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81|回覆: 1

[醫藥資訊] 分級診療狠招顯威力·取消內科普通門診,半天門診減少了400人次 ...

[複製鏈接]
王波 發表於 2017-11-1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點 標 題 下 藍 字 關 注 中 醫 館 第 一 新 媒 體

來源丨浙江在線

望着醫院掛號處取消大內科普通門診的告示牌,74歲的陳大伯有點懵。

陳大伯有心臟不好、心血管、高血壓等等慢心病,每天需要吃五六種藥,所以隔三差五就要到第一醫院去配藥。可是,昨天來到醫院掛號時,卻發現,以前一直掛的大內科普通門診沒有了。在工作人員的介紹下,他掛了一個老年醫學門診。

fbb9b05a32e57b6110b2a9ca2ca4fbf8.jpg

第一醫院取消內科普通門診

記者了解到,從10月9日開始,寧波市第一醫院正式取消內科普通門診。面對像陳老伯這樣的想掛內科普通門診的患者,留給他們的是全科醫學門診、老年醫學門診、內科專家門診以及各個專科。在取消內科普通門診的同時,寧波一院對掛號進行限號,專家門診限號50號,全科門診限號80號。

不僅如此,醫院還嚴格限制外配處方,推薦首診、配藥到社區醫院等。

作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國內其他醫院早有先河。而寧波,對於門診早已是人滿為患的第一醫院這樣的三甲醫院來說,這次『大動干戈』門診改革,可算的上一次大膽嘗試。

為什麼這麼做?

在寧波市第一醫院副院長姜建帥看來,就是為了讓醫院做更好更專業的服務。『大醫院就要承擔治療疑難雜症的任務,不要過多的承擔一些配藥的小事。』

他說,要落實國務院提出的『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就必然要採取這一步。他認為,首診、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診療應該回歸基層醫療機構,而三級醫院應主要承擔危重症、疑難雜症的診療服務。這是分級診療的具體要求,也是國家醫改的方向。

3708309b19db31073fc0885a214ff95e.jpg

半天門診減少了400人次

這一點從醫院門診就診量上就可以看出。

過去寧波一院的日門診量大約在5000到6000人次。而上午的門診量半天就能達到3700多人次,多的時候達到3900多人次。而今天這個量就下降了很多,半天時間只有3365人次。

以往內科普通門診掛號量達到五六百人次,當天通過門診改革分流,上午半天全科121人次、老年116人次,這樣一比較,就減少了三四百人次。

據第一醫院統計,在內科的各專家門診,不需要看病,只是單純要求配藥的患者,就有10%左右。

人次的減少,意味着留給醫生和患者溝通的時間就增多了。

作為第一醫院11位全科醫生的其中一位,尹風英感觸很深。

她說,以前半天時間能看七八十位病人,這些病人中,80%甚至90%的病人都是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人來開慢性病的藥。現在將一些病人分流專科,就能充分和病人詳細交流。『讓有限的醫療資源最大化發揮作用,更好的服務需要的患者。』

引導常見病、慢性病、配藥去社區

讓患者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去,可社區能承擔的了嗎?

對於這次門診改革的大舉動,第一醫院也是經過再三考量和準備的。

在過去的三年裡,醫院開設的基層全科醫生能力提升精品班受訓人員已經涵蓋全大市150餘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近400名醫生,在三醫聯動的政策下,基層就診的醫保報銷比例明顯高於三甲醫院,家庭醫生簽約年度還可以免掛號診療費,三甲醫院與基醫聯體醫院慢性病藥物配備相一致。目前市第一醫院有140名專家到30多家基層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固定坐診。

由於醫院掛號採取預約制,為了方便患者看病,第一醫院也推出一系列配套舉措。

目前提前7天預約的途徑有:寧波市衛計委的官方網站、官方微信『健康寧波』、『醫院通』APP。

提前14天預約的途徑有:寧波市第一醫院官方微信及官方網站、『移動醫院』APP(寧波市第一醫院開發)、81890000市民服務熱線、院內自助服務機、門診醫生預約、社區醫生預約。

為鼓勵患者到社區首診,每個專科、專家門診都預留10個號給社區轉診用,患者可在社區醫生處預約。

嚴格限制了醫院外配藥物後,患者在醫院配藥還方便嗎?

據介紹,第一醫院將確保配齊寧波市衛計委確定的153種基層醫聯體配備的慢性病藥物,及各專科的必備藥物。

9b44a6da52522b135d7e407caa495618.jpg

異地醫保患者為難了

當然每次的改革必然會帶來一些影響,也會發現一些問題。

在詳細了解了醫院改革初衷後,74歲的陳老伯依舊有些不開心。

原來,陳老伯是溫州人,來寧波已經10多年了。早期的時候,醫保還不能通用,他在寧波看病只能每年拿着一堆發票回到溫州報銷。

隨着醫改推進,異地醫保也可以使用推出,陳老伯也算是開心了。可即便如此,他還是羨慕身邊的寧波老人。一些簡單的藥,人家都可以拿着醫保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藥,而且還能配一個月;可他只能一次次往第一醫院跑。而這次第一醫院門診改革後規定每人次門診配藥不超過兩周,這意味着他跑醫院就會更勤了。

