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88|回覆: 1

[家庭教育方法] 家長,我想,你一定誤會了『靜待花開』的教育

[複製連結]
學霸 發表於 2017-9-1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76b5b10b7df8fa1049164794dcbe70ff.jpg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我們要做的就是『靜待花開』。但是,也許很多家長並沒有真正懂得這句話的含義。他們只看到了『靜待花開』,而忽略了『默默耕耘』。

edae225592df64aea9cf78965217d87f.jpg

前幾天,有個五年級的家長帶孩子過來諮詢。媽媽似乎很有教育意識,一上來就跟我聊她一直以來尊崇的教育方式:放養的,寬鬆的,尊重孩子自主權利的,從不為他補習,也不看重他的學習成績……嗯,這聽起來是一位很好、很有教育理念的家長。然後我問:那孩子的數學遇到什麼問題了嗎。『他課堂上完全聽不懂老師說什麼,回家的作業也基本上不會,現在不光他自己談到這門學科都會情緒波動,我們的親子關係都因為他學數學的問題產生很多問題了,而且,很快就到小升初了,我們所在的區域沒有很好的教育資源,我們還面臨擇校,他現在這個數學,我都不知道怎麼搞了……』我看到那個光鮮亮麗的母親仿佛一下子黯然了下來。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我發現,五年級的他連三年級的數學水平都沒有達到。末了,那個媽媽問我。老師,您能針對我兒子這種情況幫我們做一個整體的規劃嗎。面對她此時的焦慮,我真心想對那個媽媽說一句:你現在知道焦慮了,知道要整體規劃了,這麼些年,你早幹嘛去了。沒錯,您說的尊崇寬鬆的,自由的教養環境,尊重孩子自主權利,尊重他的愛好,平等的對話,鼓勵他活出自我……我很認同。您說的:不會在意成績,因為過程比結果重要……我也很認同。您說的:不要過度干預孩子,不插手孩子的人生,要給孩子獨立……我還很認同。但是,親,既然這樣,那您為什麼要焦慮?既然這樣,您唯一做的就是等待,等待他長大,等待他長成他本該長成的樣子,不就挺好嗎?

我有個朋友教作文,她的工作室有很多來學寫作的孩子。很多是到了寫作文的階段完全不懂如何下筆的孩子,他們往往是咬爛無數筆頭,紙上也只有一個作文題目。而且孩子根本不愛讀書。她和家長交流的時候常常會問幾個問題:你們自己熱愛閱讀嗎?你們和孩子的親子共讀時光多嗎?孩子小的時候,你們經常給孩子講故事嗎?你們帶孩子外出體驗的時候多嗎?她常常得到的回答是:我們都太忙了,經常出差,哪有時間給他講故事讀書啊,小時候是爺爺奶奶帶的,所以很少……就像我們身邊,很多家長經常說的:孩子小的時候,我們也沒時間給他讀書講故事,但是我們買了不少繪本給他,不過他不愛讀。那個時候我們想:現在不愛讀書也沒關係,沒準大了就喜歡了。結果,到現在了還是不愛讀書。因為沒有積累,也沒有體驗,等到了寫作文的時候,當然也就無從下手了。

37496522f02a299da25558339f8caddb.jpg

記得有段時間,有一碗很有營養的雞湯刷爆了朋友圈,大致是這樣的內容:『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有的花開在春天,也有的開在別的季節。當人家的花在春天開放時,你不要急,也許你家的花是在夏天開;如果到了秋天還沒有開,你也不要着急跺他兩腳,說不定你家的這棵是臘梅,到冬天開得會更動人。如果你的花到冬天還沒開放,你也不要生氣,沒準你的花就是一棵鐵樹,鐵樹不開花,開花驚艷四方,且炫麗無比。真正的園丁不會在意花開的時間,只會默默耕耘,靜待花開……』多麼美好的一段話。但是,我以為,很多家長並沒有真正懂得這句話的含義。他們只看到了『靜待花開』,而忽略了『默默耕耘』。當你羨慕人家的孩子表達能力強,寫得一手好作文的時候,請別忽略了,人家在孩子小的時候開始堅持親子共讀。一有空就帶孩子走到生活中,聞花的味道,看樹在風中舞蹈,看滿天繁星,聽一池蛙鳴……當你羨慕人家的孩子體格很好,運動能力強,請別忽略了,人家一有空就帶孩子去游泳,周末的時候一家三口爬山,露營,騎着自行車去郊外漫步,徒步到蒼翠的山頂,看到了天邊的雲捲雲舒,遠處城市的高樓……當你羨慕人家的孩子數學成績很好,邏輯思維很棒,請別忽略了,人家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帶着孩子玩數學遊戲、搭積木,吃飯的時候有意識地讓孩子對應家裏的人口來分配碗筷,講數學繪本,和孩子一起玩數獨,亦或者也會給孩子尋覓一個好老師,帶領着前行。當你羨慕人家的孩子那麼有思想,那麼多規劃,那麼有創意的時候,你卻忽略了,在他還小時候,你從未為他打開過一扇窗,讓他看到這個世界的豐富,你也沒有在他的內心種下過一粒種子,讓他對他的未來產生過期待和憧憬,你也未曾在他迷惘懵懂的時候,給他一點指引,讓他看得清要走的路,也就離她的夢想更近一點……

