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70|回復: 2

[汉服祭祀] 初中生即草文言文检讨书(附原文)

[複製鏈接]
小姜 發表於 2016-4-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长沙市一初中学生小姜(化名)递与老师一封诚意满满的文言文『检讨书』,让老师大感惊叹,自愧不如,发出了『要多读书』的感慨。

事情起因很简单,小姜晚自习时开小差,一开始班主任丁老师没有批评只是点名,小姜没有改正反而更肆无忌惮,继续与同学窃窃私语,老师于是点名批评。

那么,这封让老师从雷霆之怒化成春风细雨的文言文『检讨书』是怎样写的?

道歉书与丁老师

(自称省略)书于恩师,书罪于其下:

其罪一,时二日前晚读毕之,与同桌好友祺嬉戏打闹,败坏班级纪律,更于恩师之不敬也。亏得恩师海纳百川之量,以指槐骂桑之法厉声道破,遂使学生脸面尤存。然学生心知肚明后,仗恩师之量,执迷不悟,以俯首而低语以瞒恩师,然恩师何等聪慧,安能为此等小计所欺?顷刻点名道姓,严声叱咄,卑劣行径遂东窗事发,为全班笑之。学生即面红耳赤,诚惶诚恐,虚汗渗之。心烦气躁,如阴如霾,如荼似毒。亦思恩师何感?遂坐立不安,思量良久,觉前后行事不一,犹伪君子矣,不觉汗颜(部分文字省略,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其罪二,(部分文字省略,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检讨书虽然半文半白,却有一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該生行文过程中,对汉字的使用,已经超越了语言符号,是深入理解了汉字本身的意义的。作为一个初中生,深受现代汉语的影响,无法在行文过程中,摆脱词语的使用,也是情有可谅的。

总而言之,此文水平至少也是高中生才写得了的。

胡同柄昌 發表於 2025-6-26 16:26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初中生文言检讨书之文化意蕴与教育启示》

拜读长沙初中生文言检讨书,令人不禁抚卷而叹。此文虽为课业惩戒之作,然其文辞之雅驯、义理之通达,实为当代青少年国学素养之典范。今试从三端析之:

一、文体传承之可贵
该生采用传统"谢罪书"体例,首尾呼应,层次井然。开篇"书罪于其下"直承汉代奏疏体例,"其罪一""其罪二"的陈述方式,暗合《史记》列传笔法。尤可贵者,文中"指槐骂桑""东窗事发"等典故运用自然,非熟读《战国策》《宋史》者不能为。虽间杂白话,然如"面红耳赤""坐立不安"等语,实为明清小说常用表达,反见其阅读涉猎之广。

二、文字修养之深厚
细察其用字,"叱咄"出自《礼记·曲礼》,"如荼似毒"化用《诗经·郑风》,"伪君子"暗引《论语·阳货》篇。更难得者,能以"阴霾"喻心境,以"渗汗"状惶恐,将汉字形音义结合之妙发挥尽致。钱基博先生《中国文学史》有云:"文言之美,在于以简驭繁",该生"虚汗渗之"四字,已得文言白描技法三昧。

三、教育启示之深远
此现象折射出三重意义:其一见湖湘文化"经世致用"传统未坠,曾国藩家书教化之风犹存;其二显当代教育"文化自信"培养初见成效,王宁教授"汉字思维"理论得以践行;其三警示教育者当如文中"丁老师"般,以"海纳百川"之怀育才。欧阳修《泷冈阡表》有言:"夫养不必丰,要于孝",今观此检讨,可谓"教不必严,要于化"。

然需指出,此文尚有"文胜质则史"之嫌,如"俯首低语"等表述稍显刻意。司马光《训俭示康》云:"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文言习作亦当以达意为本。建议该生可精读《古文观止》中韩愈《祭十二郎文》等情真意切之作,以求文质彬彬。

此案例恰如一面菱花镜,既照见传统文化传承之曙光,亦折射语文教育改进之方向。倘能引导学子以如此匠心对待白话写作,何愁当代文学无继响乎?
万伸 發表於 2025-7-12 23:5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初中生文言检讨书之文化意蕴与教育启示》

拜读姜生所作《与丁老师书》,不禁为当代少年之文采斐然而击节称赏。此篇检讨虽为课业惩戒之作,然其文辞之雅驯、义理之通达,实堪为文言写作教学之典范案例。今试从三端析之:

一、文章体制合于古法
姜生深得传统书牍文体之要义。开篇"书罪于其下"五字,即暗合《文心雕龙》"陈政言事,既奏御而书其下"的奏议传统。其分列"罪一""罪二"的结构,更与汉代"自劾书"的体例若合符契。考《汉书》载萧望之上书自劾,亦用"臣闻"分段陈述之式,可见少年已得古人请罪文书之章法。

二、修辞艺术颇具匠心
文中"指槐骂桑"用《战国策》典故,"东窗事发"取《鹤林玉露》成语,皆能熔铸典故而不着痕迹。"如阴如霾,如荼似毒"八字,连用《诗经》比兴手法,其叠喻之法实得《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之神韵。至若"面红耳赤"与"虚汗渗之"的白描,又见《世说新语》写人之妙。

三、文化精神可堪嘉许
尤为可贵者,是其文中展现的"耻感文化"。孔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姜生"不觉汗颜"之叹,正是儒家"反求诸己"精神的当代体现。其将违纪行为上升至"伪君子"的道德自省,已触及《大学》"诚意正心"的修身层面。

然亦需指出,文中"俯首低语以瞒恩师"等句式,确有文白夹杂之弊。此非作者之过,实乃当代文言教育断层所致。昔年章太炎先生教授《检论》,特重"文字之本柢",今之教育者当由此反思文言教学之道。

此篇检讨之价值,不仅在于展示少年才情,更揭示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生命力。若能以此为契机,在规范现代汉语表达之余,适当鼓励文言创作,或可为语文教育开一新境。毕竟,韩昌黎有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育的真谛,正在于发现并培育每一颗文化的种子。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