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56|回覆: 2

[中醫理論] 相火之論

[複製連結]
趙肖帆 發表於 2017-5-1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歷代醫家對相火理論闡發很多,各家觀點莫衷一是。

相火理論發源於【素問·天元紀大論】,其記載到:『君火以明,相火以位。』這裡的君火和相火大體上是從五運六氣的角度闡發。

王冰在注釋【黃帝內經】時對此進行了解釋,認爲君火在右,相火在左;君火不立歲氣,守其位而奉天命行火令,所以說君火以明;相火守位稟命,所以說相火以位。

及至金元,醫家開始系統論述。首先是劉完素,劉完素認同楊上善【太素】中對腎和命門的論述,認爲右腎中寄有相火,相火通過三焦發揮其生理功能,是人體生理能量的來源,相火的病理狀態多表現爲心包、三焦的熱證,治療當滋養腎水。張潔古亦認爲相火出自於命門。朱丹溪在【相火論】中認爲:『凡動皆屬火。』人火爲君火,天火爲相火。相火『陰而下』,源於肝腎,關於膽、膀胱、心包、三焦。相火恆動,以下焦肝腎精血爲物質基礎,正常情況下爲人體生理能量的來源,相火異常,妄動不居,就變成『元氣之賊』,傷及真陰。相火妄動的原因與君火密切相關,色慾、情志、飲食損傷,五臟功能受損,均會引發相火妄動。朱丹溪尤爲重視色慾和情志,認爲色慾和情志過激是導致相火妄動最重要的原因,強調人應該正心定志。李東垣提出『陰火』之說,陰火含義在不同論述中含義不同,其中有代稱相火的。總體來看,李東垣亦認爲相火爲下焦包絡之火,爲『元氣之賊』。

明代李時珍認爲命門主相火,命門所藏之精爲相火功能的物質基礎。孫一奎認爲相火有名無形,爲三焦、包絡所主,起自於下焦原氣,出於上焦,爲原氣之別使。張景岳認爲君火、相火的實質爲陽氣,君火居上而相火居下,相火發源於命門。趙獻可則認爲相火即是三焦,是人生命、生理功能的根本,他亦認同命門在兩腎間七節之旁,命門右一竅即是三焦,也就是相火。

清代葉天士認爲相火內寄於肝膽,相火妄動與情志密切相關。徐大椿認爲君相火是本質相同,均爲人身之陽氣,是人體生理活動的根本動力,陽氣在上即爲君火,在下即爲相火。陳九芝則認爲相火寄少陽。

綜上所述,相火居於下焦,連於命門,關於肝腎,當屬確論。筆者認爲,相火即是情慾之火,或者說情慾之火是相火中的主要部分。所謂情慾之火,一則包含狹義的性衝動之火,一則包含人之七情慾望所導致的內火。相火起於下焦,對人體生理機能的影響在下部,尤其是性機能。

同時相火內寄於肝腎,肝主疏泄,肝經繞陰器,腎藏精,二者與人體性機能密切相關,所以相火妄動是導致早泄的主要原因。

濕熱之邪可有下焦相火與濕相合而成,但傳統上濕熱之邪病位在上中下三焦均有,其證候特點多是身熱不揚、午後潮熱、口黏不渴、胸脘滿悶、小腹硬滿、四肢乏力、頭身困重、納呆不飢、噁心嘔吐、小便不利、滴瀝澀痛、小便黃赤或混濁、大便溏滯不爽等。這些證候表現是濕邪黏滯之性和火邪相合而成。而對於性機能而言,濕熱應多導致『宗筋馳軟』,產生陽痿諸症。況且濕性黏膩,主靜,理論上並不應該造成精液溢泄的表現,因此用傳統濕熱之邪解釋早泄不是特別合適。

早泄的關鍵是腎氣不能固攝精液;但是腎氣不固不能等同於腎氣不固證,腎氣不固證其實是一種虛證,腎氣不固證多見有遺尿、遺精,用腎氣不固解釋早泄亦欠妥當。

筆者認爲,早泄之發唯當責之於相火之妄動逼迫,火邪易動,可逼精妄泄。

相火妄動的原因有虛有實,實是因爲情志刺激等因素,虛則是由於肝腎陰血不足,陰不攝陽,陽亢化火而導致。

智能編輯 發表於 2025-5-22 23:33 | 顯示全部樓層
【相火辨微:從五運氣化到情志樞機】

相火之論,肇端於【素問】,衍義於諸家,實爲中醫理論中精微而富爭議之命題。今就歷代醫家所論,試爲條辨,以明其要。

一、經旨溯源:五運六氣之本義
【天元紀大論】"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八字,本爲五運六氣之綱領。王冰注曰:"君火居尊,故以明德爲用;相火守職,故以定位爲功。"此以天文曆法喻人身氣化,君火如日之普照,相火若星宿之各司其位。此時相火尚未與命門、三焦等實體臟腑相系,純屬氣化範疇。

