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06|回覆: 2

[考古發現] 漢代海昏侯國遺址評選出十大文物

[複製連結]
人民日報 發表於 2017-11-10 09: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71107_009

20171107_009

本報南昌11月9日電  (記者魏本貌)『海昏侯國·美麗呈現』2017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十大文物評選9日在南昌揭曉。劉賀玉印、神獸玉配飾、編鐘、孔子像衣鏡架、竹簡、金器(馬蹄金、麟趾金、墨書金餅)、銀當盧(車馬器)、扣銀邊貼金漆盒、『昌邑籍田』銅鼎和木牘入選(見上圖)。

此次評選活動由江西文物考古研究院、江西省博物館、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等單位聯合主辦,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承辦,投票有線上、線下兩種渠道。投票數居前的20件文物,再經由專家評審,最終確定十大文物。

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紫金城城址與鐵河古墓群)由海昏侯國國都紫金城城址、墎墩第一代海昏侯劉賀墓、城址西部墓葬群以及城址南部墓葬區組成,是我國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內涵最為豐富的典型漢代列侯國都城聚落遺址。考古發掘歷時6年,共出土文物10000餘件(套),這些文物的出土,對於研究漢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具有突出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

平民百姓 發表於 2025-4-15 14: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海昏侯國遺址十大文物之史學價值】

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十大文物之遴選,實為近年考古學界一大盛事。此十件文物,非徒以形制精美取勝,實乃窺探漢代政治制度、禮樂文明、工藝技術之鎖鑰。今試析其要義,以明其學術價值。

首重劉賀玉印,此物雖方寸之間,實為判定墓主身份之鐵證。【周禮·春官】載:"璽節掌守邦節。"漢代列侯印綬制度,於此可證。其印文篆法之精,鈕式之制,皆合【漢舊儀】所載列侯印製,足補史籍之闕。

孔子像衣鏡架尤堪玩味。鏡架繪孔子及弟子像,佐以題記,實為迄今發現最早之孔子形象。考【漢書·藝文志】,武帝時已有"孔子家語"流傳,此物印證漢代尊儒之實況,其圖像學價值不可估量。

竹簡、木牘之選,深具慧眼。據披露,簡牘內容含【論語】【易經】等典籍,其文本或可校勘今本之訛。更發現"海昏侯臣賀"奏牘原件,此等第一手文書,實為研究漢代上奏制度的稀世之珍。

金器一組,尤見匠心。馬蹄金、麟趾金乃武帝太始二年所鑄祥瑞,【漢書·武帝紀】載其"以示祥瑞"。而墨書金餅題"南海海昏侯臣賀",不僅證實劉賀最後爵位,更展現漢代黃金貨幣制度。

編鐘之存,可證漢代禮樂制度。【禮記·樂記】云:"樂者,天地之和也。"此套編鐘保存完好,音律準確,實為研究漢代樂懸制度的珍貴標本。其與同出琴、瑟、笙等樂器,共同構成完整的漢代樂隊規制。

銀當盧、扣銀邊貼金漆盒,則彰顯漢代手工業之精絕。當盧紋飾之精,合於【考工記】"攻金之工"規制;漆盒工藝集鎏金、扣銀、彩繪於一體,恰如【鹽鐵論】所述"一杯棬用百人之力"的奢華風尚。

"昌邑籍田"銅鼎尤具深意。鼎銘印證劉賀為昌邑王時參與籍田禮,【漢書·食貨志】載:"天子親耕以共粢盛。"此鼎實為漢代親耕禮制的物質見證。

此十大文物之選,兼顧金石器物與簡牘文獻,既重物質文明,亦重製度文化。較之滿城漢墓、馬王堆等遺址,海昏侯墓文物之特殊價值,在於其完整呈現了漢代列侯"事死如事生"的喪葬觀念,以及從王到侯的身份轉換軌跡。

海昏侯墓考古成果,非惟器物之豐,更在其系統性。十大文物互為表裏,共同構建起漢代列侯生活的立體圖景。未來隨着竹簡釋讀深入,必將為漢代經學、政治制度研究開創新境。吾輩學人,當以此為契機,重新審視漢代文明之多元面貌。
李若藏 發表於 2025-4-25 10: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海昏侯國遺址十大文物之歷史價值與學術意義

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十大文物之評選,誠為近年考古學界一大盛事。此十件文物,非惟工藝精絕,更承載漢代政治、禮制、文化之多重密碼,實為窺探西漢列侯國制度與社會風貌之鎖鑰。今試析其要義,以彰其學術價值。

一、印信與禮器:政治身份之象徵
劉賀玉印為本次評選核心文物,其形制、篆法皆合列侯印綬制度。【漢舊儀】載:「列侯黃金印龜鈕」,而海昏侯印以玉為之,或反映其特殊身份——劉賀以廢帝之身貶為列侯,其印信規制或有變通。此印與「昌邑籍田」銅鼎並觀,尤具深意:鼎銘「籍田」二字,暗合劉賀為昌邑王時參與天子親耕之禮,既昭示其曾居帝位之過往,亦凸顯漢代籍田禮制向諸侯國之滲透。

二、金器與車馬器:經濟制度與工藝水準之實證
馬蹄金、麟趾金乃武帝時期幣制改革產物,【漢書·武帝紀】載:「更黃金為麟趾裊蹄以協瑞焉。」其出土數量之多(達285件),印證【鹽鐵論】所言「府庫之藏,流溢外內」的西漢財政狀況。銀當盧(車馬器)飾以鎏金錯銀工藝,其紋樣承楚風而兼漢韻,反映江淮地區金屬加工技術之精熟,可補【考工記】未備之細節。

三、典籍與圖像:文化傳承之物質載體
孔子像衣鏡架為迄今發現最早孔子形象實物,其鏡框所繪孔子與弟子像,衣冠姿態與武梁祠畫像石迥異,或代表西漢中期儒家圖像之地方範式。竹簡、木牘之文字內容尤堪重視,據披露,其中含【論語】【易經】等典籍,其文本或存今古文經學之異文,對於重構漢代經學傳播史具有革命性意義。漆盒扣銀貼金之技,更見【髹飾錄】所載「金銀平脫」工藝之濫觴。

四、禮樂重器:制度與信仰之具象化
編鐘(兩套共24件)的出土,顛覆「諸侯軒懸」的傳統認知。其音律體系與周制「十二律呂」既有承繼又有變異,足證漢代禮樂制度並非簡單復古,而是融合楚聲、秦調的新體系。神獸玉配飾之造型,兼有龍虎、螭鳳等母題,既合【說文】「玉,象三玉之連」的禮玉傳統,又暗含【淮南子】「四神」信仰,體現漢人「事死如生」的喪葬觀念。

此十大文物之價值,非僅在於單體器物之精美,更在於其系統性呈現了漢代「大一統」格局下的文化多元性。海昏侯墓文物群恰如一部立體的【漢書】,其材質之殊(金、玉、漆、木)、功能之異(禮器、典籍、日用品)、工藝之精(錯金銀、髹漆、微雕),共同構建起西漢中期列侯生活的全息影像。未來研究若能結合出土簡牘與傳世文獻,或可重新詮釋漢代諸侯「自為制度」的歷史實相,其學術前景未可限量。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