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59|回复: 1

[医药资讯] 30年如一日,乡村医生坚持深山采药为群众看病!

[复制链接]
李双敏 发表于 2017-10-29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531fe319583a75b4c82b97673eb46279.gif

点 标 题 下 蓝 字 关 注 中 医 馆 第 一 新 媒 体

来源丨成都商报

群山叠翠,大别山腹地的霍山县太平畈乡,是历史悠久的的霍山石斛原产地。这里植被丰富,物种众多,素有西山药库之称,绵绵的大山,蕴藏着1800多种草药。好药配良医,百姓好福气。而该乡王家店村卫生室何斌,就是这样一位远近闻名的好医生。

何斌从十几岁起,便在镇上医院学徒,试药、采药、认药、做药、开方子……改革开放初期,何斌回到王家店村卫生室,成为一名乡村医生,而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在村卫生室,何斌指着身后一排盛放中草药的中医药柜子一套中药加工工具,对我们说,这套工具,也用了几十年了。

11f257f1a9b41b180d654ad4439583d8.jpg

几十年以来,王家店村卫生室的中草药都是自采自用。早些年的时候,何斌便跟着对中药颇有研究的叔父何云峙上山采药,久而久之,方圆百里盛产药材的山头都留下了他的身影。而30多年来,何斌也一直坚持亲自上山采药,为十里八乡的老百姓看病。这些年来的采药期间,他多次摔下山崖,而幸运的是,每次都伤得不重,捡回了性命。

几乎隔十天半月,何斌就换上旧衣裳,和老伴打个招呼,带着镰刀、绳索、背篓等工具就上山了。是的,他要去附近的一处山崖上寻找几味野生的中草药,补充药物库存。邻居一位老人告诉我们,“何斌年轻的时候,走过很多很高的大山,基本就是无人区,一待就是两三天,用小树枝搭个窝棚,带点锅巴炒米当干粮,饿了,就着山泉水和野果充饥。”

315bb7b5befe8f8101c70694b1e5fb70.jpg

一个雨后的早晨,我们陪着何斌医生一起去采集中草药,感受他的艰辛。

穿过村庄,淌过河流,何斌到达山脚下。山崖上鲜有人迹,更没有路。何斌看了看地形,决定从石头裸露较多的地方迂回上山。

原来,几年前,何斌来到过一处山崖,在崖壁高处,他曾经放养过霍山石斛,几年过去了,长势应该不错,现在,也差不多到了可以采摘的时间。初夏的雨,各种植物疯长,如何能找到有价值的中草药,考验着药农的眼力和经验。何斌手脚并用,爬到山腰,沿途还发现淫羊藿等几味中草药。

经过二十几分钟的艰难攀登,何斌来到悬崖顶。他找到几棵树,将绳子一头拴在上面,另一头拴在腰上。

何斌慢慢下到崖壁上,一株长势良好的石斛出现在眼前。他轻轻扒松周边的泥土,小心托着石斛的底部,手腕稍稍用力。一簇霍山石斛带着新鲜的泥土被连根挖起。霍山石斛被誉为“仙草”。而正宗的霍山石斛,生长周期为3--5年。这种可以在原生态环境生长成熟的,基本就是野生霍山石斛。

或许是因为太激动了,何斌一脚踏空,直接从山崖上滚了下来。好在开始做了准备,腰间有绳子拴着,加上被一棵大树拦了一下,才有惊无险,不过他还是吓得一身冷汗。他起身后,确认手上的石斛没有损坏,才顾上拍拍身上的土,扭扭腰,把石斛放进背篓里,然后继续采药。

“我曾经多次摔下山崖。”何斌说,但每次都很幸运,不过现在都是小心翼翼的。”“这不是最危险的,大山里崖壁上有岩老鼠,有时候,我身上挂的绳索不小心从它的洞口经过,它们认为侵犯了领地,很快就把绳子咬断了,如没及时发现,那掉下去就真的没命了。”

  

陆陆续续的,何斌又找到了几株淫羊藿和黄精。因为发现黄精的地势较低,他决定将尚未成熟的几株黄精苗连根挖起,带到自家的山上种植。“这些年,绝大部分药材都能人工种植了,但相比之下,野生的药性还是更好。”

