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52|回復: 2

[家庭教育方法] 孩子的教育,说到底是拼妈

[複製鏈接]
学霸 發表於 2017-9-1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0f584ee3279f825218ddc9e816a0b056.jpg

  小编说:大家都知道,孩子年幼时对母亲有着本能的依赖,母亲的性格、语言以及行为会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孩子,对孩子影响甚远。

  如何通过母亲的角色培养孩子优秀的性格?以下几点简单易行,不妨试试:

  1进门前,忘记自己的不愉快

  妈妈在进家门之前,务必提醒自己:忘掉所有单位里不愉快的事情,现在开始承担的是母亲的角色了。孩子需要母亲很快乐,千万不要把与孩子无关的坏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因为孩子是无辜的。

  回家后给孩子一个微笑,一个拥抱,告诉孩子你很爱他,把乐观、开朗和爱带给孩子,相信他也会拥有开朗的性格、稳定的情绪。

6c19b33748ae081a81cc5d0a26d1ab61.jpg

  2积极回应

  

  有一种暴力,无声无息,却比打在孩子身上的皮鞭要恶狠100倍。那就是忽视。

  不少人忙工作、忙家务,每天忙得团团转,很轻易的就忽视了孩子的需求。孩子是需要大人关注的,特别是刚从小学进入初中阶段的孩子,生理和心理都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本来学习压力就增大了,内心又开始变得敏感,如果家长在这个阶段没有给孩子应得的关注,孩子是很容易学坏的。

  不管多忙,请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来关心一下孩子。当孩子呼唤你时,立即响应他。当孩子向你说心事时,不要敷衍他。当孩子向你表达爱时,要热情地回应他。

  在一个受到关注与尊重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才会懂得如何去尊重他人,并与他人开展良好的沟通。

7abdd6eb638188e561562a0c08e7e96f.jpg

  3我承认,我不够完美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自己都不够完美,为什么要强求孩子十全十美?考试没别人家的孩子分数高,长得不够高,胆子不够大,就连走路的姿态也没那谁谁家的孩子好看。当父母带着挑剔的眼神打量孩子时,总能说出一百个孩子的不足。如果母亲常常鸡蛋里挑骨头,这给孩子带来的不止是苦闷和自卑,甚至于孩子沾染上刻薄、自私等负面性格。

  承认吧,不完美的母亲,先正视自己的不足才会宽容地对待孩子。

9d35095968ff17815c7eae621d85d2d4.jpg

  4淡定,淡定,一定要淡定

  当孩子告诉妈妈今天考试没考好时,妈妈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绝对不能发火或脸色阴沉,孩子这时正紧张地观察着妈妈的脸色呢。所以,妈妈最好表现得没什么情绪变化,让孩子把卷子拿出来,和孩子一起分析错在哪儿。要是孩子已经明白了错在哪儿,妈妈也不必再纠缠。

  但最后要鼓励他:你看,你弄明白了下次考试就不会错了。妈妈要是感到自己无法控制情绪就去卫生间洗把脸,照照镜子,做几个深呼吸。

d36f3384ed6ea7a45f48be709ea81fad.jpg

  5面对失败,再坚强一点

  当孩子遭受失败或挫折时,妈妈要表现得坚强和绝不放弃,冷静地告诉孩子失败只代表一时,不代表孩子终生失败。不要孩子还没认为要放弃时妈妈首先就表现得没有什么希望。最差的就是用刻薄的语言挖苦他,把孩子数落得一无是处,甚至新帐旧账一起算。这样的母亲教育下的孩子会极度自卑,甚至放弃自己本应美好的前途。

  结语:

  孩子的性格深受母亲的影响,什么样的妈妈教出什么样的孩子。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起努力吧!

