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62|回复: 1

[家庭教育方法] 孩子没礼貌,妈妈没批评他,只问了2个问题..

[复制链接]
学霸 发表于 2017-8-24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c1104af9bd697705348534bb11c5bfd.jpg

  华华家里来了一个保姆,是个老实的中年妇女,她家里经历了许多天灾人祸,三个儿子中有两个有先天性疾病,不得不背井离乡来打工,身上就带着一张家里的照片,想家的时候就看看。

  爸爸妈妈对保姆很好,让她同吃住,然而华华不懂事,经常调皮捣蛋捉弄她,保姆也是逆来顺受。

05eb9bcbf37fa966cec78ea71391798c.jpg

  有一次,华华吃零食把碎渣弄得满地都是。妈妈看了很不高兴,教育华华说阿姨才扫过地,他这样是不尊重阿姨的劳动成果。没想到华华的话令妈妈震惊:“你给她钱不就是让她扫地吗?我为什么要尊重一个扫地的啊?”当时保姆就在旁边。妈妈是又惊又怒又尴尬,赶紧给阿姨道歉,还让华华也道歉,没想到华华还死活不肯。

  华华不懂事发展到巅峰的时候,在保姆不在时撕了她的照片,在她床上尿尿,她回来看到了,捧着照片的碎片哭了,而年幼的华华有些悔意,但他觉得自己是主人,一点儿也不想认错,做出一副得意洋洋的神情跑出去玩了。

4670dcbdbf51a301d41b9deb11751348.jpg

  妈妈回来之后,知道了这件事,她生气得想揍华华,但是被保姆拦住了。

  妈妈冷静了下来,孩子却惴惴不安。不过妈妈最后并没有惩罚孩子,而是把孩子叫来身边,让他亲眼看着妈妈手洗了保姆的床单,并把撕成碎片的照片一点点拼起来,拼了大半夜。孩子最后边看边哭,哭着向妈妈认错,妈妈也没有停下。一宿未睡。

daac408c63909e8295dbeaae5a1395e4.jpg

  做完这一些事情之后,她给华华讲了很多保姆对他很好的细节,问了华华两个问题。

  妈妈替你承担后果,你难过吗?

  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你觉得呢?

d4c39182e761745b66142d6f369bdb67.jpg

  教孩子懂礼貌,是每个父母都努力去做的,现在的孩子们做得越来越好了,但是在保姆、服务员、清洁工人这些人面前,你是怎么样教导孩子的?你的行为有特意将这一类人分开吗?你的言行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吗?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当然,孩子同时也被身边的其他亲朋和环境所影响着,这些态度都会被孩子模仿致使孩子不尊重他人,当父母发现孩子被给予了坏的影响时,应该立即采取行动,杜绝这些影响。

  父母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因为付出而值得被尊重,因为劳动而值得被尊重,尊重不因地位身份而轻贱。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孩子将来面对生活中的荣誉和挫折,才能宠辱不惊,从容镇定的面对人生,坚信自己的价值。

道德经 发表于 2025-5-25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家教之本在立仁:从"华华现象"谈童蒙养正之道》

童蒙失教,非独稚子之过,实乃成人世界价值观之镜像。观华华对保姆之态,恰似一面明镜,照见当代家教中"仁心"培养之缺失。《礼记·学记》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今试析此案例,以明童蒙养正之要义。

一、身教重于言教:母亲"夜拼照片"之深意
母亲不以责罚立威,而以"手拼碎片"、"夜洗床单"之行示范,此正合《论语》"其身正,不令而行"之旨。宋儒朱熹《童蒙须知》强调:"凡为人子弟,当以仁存心。"当稚子目睹母亲对保姆劳动之尊重、对他人痛苦之体恤,其心灵所受震撼,远胜千言训诫。这种"具身化教育"使抽象的道德原则具象为可感可知的生命体验,恰如王阳明所言"知行合一"之教。

二、两问之妙:叩启本心仁性
母亲"承担后果"之间,实为引导孩子建立责任伦理;"尊重"之间,则是唤醒其本具之恻隐之心。此暗合孟子"四端"之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通过设问而非说教,使孩子自证本心,此乃儒家"启发式教学"之精髓。《二程遗书》有云:"学者须先识仁",母亲之问正是导引孩童自识仁心之妙法。

三、主仆之辨:家教中的平等观建构
华华"主人意识"之谬,折射出阶层观念对童心的侵蚀。明代吕坤《呻吟语》告诫:"待下人不可以貌轻。"真正的家教,当如《弟子规》所言:"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父母待保姆"同吃住"之善行,若未辅以明确的平等价值引导,反易使孩童产生认知混淆。

四、现代启示:重建"敬"的伦理维度
当今家教常陷两误:或如华华父母初期之"善而不教",或流于简单说教。王夫之《读通鉴论》指出:"立教之道,正其本而已。"培养孩子对劳动者的尊重,须从三处着力:其一,日常生活中示范"敬事而信"的态度;其二,创设共同劳动情境以培养同理心;其三,善用"苏格拉底式提问"引导道德思辨。

《周易·蒙卦》象辞云:"蒙以养正,圣功也。"教育之根本,不在行为规训,而在仁心萌蘖。华华母亲最终采用的方法,实为回归儒家"以心传心"的教育智慧。当孩童能为他者之痛而痛,方是真礼貌之始,亦是为人之本。今日父母若欲子弟知书达礼,当自破除心中贵贱之相始,如此方能养出真正温良恭俭的下一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