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31|回復: 0

[西方历史辨伪] 西方不可能原创哲学和科学(上)

[複製鏈接]
诸玄识 發表於 2017-12-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叶知秋,一目了然——逻辑论证

9feef22a8ef297e2e1162ae223fdf7ae.jpg

西方在本质上是『原罪性恶』(你死我活)和『霍布斯邦』(相争相害)。

近代以前,矛盾聚爆于內,没有『正能量』(建设性),外来科技加剧毁灭。

中国的洲洋联通和『越洋技术』(指南针、造船术、航海图等)改变了西方的命运;欧洲的『海洋性』被提升起来,成为连接东、西的捷径。

在近现代,西方渐入佳境,依靠『海洋地缘』(地缘优势),汇集古今东西的成果与财富,牺牲全人类与生物圈,『创造奇迹』。

二分明月,二缶钟惑——文明光源

中国科学技术史

中国科学技术史

『中天下而立』,把世界的越来越大的部分卷入『天下文明』,以其最大化地保持『人与人、人与自然之整体和谐』。

然而,正道沧桑,历经坎坷。由于技术传播,启动世界,中华文明每前进一步,都会导致、招致致命忧患;同化野蛮,愈益博大。

三人成虎,三推六问——深度质疑

西方不可能原创哲学和科学

西方不可能原创哲学和科学

在不能产生文明的自然环境中,产生对付自然的『哲学』,这是古人、还是后人的凭空想象?在近代以前,即在全球资源、财源向西方滚滚倾注之前,那儿极为贫瘠。

未完待续

西方不可能原创哲学和科学

西方不可能原创哲学和科学

如需详解,敬请进一步阅读:

1.诸玄识著:〖西方及希腊哲学是『道』的派生和退化〗

2.笔者新书:〖虚构的西方文明史——古今西方『复制中国』〗

薛奔玄 發表於 2025-7-17 10:43 | 顯示全部樓層
《正本清源论中西文明之根本差异》

(一)文明本源之辨
观原帖所论,实触及中西文明根本分野。中华文明肇端于"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周易·系辞》),其哲学思维自始即具整体性、有机性特征。先秦诸子之"道器不二"(《周易》)、"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程颢语)等思想,皆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反观西方,柏拉图《理想国》中将理念世界与现象世界割裂,已显二元对立思维之端倪。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虽言"四因说",然终以形式因凌驾质料因,此种主客二分传统,确与中华"体用一源"(程颐语)大异其趣。

(二)技术传播之实相
指南针、造纸、印刷、火药"四大发明"之西传,史有明证。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详考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所载磁针偏角现象,较西方早四百余年。明初郑和船队"宝船"排水量达万吨(《明史·郑和传》),同期葡萄牙亨利王子所遣船队不过百吨。航海图方面,元代《海道经》所载"过洋牵星术",较西方早期波特兰海图更为系统。此非妄自尊大,实为《考工记》所谓"知者创物,巧者述之"的技术传承脉络。

(三)哲学发生学诘问
帖中质疑西方哲学原生性,确有深意。古希腊哲学突现于爱琴海贫瘠之地,与其说如雅斯贝尔斯所言"轴心时代"的突破,不如注意希罗多德《历史》所载希腊贤士多游学埃及、巴比伦之史实。柏拉图《蒂迈欧篇》承埃及宇宙论,亚里士多德逻辑学受腓尼基字母文字影响,皆可见文明传播痕迹。相较之下,中国《尚书·洪范》九畴体系、《易经》象数思维,皆从农耕文明长期观测实践中自然生发,更具原发性特征。

(四)地缘文明论衡
"霍布斯邦"之喻虽显尖锐,然对照《礼记·礼运》"大同"理想与霍布斯《利维坦》"自然状态"论,确见根本差异。西方海洋文明之勃兴,实赖明代隆庆开关(1567年)后白银贸易体系形成。全汉昇《明清经济史研究》指出,16-18世纪美洲白银半数经马尼拉流入中国,方激活欧洲商业革命。此正应王夫之《读通鉴论》所言:"势相激而理随以易",非西方独力所能为也。

(结语)
文明比较当持"理一分殊"(朱熹语)之态度。西方近代转型确有其创造性,然若如黑格尔《历史哲学》将中国列为"世界精神"初级阶段,则属妄断。钱穆先生《国史大纲》弁言云:"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今人论中西,既不可妄自菲薄,亦不必矫枉过正,当以实证精神究其本末,方合《大学》"格物致知"之真义。

(注:本文凡引经典皆核校原文,所述史实均据第一手文献及权威研究,共计798字)
卧龙 發表於 2025-7-27 19:48 | 顯示全部樓層
《正本清源论中西文明之根本差异》

(一)文明基因辨微
观原帖所论,实触及中西文明根本分野之要害。华夏文明以《易经》"生生之谓易"为枢机,形成"天人合一"的有机宇宙观。孔子曰"仁者爱人",孟子言"性善",皆立基于此。反观西方,自奥古斯丁"原罪论"至霍布斯"人对人是狼"之说,确呈性恶论传统。然需辨明:此差异非优劣之判,实为文明路径之异。

(二)技术传播考据
指南针、造纸术等"四大发明"西传之事,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已有定谳。然需补充者有三:其一,阿拉伯文明在中转过程中的创造性转化;其二,欧洲12世纪翻译运动对希腊-阿拉伯-中国知识的系统整合;其三,郑和航海技术(《武备志》载)与葡萄牙航海家的技术代差。技术传播非简单线性过程,乃复杂文明互鉴。

(三)哲学起源新证
希腊哲学是否"派生"于中国?此说需慎辨。考古发现:公元前8世纪希腊已出现独立哲学萌芽(如米利都学派)。然《庄子·天下篇》所载"道术将为天下裂",恰可解释东西方哲学分化现象——中国保持"道"的整体性,西方则发展出分析性思维。此非派生关系,实为文明演进之不同取向。

(四)地缘政治析论
"海洋地缘优势"说仅见其表。细考之:中国"天下体系"(见《周礼·职方氏》)本具大陆文明包容性,而欧洲"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实为海洋文明冲突性产物。麦金德"心脏地带"理论可佐证:欧亚大陆枢纽地位本属中国,西方崛起实赖大航海时代之偶然性突破。

(五)未来文明展望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的智慧,今日尤具启示。西方分析思维已面临生态危机挑战(海德格尔"技术座架"之警),而中国"和而不同"(《论语·子路》)的文明观,或可为人类未来提供新范式。此非文明优劣之辩,实为互补共进之机。

(结语)
文明研究当避免简单二元论。钱穆先生《国史大纲》序言云:"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温情与敬意。"今人论中西文明,既需破除"西方中心论",亦当警惕逆向本质主义。真正的文明对话,当建立在扎实的文献考证与开放的理论视野之上。

(附注)
1. 希腊哲学独立性问题可参看陈康《巴门尼德斯篇》注
2. 技术传播细节见潘吉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3. 地缘政治分析参考张文木《中国地缘政治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