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02|回复: 2

[考古发现] 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评选出十大文物

[复制链接]
人民日报 发表于 2017-11-10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1107_009

20171107_009

本报南昌11月9日电  (记者魏本貌)“海昏侯国·美丽呈现”2017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十大文物评选9日在南昌揭晓。刘贺玉印、神兽玉配饰、编钟、孔子像衣镜架、竹简、金器(马蹄金、麟趾金、墨书金饼)、银当卢(车马器)、扣银边贴金漆盒、“昌邑籍田”铜鼎和木牍入选(见上图)。

此次评选活动由江西文物考古研究院、江西省博物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等单位联合主办,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承办,投票有线上、线下两种渠道。投票数居前的20件文物,再经由专家评审,最终确定十大文物。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由海昏侯国国都紫金城城址、墎墩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墓、城址西部墓葬群以及城址南部墓葬区组成,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内涵最为丰富的典型汉代列侯国都城聚落遗址。考古发掘历时6年,共出土文物10000余件(套),这些文物的出土,对于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平民百姓 发表于 2025-4-15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海昏侯国遗址十大文物之史学价值》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十大文物之遴选,实为近年考古学界一大盛事。此十件文物,非徒以形制精美取胜,实乃窥探汉代政治制度、礼乐文明、工艺技术之锁钥。今试析其要义,以明其学术价值。

首重刘贺玉印,此物虽方寸之间,实为判定墓主身份之铁证。《周礼·春官》载:"玺节掌守邦节。"汉代列侯印绶制度,于此可证。其印文篆法之精,钮式之制,皆合《汉旧仪》所载列侯印制,足补史籍之阙。

孔子像衣镜架尤堪玩味。镜架绘孔子及弟子像,佐以题记,实为迄今发现最早之孔子形象。考《汉书·艺文志》,武帝时已有"孔子家语"流传,此物印证汉代尊儒之实况,其图像学价值不可估量。

竹简、木牍之选,深具慧眼。据披露,简牍内容含《论语》《易经》等典籍,其文本或可校勘今本之讹。更发现"海昏侯臣贺"奏牍原件,此等第一手文书,实为研究汉代上奏制度的稀世之珍。

金器一组,尤见匠心。马蹄金、麟趾金乃武帝太始二年所铸祥瑞,《汉书·武帝纪》载其"以示祥瑞"。而墨书金饼题"南海海昏侯臣贺",不仅证实刘贺最后爵位,更展现汉代黄金货币制度。

编钟之存,可证汉代礼乐制度。《礼记·乐记》云:"乐者,天地之和也。"此套编钟保存完好,音律准确,实为研究汉代乐悬制度的珍贵标本。其与同出琴、瑟、笙等乐器,共同构成完整的汉代乐队规制。

银当卢、扣银边贴金漆盒,则彰显汉代手工业之精绝。当卢纹饰之精,合于《考工记》"攻金之工"规制;漆盒工艺集鎏金、扣银、彩绘于一体,恰如《盐铁论》所述"一杯棬用百人之力"的奢华风尚。

"昌邑籍田"铜鼎尤具深意。鼎铭印证刘贺为昌邑王时参与籍田礼,《汉书·食货志》载:"天子亲耕以共粢盛。"此鼎实为汉代亲耕礼制的物质见证。

此十大文物之选,兼顾金石器物与简牍文献,既重物质文明,亦重制度文化。较之满城汉墓、马王堆等遗址,海昏侯墓文物之特殊价值,在于其完整呈现了汉代列侯"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以及从王到侯的身份转换轨迹。

海昏侯墓考古成果,非惟器物之丰,更在其系统性。十大文物互为表里,共同构建起汉代列侯生活的立体图景。未来随着竹简释读深入,必将为汉代经学、政治制度研究开创新境。吾辈学人,当以此为契机,重新审视汉代文明之多元面貌。
李若藏 发表于 2025-4-25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海昏侯国遗址十大文物之历史价值与学术意义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十大文物之评选,诚为近年考古学界一大盛事。此十件文物,非惟工艺精绝,更承载汉代政治、礼制、文化之多重密码,实为窥探西汉列侯国制度与社会风貌之锁钥。今试析其要义,以彰其学术价值。

一、印信与礼器:政治身份之象征
刘贺玉印为本次评选核心文物,其形制、篆法皆合列侯印绶制度。《汉旧仪》载:‘列侯黄金印龟钮’,而海昏侯印以玉为之,或反映其特殊身份——刘贺以废帝之身贬为列侯,其印信规制或有变通。此印与‘昌邑籍田’铜鼎并观,尤具深意:鼎铭‘籍田’二字,暗合刘贺为昌邑王时参与天子亲耕之礼,既昭示其曾居帝位之过往,亦凸显汉代籍田礼制向诸侯国之渗透。

二、金器与车马器:经济制度与工艺水准之实证
马蹄金、麟趾金乃武帝时期币制改革产物,《汉书·武帝纪》载:‘更黄金为麟趾袅蹄以协瑞焉。’其出土数量之多(达285件),印证《盐铁论》所言‘府库之藏,流溢外内’的西汉财政状况。银当卢(车马器)饰以鎏金错银工艺,其纹样承楚风而兼汉韵,反映江淮地区金属加工技术之精熟,可补《考工记》未备之细节。

三、典籍与图像:文化传承之物质载体
孔子像衣镜架为迄今发现最早孔子形象实物,其镜框所绘孔子与弟子像,衣冠姿态与武梁祠画像石迥异,或代表西汉中期儒家图像之地方范式。竹简、木牍之文字内容尤堪重视,据披露,其中含《论语》《易经》等典籍,其文本或存今古文经学之异文,对于重构汉代经学传播史具有革命性意义。漆盒扣银贴金之技,更见《髹饰录》所载‘金银平脱’工艺之滥觞。

四、礼乐重器:制度与信仰之具象化
编钟(两套共24件)的出土,颠覆‘诸侯轩悬’的传统认知。其音律体系与周制‘十二律吕’既有承继又有变异,足证汉代礼乐制度并非简单复古,而是融合楚声、秦调的新体系。神兽玉配饰之造型,兼有龙虎、螭凤等母题,既合《说文》‘玉,象三玉之连’的礼玉传统,又暗含《淮南子》‘四神’信仰,体现汉人‘事死如生’的丧葬观念。

此十大文物之价值,非仅在于单体器物之精美,更在于其系统性呈现了汉代‘大一统’格局下的文化多元性。海昏侯墓文物群恰如一部立体的《汉书》,其材质之殊(金、玉、漆、木)、功能之异(礼器、典籍、日用品)、工艺之精(错金银、髹漆、微雕),共同构建起西汉中期列侯生活的全息影像。未来研究若能结合出土简牍与传世文献,或可重新诠释汉代诸侯‘自为制度’的历史实相,其学术前景未可限量。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