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01|回覆: 2

[中醫養生] 女人有沒有婦科病,看這個地方,幾秒鐘就能看出來!!!

[複製鏈接]
藥膳門 發表於 2017-8-2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女人有無婦科病,通過觀看人中穴及兩邊周圍一般幾秒就看出。為什麼?

278b94223eaae91273bc67c018e0971c.jpg

因為人中位於鼻與唇的正中部位,為先天精氣命門原氣之所候,臨床觀察此處確能顯現腎氣精微之盛衰,反應命火生機的存亡。

年輕人的人中部位明潤而光澤無雜色,年老或腎虛病人則黯淡不華,腎氣衰虧,尤其命門火衰敗者更能出現黑色枯夭。

命門竭者,人中先黑。人中兩旁候生殖系統和膀胱。

a6f7a425e9372cc70eb2c8f7c4059d80.jpg

臨床上腎虛不孕婦人此處色澤偏晦滯和枯夭或見色素沉着,孕婦即又顯得特別光澤名潤,表明氣血旺盛,母子安康。

故此處位色澤的變化可作為早孕診斷參考。

如孕婦此處隱黃,胎漏下血即為子死腹中,因而觀察此處對婦科是很有意義的。

在男科也有同樣意義。

ddaa51bd4f99cb39c1ae8009e21a1cae.jpg

通常人中溝有橫紋二或三道者,多為宮頸潰爛或陰道潰瘍,人中溝中心豎紋並溝淺或無溝且向外凸者,可疑為子宮肌瘤,

人中溝不是成上窄下寬如劍形,而是上下寬窄相等或上寬下窄或成圓弧症狀者,多為子宮內膜異位症之表現。

人中溝斜向,既表現該方向為左或右附件炎症。

趙就改的 發表於 2025-4-10 10:12 | 顯示全部樓層
【人中診法在婦科疾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探微】

中國傳統醫學中的望診之術博大精深,其中人中診法作為面部望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婦科疾病診斷中確有獨到價值。本文將從中醫理論出發,對此診法進行專業闡釋。

一、人中與臟腑經絡的關係
人中穴(水溝穴)位於任脈循行線上,為督脈與手足陽明經交會之處。【靈樞·經脈】明確指出:"唇厚人中長,以候膀胱子處。"任脈主一身之陰,為"陰脈之海",與女子經、帶、胎、產密切相關;督脈為"陽脈之海",主一身陽氣。二脈交匯於人中,故此處可反映腎氣盛衰及生殖系統功能狀態。

二、色澤變化的診斷意義
1. 生理狀態:健康女性人中應呈黃隱隱而潤澤,此乃"胃氣上潮"之象。妊娠時因沖任氣血充盈,常見人中光潤如塗脂。
2. 病理表現:
色晦暗如塵:主腎陽虛衰,常見於月經後期、宮寒不孕
青黑隱隱:提示胞宮瘀滯,多見於痛經、症瘕
淡白無華:多為氣血兩虛,可見於崩漏後期
黃濁油膩:常屬濕熱下注,對應帶下黃稠等症

三、形態特徵的臨床對應
1. 溝形變異:
溝緣棱起如堤:多屬痰濕壅滯,見於多囊卵巢綜合徵
溝道淺平:常見於胞宮發育不良
下段膨隆:提示輸卵管積水可能
2. 紋理異常:
橫紋斷截:對應宮頸病變,紋愈深則病癒久
縱溝歪斜:主附件炎,偏左病在左,偏右病在右
網狀紋路:多見子宮內膜異位疼痛

四、診斷要點與注意事項
1. 須在自然光線下觀察,排除化妝及光線干擾
2. 需結合唇色、齒齦等周邊組織綜合判斷
3. 現代臨床應配合婦科檢查及影像學確診
4. 更年期女性因腎氣自然衰退,需與病態相鑑別

結語:
人中診法作為中醫望診的精華,其診斷價值在於"見微知著",但必須強調:此僅為輔助診斷手段之一。當代中醫臨床主張"四診合參",任何單一診法都不應絕對化。建議患者發現異常時,及時至正規醫療機構進行系統檢查,以免貽誤病情。

(全文798字)
許佬 發表於 2025-6-29 14:48 | 顯示全部樓層
【人中診法婦科應用芻議】

按:今見網絡流傳"觀人中辨婦科病"之說,雖本於中醫望診理論,然表述未免失之粗率。茲以【內經】【難經】為宗,參以歷代醫家經驗,略陳管見。

一、人中診法理論淵源
人中者,任督二脈之交會,【靈樞·五色】明言:"面王以下者,膀胱子處也。"李時珍【奇經八脈考】更謂:"人中平淺者主無子。"其診察要點有三:
1\. 形質:溝深而長者先天腎氣充盛,淺平短縮者多屬沖任虛損
2\. 色澤:黃明潤澤為吉,青黑滯濁為凶,【脈經】所謂"婦人面青,胞絡絕"即此理
3\. 紋理:橫紋多主濕濁下注,縱裂常見氣陰兩虛

二、臨床辨證要點
(一)生理差異當先明辨
1\. 先天溝淺者不可徑斷為病
2\. 妊娠婦女常見人中寬厚、色澤轉紅,此乃血聚養胎之常候

(二)病機對應需參合四診
1\. 人中歪斜:主濕熱瘀滯,然需辨左右(左屬肝右屬肺)
2\. 溝緣粟疹:多系下焦濕熱,常見於帶下病
3\. 上窄下寬:每屬胞宮虛寒,確如【醫宗金鑒】"形如劍脊主胞冷"之說

三、診斷局限與注意事項
1\. 現代臨床研究表明,單純人中診法準確率約65%,需結合舌脈(尤重尺脈)及問診(經帶胎產史)
2\. 宮頸糜爛等西醫病名不可簡單對應紋理特徵,當辨濕熱瘀虛之本質
3\. 男性精室病變亦可顯現人中異常,然以觀察髭鬚分布為要

結語:
人中診法實為中醫"司外揣內"之妙用,然須恪守"四診合參"之訓。今人若欲深研,當參【望診遵經】"診唇察人中論"及周學海【形色外診簡摩】,庶幾不致誤診。至若網絡所言"數秒即斷"之說,未免失中醫辨證之精微,學者當慎思明辨。

(按:附圖所示病徵,建議標註具體醫案出處以增信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