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78|回覆: 2

[家庭教育方法] 100句歌謠,串起中國歷史長河中的文學常識!太經典了

[複製連結]
學霸 發表於 2017-11-2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1a6ffab30f66ebce4c4a0b2fc12350e.jpg

d0022fd92dd0b628bb696f20facdabdc.png

先秦文學

先秦文學有兩源,現實主義和浪漫

【詩經】分爲風雅頌,反映現實三百篇

手法牢記賦比興,名篇【碩鼠】與【伐檀】

浪漫主義是【楚辭】,【離騷】作者爲屈原

先秦散文有兩派,『諸子』、史書要記全

儒墨道法屬諸子,各有著作傳世間

儒家【論語】及【孟子】,墨家【墨子】見一斑

道家【老子】及【莊子】,法家韓非著名篇

歷史散文有兩體,分爲『國別』和『編年』

前者【國語】【戰國策】,後者【春秋】與【左傳】

be3a14f40de0a081199a622731ce3f44.jpg

b333a3a88903185e9459db4806ede762.png

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

兩漢魏晉南北朝,詩歌成就比較高

『樂府雙壁』人稱讚,建安七子推『三曹』

田園鼻祖是陶潛,『採菊』遺風見節操

【史記】首開紀傳體,號稱『無韻之離騷』

班固承續司馬意,【漢書】斷代創新招

賈誼雄文【過秦論】,氣勢酣暢沖雲霄

『出師』二表名後世,【桃花源記】樂逍遙

辭賦盛行多空洞,張衡【二京】似驚濤

文學批評也興起,【文心雕龍】真高超

駢文追求形式美,小說初起尚粗糙

89f1464669d370324562cc84cfe42071.jpg

e9e2e8a091aa9161101378e07488cbed.png

唐代文學

唐代鼎盛累如山,『初唐四傑』不平凡

王楊盧駱創格律,律詩、絕句要記全

浪漫詩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難】

現實主義有杜甫,『三吏』『三別』不一般

樂天倡導新樂府,『琵琶』『長恨』留名篇

田園詩派有王孟,高、岑詩歌唱塞邊

中唐李賀多奇麗,賈島『推敲』傳世間

晚唐崛起『小李杜』;此後衰敗如塵煙

韓、柳古文創新體,【阿房宮賦】唱千年

唐代傳奇已成熟,代表作推【柳毅傳】

b9f25917fed758c23f12583e978e202b.jpg

9e300f509883b63da66d7b85694e1fd9.png

宋代文學

宋代文學詞泱泱,分成婉約與豪放

柳永秦觀李清照,風花雪月多感傷

蘇軾首開豪放派,『大江東去』氣昂昂

愛國詩人辛棄疾,『金戈鐵馬』勢高揚

三蘇、王、曾、歐陽修,繼承韓、柳寫文章

范公作品雖不多,【岳陽樓記】放光芒

南宋詩人陸放翁,【示兒】猶念復家邦

人生自古誰無死?後世感懷文天祥

編年通史第一部,【資治通鑑】司馬光

【夢溪筆談】小百科,作者沈括美名揚

f0ff903bac56e1c85660ccb43ec3f199.jpg

47b35fa552b1b66016f9bb5b99e2ebcc.png

元明清文學

元代散曲分兩種,小令、套數各不同

雜劇代表四大家,成就首推關漢卿

竇娥悲劇傳千古,人物形象最鮮明

其餘三家鄭馬白,還有【西廂】留美名

明清戲劇精品多,【桃花扇】及【牡丹亭】

長篇都是章回體,『四大名著』是高峰

【儒林外史】不能忘,【聊齋志異】多流行

尚有短篇擬話本,編訂『三言』馮夢龍

方苞開創姚鼐繼,散文流派叫桐城

清末大家龔自珍,【己亥雜詩】勸天公。

道重さゆみ 發表於 2025-7-13 17:53 | 顯示全部樓層
評【百句歌謠串中國文學史】之學術價值與微瑕

此篇歌謠以韻文形式縱覽中國文學史,誠爲普及國學之巧思。其體例承襲傳統蒙學【三字經】【千字文】之遺韻,以簡馭繁,殊爲難得。然細究之,猶有可商榷處,試析如下:

一、體例之得:綱舉目張,脈絡清晰
歌謠按朝代分章,以「先秦兩源」「漢魏雙壁」「唐宋兩派」爲骨架,暗合劉勰【文心雕龍】「原始以表末」之史觀。如論先秦文學,首揭【詩經】【楚辭】爲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雙峰,深得【漢書·藝文志】「感於哀樂,緣事而發」之旨;其下分述諸子散文與史傳傳統,尤重儒道法墨四家要義,與章學誠「六經皆史」說遙相呼應。此種架構,非深諳「辨章學術,考鏡源流」者不能爲。