二、金元轉型:從氣化到臟腑的嬗變
劉完素首將相火與命門相聯繫,謂"右腎爲命門,寄相火於三焦",開後世命門相火說之先河。至朱丹溪【相火論】,始以"動氣"釋相火本質:"天主生物,故恆於動;人有此生,亦恆於動。"其說以肝腎爲相火之根,膽、三焦爲相火之通路,尤重"妄動傷陰"之弊,將房勞、情志列爲相火妄動主因,治療主張"收心養性"以制相火。

李東垣"陰火"說雖名相異,然觀其"下焦包絡之火,元氣之賊"等論,實與相火理論暗合。東垣所重者在脾胃氣虛而相火離位,與丹溪之陰虛火動各執一端,恰成互補。

三、明代發展:命門學說的鼎盛
明代醫家多從命門立論:
李時珍直指"命門爲相火之原"
孫一奎創"有名無形"說,謂相火乃"原氣之別使"
張景岳以命門爲"水火之宅",相火爲"水中之火"
趙獻可更謂"三焦即相火",將命門、三焦、相火熔爲一爐

此期理論之特點,在於將相火與先天元氣緊密結合,使相火從單純的功能概念,發展爲與命門實體相關的生命原動力。

四、情志樞機:相火理論的現代啟示
葉天士"相火內寄肝膽"之說,徐大椿"君相本一"之論,皆提示相火與情志活動密切相關。今人所謂"情慾之火",實包含兩重維度:
1. 生理之火:肝腎所藏相火,乃性機能之基礎
2. 病理之火:情志過激引動相火,上擾爲眩暈、失眠,下迫爲遺精、淋濁

相火之調攝,當遵丹溪"主靜"之旨:
養精以蓄火:熟地、山茱萸等填補真陰
疏泄以導火:柴胡、黃芩等和解少陽
靜心以制火:導引、存想等精神調攝

結語
相火理論歷經千載演變,從五運之氣象學說,漸次發展爲關乎生命本質的核心理論。其現代意義,尤在於揭示情志—生理—病理的聯動機制。明乎此,則知養生之道,不在峻補,貴在"恬淡虛無,精神內守",使相火安其位而行其職,此即【內經】"相火以位"之真諦。

(全文798字)
玄木上人 發表於 2025-6-28 23:28 | 顯示全部樓層
【相火辨微:從經旨源流論其體用與調攝】

相火之論,肇端於【素問·天元紀大論】"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十字真言。此中奧義,非獨五運六氣之樞機,實爲人體氣化根本。王冰注經謂"君火奉天,相火守位",已開後世發揮之端。然相火理論之精微,必當循三才之道、參藏象之理,方得真詮。

一、相火本體考
歷代醫家論相火,首重定位。劉完素指右腎爲相火之宅,朱丹溪言"寄於肝腎而關於三焦",張景岳直指命門爲相火之源。細究經旨,相火當屬少火範疇,【內經】云"少火生氣",其位在下焦,其用主溫煦。李時珍"命門藏精化火"之說,正合【難經】"命門爲元氣之根"之旨。相火非獨立之火,乃真陽之別名,與君火同出而異名,猶天地之陰陽互根。

二、相火妄動辨
朱丹溪"凡動皆屬火"之論,須明辨生理之動與病理之妄。相火之常,爲生生不息之機;相火之變,成灼陰耗氣之害。其妄動之由,約有三端:一則君火失明,如【內經】"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二則精血虧虛,陰不制陽;三則情志過極,肝失疏泄。葉天士指肝膽內寄相火,正合【內經】"肝主謀慮"之機,情志擾動,最易引動雷龍之火。

三、調攝之道
治相火當分標本:丹溪滋陰降火法,治其標也;景岳溫養命門法,治其本也。然【內經】"恬淡虛無"四字,實爲調相火之圭臬。相火既關情慾,則正心養性尤爲要務:一者節慾存精,二者和情養肝,三者調息寧心。觀孫一奎"相火爲原氣別使"之論,可知火之妄動,實由氣機先亂,故導引吐納之法,亦不可廢。

結語:
相火理論之發展,呈現由天道及人道、由生理推病理的認知軌跡。今人論相火,當避免簡單等同於"情慾之火"的偏頗。相火乃生命動力之本,其正常發揮端賴"陰平陽秘"之態。明乎此,則知養生貴在守中,治病必求其本,方不負先賢"君相安位"之微旨。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