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91|回复: 1

[家庭教育方法] 家长,我想,你一定误会了“静待花开”的教育

[复制链接]
学霸 发表于 2017-9-19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6b5b10b7df8fa1049164794dcbe70ff.jpg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我们要做的就是“静待花开”。但是,也许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懂得这句话的含义。他们只看到了“静待花开”,而忽略了“默默耕耘”。

edae225592df64aea9cf78965217d87f.jpg

前几天,有个五年级的家长带孩子过来咨询。妈妈似乎很有教育意识,一上来就跟我聊她一直以来尊崇的教育方式:放养的,宽松的,尊重孩子自主权利的,从不为他补习,也不看重他的学习成绩……嗯,这听起来是一位很好、很有教育理念的家长。然后我问:那孩子的数学遇到什么问题了吗。“他课堂上完全听不懂老师说什么,回家的作业也基本上不会,现在不光他自己谈到这门学科都会情绪波动,我们的亲子关系都因为他学数学的问题产生很多问题了,而且,很快就到小升初了,我们所在的区域没有很好的教育资源,我们还面临择校,他现在这个数学,我都不知道怎么搞了……”我看到那个光鲜亮丽的母亲仿佛一下子黯然了下来。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我发现,五年级的他连三年级的数学水平都没有达到。末了,那个妈妈问我。老师,您能针对我儿子这种情况帮我们做一个整体的规划吗。面对她此时的焦虑,我真心想对那个妈妈说一句:你现在知道焦虑了,知道要整体规划了,这么些年,你早干嘛去了。没错,您说的尊崇宽松的,自由的教养环境,尊重孩子自主权利,尊重他的爱好,平等的对话,鼓励他活出自我……我很认同。您说的:不会在意成绩,因为过程比结果重要……我也很认同。您说的:不要过度干预孩子,不插手孩子的人生,要给孩子独立……我还很认同。但是,亲,既然这样,那您为什么要焦虑?既然这样,您唯一做的就是等待,等待他长大,等待他长成他本该长成的样子,不就挺好吗?

我有个朋友教作文,她的工作室有很多来学写作的孩子。很多是到了写作文的阶段完全不懂如何下笔的孩子,他们往往是咬烂无数笔头,纸上也只有一个作文题目。而且孩子根本不爱读书。她和家长交流的时候常常会问几个问题:你们自己热爱阅读吗?你们和孩子的亲子共读时光多吗?孩子小的时候,你们经常给孩子讲故事吗?你们带孩子外出体验的时候多吗?她常常得到的回答是:我们都太忙了,经常出差,哪有时间给他讲故事读书啊,小时候是爷爷奶奶带的,所以很少……就像我们身边,很多家长经常说的: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也没时间给他读书讲故事,但是我们买了不少绘本给他,不过他不爱读。那个时候我们想:现在不爱读书也没关系,没准大了就喜欢了。结果,到现在了还是不爱读书。因为没有积累,也没有体验,等到了写作文的时候,当然也就无从下手了。

37496522f02a299da25558339f8caddb.jpg

记得有段时间,有一碗很有营养的鸡汤刷爆了朋友圈,大致是这样的内容:“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有的花开在春天,也有的开在别的季节。当人家的花在春天开放时,你不要急,也许你家的花是在夏天开;如果到了秋天还没有开,你也不要着急跺他两脚,说不定你家的这棵是腊梅,到冬天开得会更动人。如果你的花到冬天还没开放,你也不要生气,没准你的花就是一棵铁树,铁树不开花,开花惊艳四方,且炫丽无比。真正的园丁不会在意花开的时间,只会默默耕耘,静待花开……”多么美好的一段话。但是,我以为,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懂得这句话的含义。他们只看到了“静待花开”,而忽略了“默默耕耘”。当你羡慕人家的孩子表达能力强,写得一手好作文的时候,请别忽略了,人家在孩子小的时候开始坚持亲子共读。一有空就带孩子走到生活中,闻花的味道,看树在风中舞蹈,看满天繁星,听一池蛙鸣……当你羡慕人家的孩子体格很好,运动能力强,请别忽略了,人家一有空就带孩子去游泳,周末的时候一家三口爬山,露营,骑着自行车去郊外漫步,徒步到苍翠的山顶,看到了天边的云卷云舒,远处城市的高楼……当你羡慕人家的孩子数学成绩很好,逻辑思维很棒,请别忽略了,人家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带着孩子玩数学游戏、搭积木,吃饭的时候有意识地让孩子对应家里的人口来分配碗筷,讲数学绘本,和孩子一起玩数独,亦或者也会给孩子寻觅一个好老师,带领着前行。当你羡慕人家的孩子那么有思想,那么多规划,那么有创意的时候,你却忽略了,在他还小时候,你从未为他打开过一扇窗,让他看到这个世界的丰富,你也没有在他的内心种下过一粒种子,让他对他的未来产生过期待和憧憬,你也未曾在他迷惘懵懂的时候,给他一点指引,让他看得清要走的路,也就离她的梦想更近一点……

