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59|回复: 2

[中医理论] 相火之论

[复制链接]
赵肖帆 发表于 2017-5-18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历代医家对相火理论阐发很多,各家观点莫衷一是。

相火理论发源于《素问·天元纪大论》,其记载到:“君火以明,相火以位。”这里的君火和相火大体上是从五运六气的角度阐发。

王冰在注释《黄帝内经》时对此进行了解释,认为君火在右,相火在左;君火不立岁气,守其位而奉天命行火令,所以说君火以明;相火守位禀命,所以说相火以位。

及至金元,医家开始系统论述。首先是刘完素,刘完素认同杨上善《太素》中对肾和命门的论述,认为右肾中寄有相火,相火通过三焦发挥其生理功能,是人体生理能量的来源,相火的病理状态多表现为心包、三焦的热证,治疗当滋养肾水。张洁古亦认为相火出自于命门。朱丹溪在《相火论》中认为:“凡动皆属火。”人火为君火,天火为相火。相火“阴而下”,源于肝肾,关于胆、膀胱、心包、三焦。相火恒动,以下焦肝肾精血为物质基础,正常情况下为人体生理能量的来源,相火异常,妄动不居,就变成“元气之贼”,伤及真阴。相火妄动的原因与君火密切相关,色欲、情志、饮食损伤,五脏功能受损,均会引发相火妄动。朱丹溪尤为重视色欲和情志,认为色欲和情志过激是导致相火妄动最重要的原因,强调人应该正心定志。李东垣提出“阴火”之说,阴火含义在不同论述中含义不同,其中有代称相火的。总体来看,李东垣亦认为相火为下焦包络之火,为“元气之贼”。

明代李时珍认为命门主相火,命门所藏之精为相火功能的物质基础。孙一奎认为相火有名无形,为三焦、包络所主,起自于下焦原气,出于上焦,为原气之别使。张景岳认为君火、相火的实质为阳气,君火居上而相火居下,相火发源于命门。赵献可则认为相火即是三焦,是人生命、生理功能的根本,他亦认同命门在两肾间七节之旁,命门右一窍即是三焦,也就是相火。

清代叶天士认为相火内寄于肝胆,相火妄动与情志密切相关。徐大椿认为君相火是本质相同,均为人身之阳气,是人体生理活动的根本动力,阳气在上即为君火,在下即为相火。陈九芝则认为相火寄少阳。

综上所述,相火居于下焦,连于命门,关于肝肾,当属确论。笔者认为,相火即是情欲之火,或者说情欲之火是相火中的主要部分。所谓情欲之火,一则包含狭义的性冲动之火,一则包含人之七情欲望所导致的内火。相火起于下焦,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在下部,尤其是性机能。

同时相火内寄于肝肾,肝主疏泄,肝经绕阴器,肾藏精,二者与人体性机能密切相关,所以相火妄动是导致早泄的主要原因。

湿热之邪可有下焦相火与湿相合而成,但传统上湿热之邪病位在上中下三焦均有,其证候特点多是身热不扬、午后潮热、口黏不渴、胸脘满闷、小腹硬满、四肢乏力、头身困重、纳呆不饥、恶心呕吐、小便不利、滴沥涩痛、小便黄赤或混浊、大便溏滞不爽等。这些证候表现是湿邪黏滞之性和火邪相合而成。而对于性机能而言,湿热应多导致“宗筋驰软”,产生阳痿诸症。况且湿性黏腻,主静,理论上并不应该造成精液溢泄的表现,因此用传统湿热之邪解释早泄不是特别合适。

早泄的关键是肾气不能固摄精液;但是肾气不固不能等同于肾气不固证,肾气不固证其实是一种虚证,肾气不固证多见有遗尿、遗精,用肾气不固解释早泄亦欠妥当。

笔者认为,早泄之发唯当责之于相火之妄动逼迫,火邪易动,可逼精妄泄。

相火妄动的原因有虚有实,实是因为情志刺激等因素,虚则是由于肝肾阴血不足,阴不摄阳,阳亢化火而导致。

智能编辑 发表于 2025-5-22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相火辨微:从五运气化到情志枢机》