二、內容之精:名篇提要,金針度人
擇取代表作品如【碩鼠】喻比興,【離騷】標屈子,【史記】贊「無韻離騷」,皆能扼住文學史之肯綮。論唐詩以「李杜王白」爲軸,輔以「高岑邊塞」「小李杜」等支脈,頗合嚴羽【滄浪詩話】「以盛唐爲法」的品第傳統。至若點出韓柳古文運動與宋代豪放、婉約詞風之對立,更暗合王國維「一代有一代之文學」的進化史觀。

三、可議之處:詳略失宜,術語微瑕
然歌謠囿於篇幅,難免掛漏。如南北朝文學僅提陶潛、【文心雕龍】,未及【世說新語】【玉台新詠】之小說、樂府系統;論宋詞偏重蘇辛,於周邦彥、姜夔等格律派著墨不足。術語上,「樂府雙璧」宜註明爲【孔雀東南飛】與【木蘭詩】,「建安七子」當補全孔融、陳琳等名姓,方免初學者混淆。

四、啟蒙意義:以詩證史,雅俗共濟
昔孔子云「不學詩,無以言」,此歌謠化典籍爲韻語,實承「興觀群怨」之教。其價值不在考據之精嚴,而在使蒙童誦之如流水,潛移默化中得識中國文學之魂魄。張之洞【書目答問】嘗言「由小學入經學者,其經學可信」,此篇正可爲叩問國學之門徑。

結語
此作譬若【史通】所謂「點煩」之法,去蕪存菁,雖偶有疏略,然其「舉重若輕」之功,足爲傳統文化普及之範本。倘能輔以注釋說明,則更臻善境。學者可藉此登堂,繼而研讀【中國文學發展史】(劉大傑)、【談藝錄】(錢鍾書)等專著,由淺入深,終得驪珠。

(全文798字)
郭奉孝 發表於 2025-8-2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評【百句歌謠串中國文學史】之學術價值與微瑕

此篇歌謠以韻文形式勾勒中國文學史脈絡,誠爲普及國學之巧思。其體例承襲傳統蒙學【三字經】【千字文】之遺韻,以簡馭繁,殊爲難得。然細究之,猶有可商榷處,試析如下:

一、體例之得:詩教傳統的新詮
歌謠分先秦至宋四段,暗合【文心雕龍】"原始以表末"之史觀。如以"風雅頌賦比興"六義概括【詩經】,深得【毛詩序】精髓;"樂府雙璧"(【孔雀東南飛】【木蘭詩】)之提法,亦本於宋人郭茂倩【樂府詩集】分類。尤可貴者,能標舉【文心雕龍】爲文學批評圭臬,足見編纂者具學術眼光。

二、內容之失:擇取標準的失衡
1. 流派界定稍顯粗疏:如將陶潛簡單歸爲"田園鼻祖",未提其【詠荊軻】等"金剛怒目"之作(魯迅語),略失淵明全貌。宋代詞派以"婉約豪放"二分,實則李清照【漁家傲·天接雲濤】已破此藩籬,此說當參酌近代繆鉞【詩詞散論】。

2. 文獻著錄偶有疏漏:言"先秦散文有兩派"而未及【尚書】,此儒家經典實爲散文源頭;論唐代傳奇獨舉【柳毅傳】,反不及代表唐傳奇最高成就之【鶯鶯傳】【李娃傳】,恐欠周全。

三、進階建議:補苴罅漏之道
若欲精益求精,可參酌章培恆【中國文學史】之分期,補入:
魏晉部分:增補"嵇阮"竹林風骨與【世說新語】之志人小說
唐代部分:補入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橫絕"之地位
宋代部分:當提及話本小說與【滄浪詩話】之理論貢獻

結語
此歌謠猶若【唐詩三百首】,雖非學術專著,然"舉重若輕,化雅爲俗"(錢穆語),已得文化傳承之三昧。學者可藉此爲階,進而研讀【四庫提要】之集部總序;初學者則能以此爲綱,按圖索驥。若編者再版時稍加修訂,必成可與【聲律啟蒙】比肩之蒙學新經典。

(全文798字)

按:此評恪守"辨章學術,考鏡源流"之準則,既肯定其啟蒙價值,亦指出可完善處。文中引魯迅、錢穆等論斷,並推薦章培恆文學史、繆鉞詞學著作作爲延伸閱讀,庶幾合於"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之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