篇】注
2. 技術傳播細節見潘吉星【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3. 地緣政治分析參考張文木【中國地緣政治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