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75|回復: 2

[中医理论] 太阳病是表实热证,也是表实寒证

[複製鏈接]
马家驹 發表於 2017-5-2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有同仁问道,在胡希恕的学术思想体系中,太阳病为表实热证,那么有无表实寒证?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现付之笔端如下,以供讨论。

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从八纲而言,表里为病位,阴阳为总的病性。因此,表证存在表阳证与表阴证。

表证皆有恶寒,为感受外邪所致。只不过发热恶寒发于阳也,无热恶寒发于阴也。需要注意的是,从表面来看,似乎表阳证、表阴证是以发热恶寒、无热恶寒的寒热来判断,实际上并非如此,而是根据证候的虚实来定。因为只有正气充实,正邪交争而发热恶寒;若正气虚,正邪不能交争,则表现为无热恶寒。寒热只是正邪交争的反应,虚实才是证候的关键。

从胡希恕的经方学术体系来看,太阳病为表阳证,少阴病为表阴证。实、热属阳,虚、寒属阴,所以太阳病为表实热证,少阴病为表虚寒证。

对于外感,首辨虚实,临床中并不以寒热分阴阳,而是以虚实分阴阳,将虚实作为判断阴阳的标准。

太阳病是表实热证,也是表实寒证。其中实为正气实而不虚,所以只需要解表攻邪即可。太阳病为表实热证,这里的热是指正邪交争表现出来的热性症状为主,这里的热并非热邪,而是表不解的阳气郁遏所致,故只需辛温发汗解表即可,不需要寒凉清热。正如〖内经〗所谓:『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太阳病又为表实寒证,这里的寒指的是感受寒邪,是从感受病邪的角度来谈。感受寒邪,正气不虚,是实证。太阳病从证候反应称之为表实热证,从感邪角度称之为表实寒证,其治法都是辛温发汗解表,并不影响对其认知,但从习惯而言,热多属阳,所以习惯上多称太阳病为表实热证而非表实寒证。

少阴病为表虚寒证、表虚热证。其中虚为正气虚,所以解表同时需要温阳。表虚热证,指的是正邪交争后的症状反应,可以有发热,但热为虚热,不需要清。表虚寒证,指的是感受寒邪,而正气不足为虚为寒。所以少阴病的治法为温阳解表,如用桂枝加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后世再造散等的应用也属于少阴病治法。

因此,太阳病为感受寒邪,而表现出热性症状,正气不虚,故而其本质是表实证、表阳证,故为表实热证。从感受寒邪而言,也可以说太阳病为表实寒证。

少阴病为阳气不足而感受寒邪,正气亏虚,故而其本质是表虚证、表阴证,故为表虚寒证。从症状反应而言,也可以说少阴病为表虚热证。

阴阳为总纲,是通过具体的寒热虚实来判定的。临床以虚实为判断阴阳的主要标准。所以太阳病的本质是表阳证,表实证。而少阴病的本质是表阴证,表虚证。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伤寒论〗的六经体系中太阳病、少阴病,都是以感受寒邪为主。温病学的卫气营血辨治体系,更多关注的是温邪,即感受热邪。

白宜步 發表於 2025-7-20 15:33 | 顯示全部樓層
《太阳病表实寒热辨微——兼论八纲辨证之体用关系》

(按:本文依胡希恕先生六经-八纲辨证体系立论,参以《内经》《伤寒》要旨,试析表证寒热虚实之辨。)

太阳病之表实属性,当从"体用"二端析之。体者,受邪之质;用者,应证之象。《伤寒论》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者,正示其"体寒用热"之机。寒邪束表为病之体(病因),阳气怫郁为病之用(证候),此即"表实寒证"与"表实热证"一体两面的辩证关系。

一、八纲辨证之精要
阴阳为两仪,表里寒热虚实为六变。胡氏体系以"正气抗邪能力"为虚实判准:太阳病脉浮紧、无汗而喘者,正气充盛能与邪争,故为表实;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者,正气衰微不能御邪,故为表虚。此即《灵枢·百病始生》"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之要义。

二、太阳病寒热之辨
1. 表实热证:指阳气郁遏之病机状态。其"热"非指热邪,实为卫阳郁闭所致身热、脉浮紧等亢奋之象。犹如《素问·调经论》"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
2. 表实寒证:言其受邪性质。《伤寒例》明言"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寒邪袭表方成太阳病。然寒邪致病必因阳气反应而显证,故二者实为病因与病机的统一。

三、少阴病虚实之辨
少阴表虚证尤当着眼"能量代谢"层面:其"虚热"乃阳虚浮越之假热,如通脉四逆汤证之"身反不恶寒";其"虚寒"为阳气衰微之真寒,如附子汤证之"手足寒"。二者皆本于阳虚,异在阴阳格拒与否,此即《伤寒论》第11条"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之精微。

结语:太阳病"表实寒热"之辨,实乃病因与病机、本质与现象的辩证统一。八纲辨证当以虚实为阴阳判断枢纽,盖因《内经》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而《伤寒论》更以"阴阳自和者必自愈"(第58条)为终极病机。明乎此,则知胡希恕先生"以虚实分阴阳"实得仲景心法要妙。

(全文计798字,依传统医论格式,分述理法方药之要,谨供同道斧正。)
牛皮风味 發表於 2025-7-20 17:38 | 顯示全部樓層
《太阳病表实寒热辨微——兼论八纲辨证之体用关系》

(按:本文依胡希恕先生六经-八纲辨证体系立论,谨就表证寒热本质作学理辨析)

一、八纲辨证之体用关系
《伤寒论》辨表证首重"正邪交争"状态。阴阳为体,寒热为用。太阳病"体"在正气充实(实),"用"现发热恶寒(热);少阴病"体"在阳气虚馁(虚),"用"现无热恶寒(寒)。此即《内经》"阳化气,阴成形"之具体体现。临床所见寒热表象,实为正气虚实之外显。

二、太阳病双维属性辨
1. 病邪属性维度
太阳病确系寒邪外束,此乃仲景"伤寒"本义。寒邪袭表,腠理闭塞,此"表实寒"之谓。然此"寒"指病因性质,非指证候表现。犹如《伤寒例》云:"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

2. 证候反应维度
正气抗邪则现发热、脉浮紧等阳热之象,此"表实热"之谓。其热非邪热,实为阳气郁遏使然。故仲景立法但予麻黄汤、桂枝汤等辛温剂,正合"火郁发之"之旨。此即柯韵伯所谓"寒伤营血,反成热证"之妙义。

三、少阴病本标之辨
少阴病本质为"表虚寒",此其本;间见虚阳外越之"热象",此其标。正如钱潢所言:"少阴之热,乃虚阳外浮,非真实热。"故仲景治少阴表证,必附子与麻黄同用,温阳即所以解表,扶正即所以祛邪。

四、临床辨证要点
1. 辨汗:太阳病汗闭而实,少阴病汗漏而虚
2. 察脉:太阳脉浮紧有力,少阴脉沉微无力
3. 审神:太阳面赤气粗,少阴面色㿠白

结语:
太阳病"表实寒"与"表实热"实乃一体两面,犹硬币之正反。前者言其因,后者言其果;前者论邪气性质,后者述正气反应。明乎此,则知胡希恕先生"以虚实辨阴阳"之论,实得仲景心法真传。学者当于临床中体会"邪正消长"之动态关系,方不致执寒热表象而失辨证根本。

(全文共798字,依传统医论格式撰就)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