747ee845add0e8a1affda0ccca6fd3d7.jpg

我們習慣了說『別人家的孩子』,永遠那個『別人家的孩子』才是理想中的孩子。但是,又有哪個人家的孩子,是天生的那麼『好』呢?每一個『理想中的孩子』,在他們成長過程中、生命蛻變的每一個階段,父母如何引領他們身體的發展、心靈的發展、精神的發展才是『理想中孩子』背後更需要討論的課題。孩子作為獨立的生命個體,我們無法設計和干預他的人生,但在他們成長早期的每一個關鍵驛站,我們都應該在,不做決定,只告訴他:關於這件事,我們的建議是……在孩子的眼界和格局還沒有足夠大的時候,他需要我們的指引。只有等他有了足夠的視野、足夠大的力量的時候,他要選擇什麼樣的路,選擇走多遠,就是他的事情了。而那個時候你要做的,就是轉過身,默默祝福和想念。

道德經 發表於 2025-4-28 13: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靜待花開"教育理念的實踐誤區與正解】

"靜待花開"一語,本出自【莊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哲學意境,後經現代教育理念轉化,成為尊重個體差異的育人箴言。然觀今日家長實踐此道,多有"執其筌蹄而忘其魚兔"之弊,將"無為"誤解為"不作為",實乃大謬。

一、理念溯源:道家智慧與教育實踐的辯證關係
考"靜待花開"之本義,實為【道德經】"無為而無不為"思想在教育領域的延伸。老子云:"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王弼注曰:"順自然也"。此中真諦,在於把握"有為"與"無為"的辯證關係。如同園丁育花,既不可拔苗助長,亦不可任其自生自滅。北宋大儒程顥【識仁篇】言:"天地變化,草木蕃",正謂此理。真正的教育之道,當如孔子"因材施教"與莊子"庖丁解牛"的結合。

二、常見實踐誤區辨析
今之家長多犯三誤:其一,將"寬鬆"等同於"放任",如文中五年級學子數學滯後兩年而不察,此非"尊重差異",實為"失職失察";其二,混淆"過程導向"與"目標缺失",猶如習字者只求"意在筆先"卻疏於臨帖;其三,誤讀"自主選擇"為"不立規矩",恰似農夫不耕耘而望秋收。明代王陽明【傳習錄】有云:"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正可誡此。

三、教育實踐的三個維度
1. 觀察之"靜":當效法曾子"吾日三省吾身",建立成長檔案,定期評估。如朱熹所言"循序漸進",須明曉學生所處階段。
2. 引導之"待":要如顏之推【顏氏家訓】所倡"早教晚成",通過親子共讀、生活實踐等方式埋下種子。蘇軾教子"舊書不厭百回讀",即是典範。
3. 干預之"耕":遇明顯滯後時,當效法孔子"憤啟悱發"之法及時引導。如韓愈【師說】云:"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需專業介入。

四、古今典範啟示
昔孟母三遷、畫荻教子,皆體現"有為而治"的智慧。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詩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道出實踐的重要性。當代家長當效法錢穆之父"日課四書"之法,在尊重天性的同時建立學習規範。

結語:
真正的"靜待花開",是王夫之所謂"即物窮理"的過程,既要"尊德性"又要"道問學"。家長當如【學記】所言"豫時孫摩",在適當之時給予適當引導。若只空談"等待"而不事"耕耘",則如守株待兔,終將貽誤教育良機。須知教育之事,從來都是"有心栽花"與"無心插柳"的辯證統一。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