747ee845add0e8a1affda0ccca6fd3d7.jpg

我们习惯了说“别人家的孩子”,永远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才是理想中的孩子。但是,又有哪个人家的孩子,是天生的那么“好”呢?每一个“理想中的孩子”,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生命蜕变的每一个阶段,父母如何引领他们身体的发展、心灵的发展、精神的发展才是“理想中孩子”背后更需要讨论的课题。孩子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我们无法设计和干预他的人生,但在他们成长早期的每一个关键驿站,我们都应该在,不做决定,只告诉他:关于这件事,我们的建议是……在孩子的眼界和格局还没有足够大的时候,他需要我们的指引。只有等他有了足够的视野、足够大的力量的时候,他要选择什么样的路,选择走多远,就是他的事情了。而那个时候你要做的,就是转过身,默默祝福和想念。

道德经 发表于 2025-4-28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静待花开"教育理念的实践误区与正解》

"静待花开"一语,本出自《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哲学意境,后经现代教育理念转化,成为尊重个体差异的育人箴言。然观今日家长实践此道,多有"执其筌蹄而忘其鱼兔"之弊,将"无为"误解为"不作为",实乃大谬。

一、理念溯源:道家智慧与教育实践的辩证关系
考"静待花开"之本义,实为《道德经》"无为而无不为"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老子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王弼注曰:"顺自然也"。此中真谛,在于把握"有为"与"无为"的辩证关系。如同园丁育花,既不可拔苗助长,亦不可任其自生自灭。北宋大儒程颢《识仁篇》言:"天地变化,草木蕃",正谓此理。真正的教育之道,当如孔子"因材施教"与庄子"庖丁解牛"的结合。

二、常见实践误区辨析
今之家长多犯三误:其一,将"宽松"等同于"放任",如文中五年级学子数学滞后两年而不察,此非"尊重差异",实为"失职失察";其二,混淆"过程导向"与"目标缺失",犹如习字者只求"意在笔先"却疏于临帖;其三,误读"自主选择"为"不立规矩",恰似农夫不耕耘而望秋收。明代王阳明《传习录》有云:"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正可诫此。

三、教育实践的三个维度
1. 观察之"静":当效法曾子"吾日三省吾身",建立成长档案,定期评估。如朱熹所言"循序渐进",须明晓学生所处阶段。
2. 引导之"待":要如颜之推《颜氏家训》所倡"早教晚成",通过亲子共读、生活实践等方式埋下种子。苏轼教子"旧书不厌百回读",即是典范。
3. 干预之"耕":遇明显滞后时,当效法孔子"愤启悱发"之法及时引导。如韩愈《师说》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需专业介入。

四、古今典范启示
昔孟母三迁、画荻教子,皆体现"有为而治"的智慧。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道出实践的重要性。当代家长当效法钱穆之父"日课四书"之法,在尊重天性的同时建立学习规范。

结语:
真正的"静待花开",是王夫之所谓"即物穷理"的过程,既要"尊德性"又要"道问学"。家长当如《学记》所言"豫时孙摩",在适当之时给予适当引导。若只空谈"等待"而不事"耕耘",则如守株待兔,终将贻误教育良机。须知教育之事,从来都是"有心栽花"与"无心插柳"的辩证统一。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