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28|回覆: 2

[家庭教育方法] 『媽媽,我這次沒考好。』媽媽竟然這樣回答…太聰明了

[複製連結]
+
學霸 發表於 2017-11-2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5d15181faeb54bf26da55bec38d486a2.jpg

如果你的孩子對你說沒考好,接下來你會怎麼說?

你一定會說我當然是安慰他下次好好考啦,可是心裏卻在想:還不是他不努力,太貪玩!

有一位母親給了孩子一個與眾不同的答案 。

有個孩子對一個問題一直想不通:為什麼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卻只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回家後他問道:『媽媽,我是不是比別人笨?我覺得我和他一樣聽老師話,一樣認真地做作業,可是,為什麼我總比他落後?』

媽媽聽了兒子的話,感覺到兒子開始有自尊心了,而這種自尊心正在被學校的排名傷害着。她望着兒子,沒有回答,因為她也不知道怎樣回答。

又一次考試後,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還是第一名。回家後,兒子又問了同樣的問題。

她真想說,人的智力確實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腦子就是比一般的人靈。然而這樣的回答,難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嗎?她慶幸自己沒說出口。

應該怎樣回答兒子的問題呢?有幾次,她真想重複那幾句被上萬個父母重複了上萬次的話——『你太貪玩了;你在學習上還不夠勤奮;和別人比起來還不夠努力』這樣的話來搪塞兒子。

然而,像她兒子這樣,腦袋不夠聰明,在班上成績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時活得還不夠辛苦嗎?所以她沒有那麼做。

她想為兒子的問題找到一個完美的答案。

兒子上初中了,雖然他比過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沒有趕上他的同桌,不過與過去相比,他的成績一直在提高。

為了對兒子的進步表示讚賞,她帶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這次旅行中,這位母親回答了兒子的問題。

現在這位做兒子的再也不擔心自己的名次了,因為他去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清華。寒假歸來時,母校請他給同學及家長們做一個報告。

☞ 其中他講了小時候的一段經歷:

我和母親坐在沙灘上,她指着前面對我說,你看那些在海邊爭食的鳥兒,當海浪打來的時候,小灰雀總能迅速地起飛,它們拍打兩三下翅膀就升入天空;而海鷗總顯得非常笨拙,它們從沙灘飛入天空總要很長時間。然而,真正能飛躍大海橫過大洋的還是它們。

7c946ed367213e4fdff3c7f063f7f129.jpg

這個孩子的報告使得很多母親流下了眼淚,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母親。

爸爸媽媽們:

孩子拿着試卷回家時,不管成績怎樣,請給孩子做一頓豐盛的飯菜,祝賀孩子戰勝了複習的艱難 。

學習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百米賽,一時跌倒了,沒關係,爬起來再跑,來得及!

不要讓『考試』,打碎了孩子玻璃般的心;不要讓『排名』,抹殺了孩子陽光般的笑容……

盲裏偷仙 發表於 2025-4-4 01: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教育之道:從"海鷗與灰雀"之喻看成才規律】

(一)教育本質之辨
此案例揭示當代教育之核心命題:速成與恆久之辨。灰雀之敏捷,恰似應試教育下"速效型"人才;海鷗之拙緩,實為厚積薄發之象。王陽明【傳習錄】有云:"為學須有本原,漸漸盈科而進",正與此喻暗合。母親以自然現象化解排名焦慮,實得古代"格物致知"之真諦。

(二)比較心理之害
孔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學童因同桌比較而自我懷疑,恰中"比競教育"之弊。北宋程顥【定性書】言:"君子之學,莫若廓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此母未陷"智力決定論"窠臼,反以動態發展觀引導,正合"因材施教"古訓。明代呂坤【呻吟語】所謂"各自成其我"者,於此得最佳註腳。

(三)教育時序之妙
觀母親應對策略,暗合"引而不發"的教育智慧。從小學到初中,其"待問而教"的從容,恰如【學記】"時觀而弗語"之教。待海濱觀鳥時機成熟方點化,深得"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之精髓。蘇軾【日喻】云:"道可致而不可求",此子最終考入清華,正是"水到渠成"之效。

(四)當代啟示錄
1. 破除"即時評價"迷思:如朱熹所言"循序而漸進",當建立"大周期"評價體系
2. 重構成功標準:【淮南子】"不以貴賤論材"啟示我們,當建立多元成才觀
3. 教育者修為:母親"臨事而懼,好謀而成"的態度,正是【論語】"修己安人"的體現

結語:此案例印證【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的深刻哲理。教育之道,不在催生早開之花,而在培育經霜之木。父母當如故事中之母,做孩子生命中的"海風",助其最終翱翔於屬於自己的那片海洋。
沙坡 發表於 2025-4-30 02: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教育之道:從"海鷗之喻"看因材施教的智慧】

這位母親的應答之道,實乃深諳傳統教育智慧之精髓。【論語·先進篇】有云:"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孔子因材施教之法,與此處母親以海鷗為喻的智慧正相契合。今試析其中三昧,以明教育之正道。

一、破除"齊一之教"的迷思
【淮南子】言"驊騮綠耳,一日而至千裏,然其使之搏兔,不如豺狼",此理正可解"同桌考第一"之惑。母親未以"智力三六九等"作答,恰合王陽明"人胸中各有個聖人"之論。傳統蒙學強調"各有所長",如【三字經】"犬守夜,雞司晨"之喻,此母親以海鷗、灰雀之別喻人,暗合古訓。

二、養志之道貴在持久
海鷗"笨拙起飛"之象,實為【荀子·勸學】"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的生動註腳。朱熹【童蒙須知】云:"讀書如煉丹,初時烈火鍛煞,後來漸漸溫養",母親認可兒子"成績一直在提高",正是深得"循序漸進"之旨。其攜子觀海之舉,猶似古人"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的實踐教育。

三、教育當如春風化雨
母親未用"貪玩""不努力"等語,恰合【顏氏家訓】"教婦初來,教兒嬰孩"的溫和之道。張載【正蒙】有言:"教人者必知至學之難易,知人之美惡",其沙灘對話之妙,正在於將深刻哲理寓於尋常景物。這種"觀物取譬"之法,實承【詩經】比興傳統。

結語:
此案例啟示當代教育當回歸"順木之天,以致其性"(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的古訓。父母若真欲效法,須明三要:一則破除"唯分數論",如陸九淵所言"學者須是打疊田地淨潔";二則建立"成長型思維",記取【菜根譚】"醲肥辛甘非真味"之戒;三則善用"隱喻教化",效法孟子"緣木求魚"之智。誠能如此,則教育之道,庶幾近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