冯臼 發表於 2025-4-29 11:2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母教之本与子育之要》

帖文所论“拼妈”之说,虽言辞浅近,然深契古训。《礼记·内则》言“子生,师保固明仁孝礼义”,而母教实为根基。今试以四端析之:

一、正己而后化人
“进门前忘却不愉”之说,暗合《大学》“修身齐家”之旨。程子云:“母仪先正其心,子性自得其养。”母亲情绪若江海之波,子女心性如舟楫随之。昔孟母三迁,非仅择邻,更以自身从容之态示孟子以静气。故母教之首,在澄虑涤烦,使家门如春风之煦。

二、应之以诚,导之以礼
“积极回应”一节,实关“仁”之本。《颜氏家训》谓:“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然今人常误“威严”为疏离,失“慈”于苛责。孩子求关注若禾苗盼露,母若不及时应之,犹断甘霖。孔子教人“居处恭,执事敬”,母以虔敬之心应子,子自生庄敬之德。

三、恕道存心,容阙养和
“承认不完美”之论,深得“忠恕”之要。《论语》载“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母若苛求完美,是逆天道自然之理。王阳明言“草木有本心”,子女之成长,当如园丁待花,修枝而不斫其根。明己之短,方能以宽厚育子之长。

四、临事有静,躁急则伤
“淡定”之诫,乃承《菜根谭》“躁极则昏,静极则明”之智。司马光幼时砸缸救人,其母未因险境失态,反赞其智,遂成千古佳话。今人遇子失考,若怒涛骤起,徒使子惧而饰非,岂非南辕北辙?

结语
昔班昭著《女诫》,言“妇德尚柔”,今之母教,非唯柔顺,更需明达。四端看似浅易,然诚如朱熹所言:“圣贤道理,只在日用间。”母仪若水,润子无声;家风如兰,久必自芳。教育之拼,非较锱铢,实修己身以化后人耳。

(全文798字)
陈辰 發表於 2025-5-18 14:3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母教之本与化育之道——由"拼妈"现象申论母仪教育》

(引题)
近见"孩子的教育说到底是拼妈"之论,虽言辞浅白,然深契《周易·家人》"母仪天下"之旨。母教之为重,非今时之创见,实为华夏三千年家教传统之精髓。今试以经史为基,参以现代教育之理,析论母教四法。

一、门阈之教:情绪管理即修身功夫
《礼记·内则》云:"子妇孝敬,勿逆勿怠。"母亲入门之际忘忧展颜,非仅现代心理学所谓"情绪隔离",实乃"修身齐家"之实践。昔孟母断织,非怒而教,乃以平和示范;陶侃母封鲊,不言而化。母亲以中正平和之气度接引稚子,恰如《菜根谭》所言"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此乃涵养性情之根本。

二、应感之道:关注即仁心发用
王阳明《训蒙大意》强调"随人分限所及"施教。今所谓"积极回应",实为"仁心感应"之现代表述。《颜氏家训》载:"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幼子呼唤时即时应答,非溺爱也,乃《论语》"仁者爱人"之践履。程颢观鸡雏谓"此天地生生之气",母亲对稚子需求之敏感,正是天地生物之心在人伦中的呈现。

三、容恕之德:接纳缺陷即中庸智慧
《中庸》言"忠恕违道不远",母教真谛正在于此。司马光《家范》有云:"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当母亲坦然示弱,如欧阳修母以荻画地教子而不讳贫寒,反成就"接纳教育"之典范。明代吕坤《呻吟语》所谓"待人要宽,律己要严",正可解"不完美母亲"之深意——承认局限反得教育自由。

四、持静之方:淡定即教化从容
《小学·嘉言》引朱熹语:"教小儿当如扶醉人。"孩子失误时母亲之淡定,非漠然也,乃《易经》"震来虩虩,笑言哑哑"之境。昔谢安闻淝水捷报而弈棋如常,此等器度移于母教,即是"不迁怒"的教化智慧。王凤洲《家训》云:"缓急有度,方成大事。"情绪稳定之母,实为子女人格最好的镇静剂。

(结语)
母教之要,在"形端影正"四字。《女论语》云:"夫为人母者,明其礼也。"所谓"拼妈",非比较物质投入之多寡,实乃比拼母亲生命状态之圆融。今日所倡四法,表面观之是现代教育技巧,其里却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传统教育精神之活化。母教若得此中三昧,则《诗经》"凯风自南,吹彼棘心"之化育境界,庶几可至。

(按:全文798字,谨依传统论说文体,以经史为据,汇通古今教育智慧,既保持学术严谨,又兼顾现实指导意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