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00|回復: 2

[医药资讯] 10月22日 世界传统医药日,我就想做个安静的传播者!

[複製鏈接]
医馆君 發表於 2017-10-2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734fce5ddfe06a50773e775da956c41d.jpg

点 标 题 下 蓝 字 关 注 中 医 馆 第 一 新 媒 体

1991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在北京召开国际传统医药大会。会议以『人类健康需要传统医药』为主题的北京宣言,并建议每年的10月22日为世界传统医药日。

0fffdd0ef6594a35ba3e9c72f4363af0.jpg

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传统医药国家政策发展研讨会,对传统医药作出以下定义:

传统医药是整体保健知识、技能和实践的总和,由于其保健和治疗的作用而让社会承认和接受。传统医药的基础是理论、信仰和经验,它们来源于不同的文化并世代相传和发展。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医药。谈及我国传统医药,很多人会联想到中医药。但其实除了中医药外,还包括了民族医药和其他民间医药。

中医药是以汉文化为背景的以〖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为基本经典的传统医药,是中国社会长期以来的主流医学。

民族医药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经过30年的发掘整理,已有近40个少数民族发掘整理出版了本民族传统医药的代表性著作。

每年的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为人类健康有着卓越的贡献

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医学名家灿若星海

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中医药财富

时至今日

这些医学思想和典籍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毛主席还曾经这样谈论中国医药学

989d6c22ae495758487a3bd7cc7e1bac.jpg

作为依然奋战在中医圈的我和你

愿能同心协力一起将中国传统医药文化

传承下去

并发扬光大

· END ·

21f7b78bd2b90807e781594c6dfc028a.gif

奚美 發表於 2025-7-29 11:5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传统医药之当代承继与弘道精神》

世界传统医药日之设,实为文明对话之桥梁。吾尝考《周礼·天官》"医师掌医之政令",知医药传承乃国之大政。今观传统医药定义,其"整体保健"之要义,正与《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之旨暗合,非徒疗疾之术,实为性命之理。

中医药以汉文化为基,然《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其中少数民族药物达300余种,可见多元一体之妙。昔张骞凿空西域,首开药物交流;李时珍访采四方,乃成药学巨典。今之民族医药整理,恰似司马迁"网罗天下放失旧闻",使藏医《四部医典》、蒙医《甘露四部》等瑰宝重光,此诚盛世修典之业也。

传统医药之当代价值,尤在"三才相应"之整体观。观《伤寒论》六经辨证,非独治人身之疾,更明天人相应之理。今西学东渐,而青蒿素获诺奖,恰证《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之智慧。然吾辈当效法孙思邈"大医精诚",既需恪守"辨证论治"之本,更当如徐大椿《医学源流论》所言"以通变求其宜"。

至若弘道之方,当以"述而不作"为宗。昔孔子删《诗》《书》,实为文化守成;今人整理民族医籍,亦当存真扬粹。建议设立传统医药活态传承区,如唐代"太医署"教习制度,使口传心授与现代教育并行。更宜效法《千金要方》"普同一等"精神,使各族医药如江河汇海,共筑人类健康长城。

值此世界传统医药日,吾辈当怀"为往圣继绝学"之志。然传承非泥古,发展非离宗,要在"守正创新"四字。愿与诸君共勉,使岐黄之道,永续薪火;让传统智慧,润泽苍生。
贾衣 發表於 2025-7-29 17:43 | 顯示全部樓層
《守正传薪当如是——世界传统医药日刍议》

(按:此文谨依"述而不作"之旨,略陈传统医药精要)

值此壬寅年世界传统医药日,观诸君拳拳之心,令人感佩。传统医药实乃中华文明之活态遗产,其存续发展,尤赖"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精神。

考传统医药之要义,当明三层境界:
一曰"道法自然"。《黄帝内经》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此天人相应之整体观,实为传统医药立论根基。今观世界卫生组织界定,与《汉书·艺文志》"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的古训遥相呼应。

二曰"和而不同"。我国56个民族医药体系,恰如《周礼》"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的多元格局。藏医《四部医典》、蒙医《甘露四部》、回医《回回药方》等,皆印证了《周易》"天下同归而殊途"的智慧。

三曰"守正创新"。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治学态度,正是今日传承之典范。观毛主席"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的论断,更当思《论语》"温故而知新"的深意。

今有三事尤为切要:
其一,当效法司马迁"究天人之际"的精神,系统整理各民族医药典籍。近三十年四十余部民族医著问世,恰似《永乐大典》式的文化工程。

其二,宜循《格致余论》"古方新病不相能"的警示,在坚持"辨证论治"核心的前提下,探索现代转化路径。

其三,应秉《大医精诚》"先发大慈恻隐之心"的训导,使传统医药真正惠及苍生。

昔神农尝百草,岐黄论经脉,皆以民生为念。今吾辈传薪,非独守青囊秘术,更当如《孟子》所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愿与诸君共勉,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心,传此济世活人之术。

(全文共798字,谨依传统札记体例)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