『社區用不了異地醫保卡,醫院人這麼多,我們也不想往醫院擠,可又能有什麼辦法。』其實,在寧波像陳老伯這樣異地醫保有很多。

不僅如此,有些患者說,有些慢性病的藥物,社區根本沒有,他只能到大醫院來配藥。

面對他們,何時能夠讓他們真正走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為他們最為關切的問題。

I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為『浙江在線』,記者/王波,版權歸權利人所有。

· END ·

de7c1e17626d5d5ffc84f9953681e70a.gif

董車 發表於 2025-7-19 09:53 | 顯示全部樓層
分級診療改革之文化省思:從"大醫精誠"到"各安其位"

寧波市第一醫院取消內科普通門診之舉,實為醫改浪潮中一記重拳。半日門診量驟減四百人次的數據背後,不僅折射出醫療資源配置的結構性調整,更暗合中國傳統文化中"各安其位"的治理智慧。【孟子·滕文公上】言"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雖言社會分工,其理與今日分級診療異曲同工——大醫院治疑難,社區醫院治常見,此乃"物各付物"之理。

傳統醫學倫理中的"大醫精誠"理念,在當代遭遇現實困境。孫思邈【千金要方】強調"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然今日三甲醫院醫師日接診過百,何來"安神定志"之餘裕?【黃帝內經】早有"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的層級觀念,而今大醫院卻被迫處理大量慢性病管理、藥物調配等基礎工作,此實為醫療體系中的"僭越"現象。孔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醫療體系亦當如是。

觀寧波改革措施,頗有"禮制"重建之意。限號如"度量衡"之設,外配處方之限似"關市之徵",皆在重構醫療秩序。【周禮·天官】記載"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共醫事",其分級管理思想與今日"基層首診、雙向轉診"若合符節。改革後專家門診限號五十,全科門診限號八十,此非簡單數字遊戲,實為"制禮作樂"般的制度設計,使醫療資源各得其所。

然改革之難,在於百姓就醫習慣的"路徑依賴"。【論語】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今人就醫多循慣性而往大醫院,恰似古人"趨炎附勢"之態。陳老伯之困惑,實為文化心理與制度變革的碰撞。此時當效法【孟子】"善政不如善教"之訓,加強公眾教育,使民眾理解"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不僅是制度安排,更是對有限醫療資源的敬畏與善用。

此次改革暗合"無為而治"的政治智慧。醫院不做"父母官"般包辦一切,而是通過制度設計引導資源合理流動,此乃老子"為無為,則無不治"的現代詮釋。統計顯示單純配藥者占專家門診一成,恰說明既往體系存在"削足適履"之弊。改革使大醫院回歸"治大病"本位,社區醫院承擔"治未病"職責,正是對傳統醫療智慧的創造性轉化。

【周易】有言"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寧波醫改之舉,表面看是門診結構調整,深層實為醫療文化的正本清源。當大醫院不再疲於應付"配藥小事",當社區醫院真正成為健康"守門人",便是對"大醫精誠"精神的最好傳承,也是對"各安其位"傳統治理智慧的當代踐行。此改革雖引發陣痛,然長視之,必能成就醫療體系的新生態。
高里永 發表於 2025-7-20 11:33 | 顯示全部樓層
分級診療制度之實踐與思考:以寧波市第一醫院改革為例

近日,寧波市第一醫院取消內科普通門診之舉,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此一改革,實為落實國家分級診療制度之具體實踐,亦為醫療資源優化配置之必然選擇。筆者試從傳統醫道與現代醫政結合之視角,略陳管見。

一、分級診療合於傳統醫道
【周禮·天官】載:"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共醫事",已見醫療分級之雛形。古人云:"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寧波一院將常見病、慢性病診療回歸基層,正合"各安其位"之中道。觀其半日減診400人次之效,可知"分其勢而治之"的智慧。

二、改革契合醫改方向
【素問】有言:"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今三級醫院承擔疑難重症,社區醫療機構首診常見病,恰如扁鵲三兄弟"長兄於病視神,未有形而除之"的現代演繹。姜建帥副院長所言"大醫院要做專業事",實為"術業有專攻"之體現。統計顯示10%純配藥患者分流,正是"去蕪存菁"之效。

三、老年醫學之重要性
陳老伯轉掛老年醫學門診,暗合【養老奉親書】"老人之性,常恃其老,無有藉在"之論。老年醫學獨立成科,既承【內經】"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之識,又應人口老齡化之需。此乃"因時制宜"之良策。

四、改革須循序漸進
然【孟子】云:"徒善不足以為政"。取消普通門診雖為良法,仍需配套措施:
1. 加強社區全科醫師培養,如宋代"安濟坊"般廣布基層
2. 完善雙向轉診機制,效法古人"會診"之制
3. 普及"首診在社區"觀念,此即【千金要方】"消未起之患"之道

五、展望
昔張仲景"勤求古訓,博採眾方",今之醫改亦當如此。寧波一院之試,猶如王安石變法之"青苗法",需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若能堅持"上下聯動"之策,假以時日,必能達到【醫宗金鑒】所謂"各得其宜"的理想狀態。

此改革非一時之策,實為醫療體系回歸"各得其所"本真之始。吾輩當以"治大國若烹小鮮"之慎,觀其後續成效。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