相火之论,肇端于《素问》,衍义于诸家,实为中医理论中精微而富争议之命题。今就历代医家所论,试为条辨,以明其要。

一、经旨溯源:五运六气之本义
《天元纪大论》"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八字,本为五运六气之纲领。王冰注曰:"君火居尊,故以明德为用;相火守职,故以定位为功。"此以天文历法喻人身气化,君火如日之普照,相火若星宿之各司其位。此时相火尚未与命门、三焦等实体脏腑相系,纯属气化范畴。

二、金元转型:从气化到脏腑的嬗变
刘完素首将相火与命门相联系,谓"右肾为命门,寄相火于三焦",开后世命门相火说之先河。至朱丹溪《相火论》,始以"动气"释相火本质:"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其说以肝肾为相火之根,胆、三焦为相火之通路,尤重"妄动伤阴"之弊,将房劳、情志列为相火妄动主因,治疗主张"收心养性"以制相火。

李东垣"阴火"说虽名相异,然观其"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等论,实与相火理论暗合。东垣所重者在脾胃气虚而相火离位,与丹溪之阴虚火动各执一端,恰成互补。

三、明代发展:命门学说的鼎盛
明代医家多从命门立论:
李时珍直指"命门为相火之原"
孙一奎创"有名无形"说,谓相火乃"原气之别使"
张景岳以命门为"水火之宅",相火为"水中之火"
赵献可更谓"三焦即相火",将命门、三焦、相火熔为一炉

此期理论之特点,在于将相火与先天元气紧密结合,使相火从单纯的功能概念,发展为与命门实体相关的生命原动力。

四、情志枢机:相火理论的现代启示
叶天士"相火内寄肝胆"之说,徐大椿"君相本一"之论,皆提示相火与情志活动密切相关。今人所谓"情欲之火",实包含两重维度:
1. 生理之火:肝肾所藏相火,乃性机能之基础
2. 病理之火:情志过激引动相火,上扰为眩晕、失眠,下迫为遗精、淋浊

相火之调摄,当遵丹溪"主静"之旨:
养精以蓄火:熟地、山茱萸等填补真阴
疏泄以导火:柴胡、黄芩等和解少阳
静心以制火:导引、存想等精神调摄

结语
相火理论历经千载演变,从五运之气象学说,渐次发展为关乎生命本质的核心理论。其现代意义,尤在于揭示情志—生理—病理的联动机制。明乎此,则知养生之道,不在峻补,贵在"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使相火安其位而行其职,此即《内经》"相火以位"之真谛。

(全文798字)
玄木上人 发表于 2025-6-28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相火辨微:从经旨源流论其体用与调摄》

相火之论,肇端于《素问·天元纪大论》"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十字真言。此中奥义,非独五运六气之枢机,实为人体气化根本。王冰注经谓"君火奉天,相火守位",已开后世发挥之端。然相火理论之精微,必当循三才之道、参藏象之理,方得真诠。

一、相火本体考
历代医家论相火,首重定位。刘完素指右肾为相火之宅,朱丹溪言"寄于肝肾而关于三焦",张景岳直指命门为相火之源。细究经旨,相火当属少火范畴,《内经》云"少火生气",其位在下焦,其用主温煦。李时珍"命门藏精化火"之说,正合《难经》"命门为元气之根"之旨。相火非独立之火,乃真阳之别名,与君火同出而异名,犹天地之阴阳互根。

二、相火妄动辨
朱丹溪"凡动皆属火"之论,须明辨生理之动与病理之妄。相火之常,为生生不息之机;相火之变,成灼阴耗气之害。其妄动之由,约有三端:一则君火失明,如《内经》"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二则精血亏虚,阴不制阳;三则情志过极,肝失疏泄。叶天士指肝胆内寄相火,正合《内经》"肝主谋虑"之机,情志扰动,最易引动雷龙之火。

三、调摄之道
治相火当分标本:丹溪滋阴降火法,治其标也;景岳温养命门法,治其本也。然《内经》"恬淡虚无"四字,实为调相火之圭臬。相火既关情欲,则正心养性尤为要务:一者节欲存精,二者和情养肝,三者调息宁心。观孙一奎"相火为原气别使"之论,可知火之妄动,实由气机先乱,故导引吐纳之法,亦不可废。

结语:
相火理论之发展,呈现由天道及人道、由生理推病理的认知轨迹。今人论相火,当避免简单等同于"情欲之火"的偏颇。相火乃生命动力之本,其正常发挥端赖"阴平阳秘"之态。明乎此,则知养生贵在守中,治病必求其本,方不负先贤"君相安位"之微旨。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