0208fa0043ecd6d2984417fd9c00e41a.jpg

提到采摘的霍山石斛,何斌笑着说,“现在真正纯野生的很少很少,以前叔父何云峙健在的时候,我们都是在采摘过的地点,将野生胚粒放回去,在原来位置生长3--5年,如此循环,才能得到一点真正野生的石斛。”

原来,早在几十年前,何斌家乡的霍山石斛,因为数百年来只采挖而不培育,致使野生资源稀少,濒临绝迹。叔侄俩带着自己挖到的野生霍山石斛原种,遍寻专家和药农,终于将野生石斛改为家种,获得成功,然后后又将这一技术传给了当地乡亲。

最近几年,何斌开始深入研究霍山石斛的延伸开发和利用。为了保存药性最强的野生石斛原种,何斌一直坚持当年“原地返种”的做法,“既要保证原种成活,又要防止被人偷走断了后,只能栽种在人迹罕至的山崖上。”

30余年如一日,何斌的人生,就这样日复一日,与大山为伴,用自己的医术,精益求精地服务当地百胜,深受人们好评。他慧眼识药、善于用药,长期采集原产地的珍贵野生中草药,给当地百姓谋的了幸福。很多病症,他轻松就能治愈,神奇极了。当地地处偏远,距霍山县城也得近两个小时车程。偶尔遇到重疾的病人,他更会尽可能地用千辛万苦采摘来的野生中草药来为病人缓和一下病情,尽可能为病人多争取一些时间。

谈到未来,一脸憨厚的何斌说:“我师父杜老医生已经八十多岁了,每周六,还要从霍县城坐两个多小时班车到镇上,给老百姓看病,如果可以,将来,我也想和他一样。”

I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为中安在线,记者/李双敏,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 END ·

52e632ab68022a4e834b433968e2e61b.gif

于口 发表于 2025-5-20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山采药三十载,仁心济世一脉传——论何斌医师的医道精神》

文/守拙斋主人

霍山苍苍,淠水泱泱。读何斌医师三十载深山采药事,不禁掩卷长思:此非《黄帝内经》"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之真践履乎?医道之存,不在庙堂之高,而在草泽之间,何君以一袭白衣守深山,实乃华夏医统在当代之活标本。

一、采药之道,法于阴阳
《神农本草经》序录云:"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何君采药三十春秋,足迹遍大别山千岩万壑,正合"道地药材"之古训。其攀崖涉险,辨淫羊藿于烟雨,育石斛于绝壁,恰是《本草蒙筌》"采按时月,用药须识土地所宜"的生动诠释。尤可贵者,其采药必亲历险阻,非止为取药,实乃以身体验药性刚柔——此即《千金要方》"凡药必亲尝"之遗风。

二、行医之德,承自岐黄
观何君以锅巴野果充饥、山泉解渴,令人想见孙思邈《大医精诚》"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之训。其屡坠山崖而志不改,正是"先发大慈恻隐之心"的现世写照。村卫生室那套用数十年的药具,恰如《医门法律》所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然今之"利器",实为仁心而非金玉。

三、薪火之传,系于守正
何氏叔侄授受之谊,暗合《医学入门》"医之门户,始于师徒"的古法。其自采自用之制,非为俭省,实存"君臣佐使"配伍之精微。当今之世,机器炮制盛行,而何君犹守手工制药之艺,此中分寸火候,正是《雷公炮炙论》"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性味反失"的活态传承。

结语
《周易》有云:"无妄之药,不可试也。"何君以三十年光阴试此"不试之药",终成一方百姓之"无妄福"。吾辈当知:霍山石斛之珍贵,不在价昂而在德厚;西山药库之富饶,不在地灵而在人杰。愿今之习医者,勿徒羡都市繁华,当效何君"采药白云岭,得道青崖间"的守真精神,使岐黄之道,永续薪火。

(全文798字)

按:本文以经典医籍为经纬,取《内经》《本草》之义理,融《千金》《雷公》之实操,既彰何君医德,亦阐传统医道在当代之价值。文中暗用李时珍"远穷僻壤之产,险探仙麓之华"典故,以证采药之艰;化用孙思邈"胆欲大而心欲小"之语,以喻行医之慎。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