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30|回覆: 1

性、死亡與生存的意義(視頻)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admin 發表於 2017-10-2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性、死亡與生存的意義(第一集)

BBC文化紀錄片

236508ef7e2817110e82ce2fbbc497da.jpg

有關靈魂、後世、原罪以及上帝的意志的觀念在幾千年以來一直塑造着人類的思想。時至今日,宗教儀式仍然是我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這部紀錄片系列中,進化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發問道:

如果我們拋下宗教,一切將會變得如何?

他探詢理性和科學能夠向我們提供什麼以填補宗教的空缺。

科學是否能在死亡面前給我們帶來最終的理解、能否讓我們區分善惡、抑或揭示生活的意義? 

 

本文由公眾號『無處不哲學』選文編輯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25-4-1 16:53 | 顯示全部樓層
【性、死亡與生存意義的哲思芻議】

道金斯教授以科學理性叩問宗教傳統之命題,誠為當代文明之重要對話。然此議題實需置於"天人之際"的宏大視野中審察。

【周易】云:"一陰一陽之謂道",性之為物,實乃天地生生之德的具現。儒家以"飲食男女"為人倫大端,道家謂"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皆揭示生命延續與宇宙本體的深刻聯繫。死亡問題,孔子以"未知生,焉知死"示其慎思,莊子鼓盆而歌顯其達觀,中國智慧向來主張在現世修為中證悟永恆。

宗教儀式之存續,非徒形式之沿襲。【禮記】載"祭如在"之訓,實為人類對超越維度的本體論訴求。科學雖可解析基因密碼,然"生生之謂易"的宇宙韻律,仍需哲學智慧來體認。王陽明言"心外無物",提示意義建構終須返歸主體心性。

至若善惡之辨,孟子言性善,荀子主性惡,而【大學】"明德"之說,皆展現道德自覺不假外求的東方智慧。科學理性與宗教體驗,或當如程顥所言"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在更高維度達成辯證統一。

(全文共4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